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馬拉松,不間斷的連續(xù)跑行42.195公里,挑戰(zhàn)人們身體和心理極限的一項古老的運動?! ?lt;/p><p class="ql-block"> 馬拉松的起源與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臘和波斯人的戰(zhàn)爭密切相關(guān)。根據(jù)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的記載,雅典信使斐迪皮德斯(Pheidippides)在一場名為馬拉松的戰(zhàn)役前被派往斯巴達(dá)求援,往返奔跑約246公里。而廣為流傳的“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告勝利后死亡”的情節(jié),實際是后世文學(xué)演繹的版本,但這一傳說成為現(xiàn)代馬拉松運動的靈感來源。為紀(jì)念這一歷史事件,????1896年在雅典舉辦的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馬拉松就作為正式比賽項目,路線仿照傳說中斐迪皮德斯的奔跑路徑,距離約40公里。到1908年倫敦奧運會最終確立42.195公里的標(biāo)準(zhǔn)距離至今。????</p> <p class="ql-block"> 然而,像奧運會包括世界田徑錦標(biāo)賽以及國內(nèi)很多的綜合或田徑單項賽事,不說是普通業(yè)余跑者,就是專業(yè)運動員能夠參加者都是寥寥無幾。于是,有聰明人就想到組織專門針對大眾跑者參加的馬拉松單項比賽。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僅僅比第一屆奧運會晚一年,也就是1897的波士頓馬拉松,至2025年已舉辦128屆。國內(nèi)最早舉辦的馬拉松比賽是1981年的北京馬拉松?! ?lt;/p><p class="ql-block"> 據(jù)《2024中國路跑賽事藍(lán)皮書》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賽事總規(guī)模達(dá)704.86萬人次,把少有賽事的寒冬和酷暑都算上,全年平均每天有2場以上的賽事舉辦,可見其熱度。各大城市的比賽是真正的一票難求,報名人數(shù)逐年攀升,因為比賽的人數(shù)有限,最終只能通過抽簽來決定參賽資格。有的熱門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廈門馬拉松賽事的中簽率甚至低到只有百分之幾?! ?lt;/p><p class="ql-block"> 而世界馬拉松大滿貫比賽,包含七個年度城市馬拉松賽:波士頓、倫敦、柏林、芝加哥、紐約、東京、悉尼馬拉松,參賽門檻之高更是全世界眾多的馬拉松愛好者絕難企及的。</p> <p class="ql-block"> 對于絕大多數(shù)業(yè)余選手而言,參加馬拉松比賽的目的都不是為了獲得名次和獎勵。之所以如此受跑者熱愛,除了在比賽中能夠獲得戰(zhàn)勝困難超越自我的那種愉悅感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夠以參賽的名義,給自己一個旅游的理由,所謂的“跑上一回馬,愛上一座城”就是這個道理。 </p><p class="ql-block"> 另外這項比賽的距離和名稱也給人們帶來想象。如果和其他徑賽類項目一樣,距離也是整數(shù),將這項運動取名為“42公里跑”,雖然只少了195米,雖然更容易讓人理解,卻似乎少了那個叫作“馬拉松”的42.195公里帶給人的那種神秘感。而現(xiàn)在叫作“馬拉松”,距離又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三位數(shù),既讓人們銘記了那位英雄的雅典信使,又讓人知道通往勝利的道路充滿艱辛,哪怕離最終的目標(biāo)只剩下一點點差距,也需要你竭盡全力,這就是人們崇尚的“馬拉松精神”。 </p><p class="ql-block"> 自從兩年前第一次參加的懷寧半程馬拉松比賽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參加過26場賽事,其中12場半程,14場全程。中國之大,每年全國各個城市都有數(shù)百場賽事,如何選擇參賽是每一個愛好者都需要做出的選擇,本人亦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這次一路向北的行動正是源于兩場馬拉松。第一場是5月25日的吉林長春,第二場是6月22日的內(nèi)蒙古的烏蘭察布,這都是正式的官方賽事。同時在騎行經(jīng)過并停留的其他幾個城市,同樣根據(jù)情況都跑了一場一個人的全程或者半程馬拉松。</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最讓人期待的一定是兩場官方的賽事?! ?lt;/p><p class="ql-block"> 長春,在所有中國人的心目中最主要的認(rèn)識,無疑就是電影和汽車。新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和第一輛汽車都誕生在這里,可以說我們這輩人就是看著長影廠的電影長大的。而“解放”和“紅旗”當(dāng)為中國汽車業(yè)的驕傲,這次比賽也正是“紅旗”冠名的。在電影城和汽車城參加一場比賽,這也是我去參賽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這次比賽前,我個人馬拉松的最好成績是3月30日在浙江嘉興創(chuàng)造的3:19:22。如何確定這次長春比賽的配速,能否成功PB,是擺在我面前的首要問題。因為千里迢迢過去,更希望取得滿意的成績,所以再次PB就是這次長春馬拉松的目標(biāo)。</p><p class="ql-block"> 確切地說,一個人長途奔襲,從大連騎行到長春,6天700公里,僅兩天的恢復(fù),身體還是比較疲憊的,而且離家這么遠(yuǎn),孤軍作戰(zhàn),似乎還有那么一點悲壯的感覺。