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八):挑河沙</p><p class="ql-block"> 由于多次探親往返于四川和湖南,旅途勞頓尚且不說,母親發(fā)現(xiàn)哥哥的學習成績不容樂觀。有一次老師做家訪到了我家,老師跟母親說:你的孩子很聰明,可是剛剛熟悉和融入學校環(huán)境,又轉走,課本也不一樣,對他學習很不利。父母聽取了老師的意見,為了培養(yǎng)孩子,決定克服困難在湖南安定下來。</p><p class="ql-block"> 一家五口人僅僅靠父親的工資是不夠的。雖然母親很會安排和持家,但也是緊巴巴的過日子。</p><p class="ql-block"> 好在我們所在的車站附近有條河,河里有河沙且品質特別好。為了貼補家用,母親加入了挑河沙的隊伍。</p><p class="ql-block"> 為了洗頭方便,她剪掉了心愛的長辮子,每天和車站及工區(qū)的家屬們早出晚歸。河灘到車站站臺對面存放沙子的大坪距離大約有三四百米,大坪里堆放著各家各戶從河里挑上來的十多堆河沙。到了一定的量后,再裝到貨車車廂里運走。我記得有30噸的、50噸的和60噸的</p> <p class="ql-block"> 圖片說明:AI生成當年挖河沙場景,很真實。</p> <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晨,母親來到河灘,揮舞著鐵耙子,“沙沙沙”的挖沙聲就像一首晨曲,仿佛和奔騰的河水一起唱著歡騰的歌,在朝霞的映照下開啟新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大家各自挖好一堆堆河沙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待它濾過水后,再用鐵鏟鏟進竹箢箕里,一擔擔的挑走。</p><p class="ql-block"> 母親那對箢箕總是裝滿得冒尖,肩挑擔子一上一下而有節(jié)奏地搖晃著,快速的走在那段田埂上。臨近終點有一段斜坡山路,很費體力,走完這段路大伙都得停歇休息,母親總是一口氣繼續(xù)往前直到終點。她挑沙彎腰的身影至今還時不時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母親瘦了,肩膀被壓得又紅又紫,以至于后來肩膀中間鼓出一個厚厚的肉墊,十多年后我到了醫(yī)院工作才給她予以了切除。她手上有了老繭,腳上打出了水泡,夏天身上長滿痱子。每每到了吃飯時間,我總是要去催促多次她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然而,到了裝車時,我們家還總是最小噸數(shù)。因為其他家庭有孩子們放學后幫忙挖沙、挑沙,而我家只有我一個女孩子可以幫幫母親。那個時候,哥哥考到了縣一中讀書,妹妹才幾歲呢。</p><p class="ql-block"> 父親不忍心看母親一個人挖沙、挑沙太辛苦。記得有一次,他利用休息時間到河里幫著挖了一大堆,然后母親和我就慢慢挑到地坪上屬于我們家的那一堆。后來被人舉報,說劉班長幫家屬做事,不帶頭遵守規(guī)定?害得父親到段里作檢討(如今想來覺得好好笑呢?現(xiàn)在的人們兼職的多了去了,更何況父親還是休息時間,嘿嘿,歷史的痕跡啊!)。</p><p class="ql-block"> 當然,我跟著母親挑河沙卻沒有覺得辛苦,母親也沒有交任務給我,挑多少算多少,還說學習更重要。倒是我覺得和年齡差不多大的幾個小伙伴挑河沙這件事很好玩:河水很清澈,河沙白白細細的惹人喜歡。遇到漲大水,退水后到處都有魚撿,好開心啊。</p><p class="ql-block"> 裝滿一車箱的河沙,收益還是不錯。當時我們家先后購買了收音機、縫紉機、電風扇等。</p> <p class="ql-block"> 圖片說明:八十年代初,俺家全家福。母親顯然累瘦了。</p> <p class="ql-block"> 也就在那幾年,我們三兄妹蹭蹭蹭的往上長個子,如同隨著國家改革開放(1978年)的春風,一路向陽生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