<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區(qū)和那不勒斯省的首府,也是意大利南部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工業(yè)中心,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而著稱。</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紀(jì)~前5世紀(jì)那不勒斯曾經(jīng)是古希臘的殖民地,公元前326年,被羅馬帝國征服,后來相繼被哥特人、諾曼人與拜占庭人占領(lǐng),直到1266年,那不勒斯王國建立,1861年,意大利統(tǒng)一后,并入意大利王國。</p> <p class="ql-block">普雷比席特廣場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中心最大的城市廣場,這里曾是1860年那不勒斯加入統(tǒng)一意大利王國的公民投票地,故又被稱為平民表決廣場。該廣場由波旁王朝的費迪南多一世任命建筑師埃特羅·比安奇規(guī)劃建造,斐迪南四世最終完成?,F(xiàn)在作為市民休閑場所,每逢周末常常舉辦一些小型的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廣場東側(cè)為巴洛克風(fēng)格的那不勒斯王宮(1600年始建,現(xiàn)為國家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西側(cè)為穹頂高53米、模仿羅馬萬神殿建造的保羅圣芳濟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卡洛劇院由波旁王朝查理三世于1737年委托建造,是歐洲現(xiàn)存最古老且持續(xù)運營的歌劇院。這里曾經(jīng)見證了海頓、葛路克、威爾第、普契尼等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p> <p class="ql-block">翁貝托一世長廊始建于1887年,以意大利國王翁貝托一世命名,是那不勒斯著名的購物街和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長廊采用新古典建筑風(fēng)格,透明的玻璃屋頂和中央穹頂裝飾精美,地面鋪有拼花大理石地板,整個建筑為十字形平面結(jié)構(gòu),與米蘭的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新堡,又稱安茹城堡,是那不勒斯最具標(biāo)志性的中世紀(jì)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城堡始建于1279年,由安茹王朝的查爾斯一世下令建造,因其緊臨地中海海岸,是進入那不勒斯的必經(jīng)之地,故它既是王家居所又是防御要塞。</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有影響力的考古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始建于十六世紀(jì)后葉,先后為兵營、修道院、那不勒斯大學(xué)總部和波旁皇家博物館及圖書館,十九世紀(jì)初,博物館收到了一批民間捐贈的“法爾內(nèi)塞收藏品”和來自龐貝古城、赫庫蘭尼姆及斯塔比亞等地的文物,由此成為了收藏羅馬時期文物最重要的博物館,并更名為“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共有4層,地下1層主要展出古埃及文物及金石學(xué)收藏;1層展出法爾內(nèi)塞家族收藏和坎帕尼亞大區(qū)的雕塑;2~3層展出古城遺址的出土文物、錢幣、獎?wù)率詹匾约霸缙跉v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這組由重約37噸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大型群雕《法爾內(nèi)塞公牛》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表述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著名故事:底比斯國王呂科斯遺棄前妻安提奧珀后再娶狄耳刻為妻,狄耳刻便迫害前妻和她的兩個兒子安菲翁、澤忒斯,并揚言要把安提奧珀掛在牡牛犄角,安菲翁和澤忒斯長大后為母報仇,反將后母狄耳刻綁在牛角上,在巖石上撞死。</p> <p class="ql-block">《法爾內(nèi)塞的大力神海格力斯》,作品表現(xiàn)的是剛剛殺死獅子的海格力斯疲憊地倚靠在粗大的木棒上,木棒上掛著剝下的獸皮。原作品是古希臘雕塑家運用失蠟法技藝制作的青銅雕塑(現(xiàn)已丟失),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公元前三世紀(jì)雕塑家用大理石雕刻放大的復(fù)制品。</p> <p class="ql-block">這座位于一層樓梯口處的《大力神海格力斯》的雕塑同樣精美。</p> <p class="ql-block">《天后赫拉》,赫拉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第三代天后,同時也是婚姻與生育女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座雕塑不知道作品的名稱,也不知道作者是誰,但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深深地吸引了我,婦女身上的薄紗宛如蟬翼,就連褶皺都雕琢的細致入微。</p> <p class="ql-block">這件被稱為《亞歷山大馬賽克》的藝術(shù)品是在1831年龐貝的一次挖掘中發(fā)現(xiàn)的,畫中描繪的是公元前333年的伊蘇斯戰(zhàn)役。