比賽當(dāng)天的氣溫也并不低,能否取得更好成績,我心里并沒有底。然而,馬拉松就是對個人的體能和意志力的多重挑戰(zhàn),一旦站上了賽道就別無選擇,只有奮力向前。根據(jù)提前確定好的略快于嘉興的配速,把握好節(jié)奏,向著終點前進(jìn)!一路上并沒有出現(xiàn)大的問題,配速基本都在把握之中。當(dāng)離終點只有幾百米的時候,算一下剩余的距離還需要的時間和實際所用的時間,確定可以PB,完全忘記了已經(jīng)跑過了42公里,腳下更有力量了。等沖過設(shè)在紅旗汽車廣場的終點拱門,我覺得這比這個電影城的任何一位大導(dǎo)演導(dǎo)出來的大片還要精彩。最終的完賽成績?yōu)?:18:41,我超過了個人最好成績41秒!每公里的速度提高了近一秒。一秒鐘,眨眼的功夫,沒有跑過馬拉松的人可能會覺得不算什么,可要提高這一秒,不知要付出多少汗水,更要有天時地利,這北方春城無疑就是我的福地。</p> <p class="ql-block"> 結(jié)束了長春馬拉松,繼續(xù)一路向北直達(dá)漠河,再到呼倫貝爾,最終到內(nèi)蒙古的烏蘭察布。6月22的烏蘭察布馬拉松,也是這次42天旅行的收官之戰(zhàn),自然也是非常的看重。</p><p class="ql-block"> 烏蘭察布,蒙語的意思為“紅色的山崖”,源于億萬年前火山爆發(fā)形成的富含鐵質(zhì)的融巖。在內(nèi)蒙古遼闊的版圖上,處于馬鞍的中心位置,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氣候環(huán)境,讓烏蘭察布成為內(nèi)蒙古的旅游熱門城市,夏天的平均氣溫僅為18.8攝氏度,因此被稱作“中國草原避暑之都”,成為眾多“追北者”的打卡之地,能夠到這樣的一個城市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自然別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因為烏蘭察布為海拔1400米的亞高原,第一次在亞高原參加比賽,心里并沒有底,根據(jù)科學(xué)的數(shù)據(jù),這么高的海拔,給人提供的氧氣要減少10%,換算到馬拉松的成績來說,就要慢8到10分鐘,這是需要敬畏的數(shù)據(jù),而且比賽頭一天通過騎行整個賽道一圈,了解了賽道爬升超過150米,超過千分之三,也并不少,當(dāng)天的最高氣溫也有28度,也是相當(dāng)高了。因此,把目標(biāo)定在3小時25分以內(nèi),覺得應(yīng)該是合理的。但馬拉松比賽就是這樣,哪怕你做了再好的準(zhǔn)備也不一定能夠?qū)崿F(xiàn),我也無法說清到底什么原因,只是最終并沒有達(dá)成,僅以3:32:55完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海拔高度和賽道爬高較大的影響,前半程賽道相對平緩,后半程有幾個比較大的坡,等爬到坡頂,明顯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心率加快,和平時爬坡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掉速明顯,這就是常說的高原反應(yīng),也就不敢和平時那樣使勁了。</p><p class="ql-block"> 雖然沒有達(dá)成既定目標(biāo),但能夠第一次在亞高原安全完賽,而且以60+的年齡在1400多名男性參賽選手中名列第92位,成績超過我這個年齡段大眾選手的精英水平17分鐘多,已經(jīng)相當(dāng)不易。</p> <p class="ql-block"> 除了這兩場官方的正式賽事,還在漠河北極村跑了一場一個人的全程馬拉松。北極村很小,想跑一場全程,首先線路的規(guī)劃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頭一天騎車如同專業(yè)的馬拉松距離測量員一樣在北極村周邊反復(fù)的繞行,才得以確定最終的線路。雖然全國每年完成馬拉松正式比賽的跑者有數(shù)百萬,但能夠在華夏北極跑一場42.195公里馬拉松的人一定是寥寥無幾,姑且我就算這個幾分之一吧。在整體爬高685米,超過我參加的所有正式比賽的爬高,且在全程無補(bǔ)給的情況下,最終用時3小時45分完成這次一個人的馬拉松,這要比我參加的任何一場正式的官方賽事都困難,甚至也更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 除了這兩場正式賽事和北極村的一個人的全程馬拉松,還在經(jīng)過的大連、沈陽、哈爾濱、加格達(dá)奇、漠河、滿洲里和呼倫貝爾分別完成了一個人的半程,這同樣是這次行程的亮點。</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在大連海濱和七公里的星海灣大橋上;在古城沈陽歷史和現(xiàn)代交織的恢弘的渾河兩岸;在哈爾濱的松花江畔和太陽島上;在向往了五十年的美麗的林業(yè)城市加格達(dá)奇的森林公園的林間小道上;在中俄最大的陸路邊境口岸城市滿洲里的國門前;在因為一首歌同樣讓我向往了半輩子的呼倫貝爾的成吉思汗廣場周邊留下我的足跡,記錄下跑行的路徑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每每翻看到這些數(shù)據(jù),又讓我回到當(dāng)時的情境,哪怕再過五十年,我的內(nèi)心一定還會像當(dāng)初一樣的年輕和充滿活力。</p><p class="ql-block">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沿途會有許多風(fēng)景,同樣也會遇到不同的挫折。不但要在勝利后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忘初心;更要在失敗的時候知道怎么去面對,堅定必勝的信念。跑好每一場馬拉松,走好每一段人生路,你的人生就不會有遺憾?! ?lt;/p><p class="ql-block"> 感謝這幾場馬拉松,感謝這一路奔跑的自己!</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