在伊蘇斯會戰(zhàn)中,大流士三世親自上陣,并且?guī)е哪赣H和妻兒老小,結(jié)果馬其頓方陣大敗數(shù)倍于自己的波斯大軍,大流士三世險些被俘,而他的母親和妻兒都成了亞歷山大的俘虜,后來亞歷山大還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兒。這件作品也是那不勒斯國立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古羅馬人常常用馬賽克瓷磚拼接的圖案來表現(xiàn)人們的生活用品(如食品、工具和動物)、日常消遣(如競技、農(nóng)耕和狩獵)以及生動逼真的人物肖像。在博物館三層就收藏有大量來自龐貝古城、赫庫蘭尼姆出土的馬賽克拼接畫,每一件都可以稱之為精品。</p> <p class="ql-block">這幅濕壁畫名為《花神芙羅拉》,出土于龐貝古城中一座豪華別墅的臥室,描繪的是一位正在采花女子的背影,黛綠色的背景上女子白衣黃裙,頭戴花冠,赤足挽發(fā),微微回首,生動的場景向人們傳遞著那種恬淡自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龐貝古城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維蘇威火山東南腳下約10公里處,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jì),最初由奧斯坎人建立,后受希臘、伊特魯里亞文化影響,公元前80年成為羅馬殖民地并迅速發(fā)展為古羅馬第二大商業(yè)城市。這座古城以其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悲劇性的毀滅而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公元79年8月24日,沉睡了1500年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fā),大量的熔巖流和火山灰將龐貝古城瞬間淹沒,直到1599年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不斷挖掘1748年這座古城才得以重見天日。如今龐貝古城已被列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被5.6米厚的火山灰掩埋的龐貝古城被永遠定格在了當(dāng)初繁華的景象之中,建筑、雕塑、壁畫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了研究古羅馬社會的保貴資料。</p> <p class="ql-block">位于龐貝古城核心區(qū)域的龐貝廣場始建于奧古斯都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廣場長117米、寬33米,四周環(huán)繞著科林斯式廊柱,入口處銘文記載了女祭司優(yōu)馬奇婭和瑪米婭參與建設(shè)的事跡。</p> <p class="ql-block">廣場西側(cè)的阿波羅神廟,現(xiàn)存有48根科林斯式圓柱,部分柱體保留裝飾性壁畫,內(nèi)部設(shè)有祭壇與神像基座。在神廟的后面就是維蘇威火山。</p> <p class="ql-block">?丘比特神殿?位于廣場的北側(cè),神殿臺階與墻體保存比較完整。 ?</p> <p class="ql-block">?市政中心大會堂?曾經(jīng)是龐貝古城的政治經(jīng)濟樞紐,內(nèi)部設(shè)有法院和市政機構(gòu),石臺上的刻度單位顯示其貿(mào)易功能。墻壁保留著商販的賬目、孩童涂鴉及政客功績記錄。 ?</p> <p class="ql-block">最里面是審判高臺。</p> <p class="ql-block">這片用柱子圍起來的場地就是當(dāng)時可容納12000名觀眾的“角斗競技場”,也是現(xiàn)存羅馬競技場中最古老的一個。</p> <p class="ql-block">看臺下方是角斗士出入的拱門。</p> <p class="ql-block">用于舉辦音樂會、詩歌朗誦和滑稽劇表演的小劇場。</p> <p class="ql-block">劇場入口處的臺階和雕塑依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石頭鋪墊的道路兩旁是大大小小的商鋪和民居。</p> <p class="ql-block">私人住宅的客廳裝飾豪華,用獸形雕刻支撐的石桌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臥室墻壁上布滿色彩鮮艷的壁畫,人們?nèi)匀荒軓倪@些殘垣斷壁中感受到曾經(jīng)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昔人已遠去,鮮花依然盛開。</p> <p class="ql-block">這座私人浴場包括熱水浴室、溫水浴室和冷水浴室,浴場內(nèi)的墻壁和地板鋪有色彩鮮艷的馬賽克,描繪了各種神話場景和幾何圖案,展示了當(dāng)時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這類私人溫泉設(shè)施不僅用于洗浴,還用于社交和政治活動,是主人展示財富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不僅有古跡與美景,還是意大利披薩的發(fā)源地,那不勒斯的披薩制作可追溯至16世紀(jì),當(dāng)?shù)鼐用癜逊选⒛汤业仁巢呐c面餅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平民美食。1889年瑪格麗特王后到訪那不勒斯期間,廚師拉斐爾·埃斯波西托為王后制作了以番茄、馬蘇里拉奶酪、羅勒葉為原料的披薩,完美呼應(yīng)意大利國旗的配色,瑪格麗特王后品嘗后贊不絕口,這種披薩也被命名為“瑪格麗特披薩”,從此披薩在意大利漸漸流行起來并走向了全世界。我們有幸在那不勒斯最古老的披薩餅店品嘗到了傳統(tǒng)的意大利手工披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