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29日,我們一行14位驢友,跨越兩千公里的漫長旅途,終于抵達了廣西百色的大石圍天坑群。這張照片記錄的是我們在桂林火車站短暫停留時的情景。旅途雖遠,但心中對未知的期待與興奮早已躍然臉上。</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在百色入住的酒店,雖不豪華,卻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休憩之所。窗外是百色的街景,窗內(nèi)是旅人的故事,每一間房都仿佛承載著一段段即將展開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百色街頭,隨處可見擺攤謀生的普通百姓。他們的生活節(jié)奏緩慢而真實,一張張笑臉背后,是這座城市最質(zhì)樸的煙火氣息。我們穿行其中,感受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廣西百色樂業(yè)縣的大石圍天坑群,被譽為“世界第一大天坑群”,享有“巖溶圣地”和“世界天坑博物館”的美譽。在方圓不足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嶺之間,分布著24個形態(tài)各異的天坑,其中尤以大石圍天坑最為典型,是整個樂業(yè)天坑群的代表。這片土地形成于約6500萬年前,至今仍保留著原始而神秘的風(fēng)貌,是一片鮮為人知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大石圍天坑群不僅規(guī)模宏大,更在世界范圍內(nèi)摘得七項桂冠。無論是絕壁的垂直高度、地下原始森林的面積、動植物種類的豐富性,還是地下溶洞的規(guī)模、地下河系統(tǒng)的復(fù)雜程度、洞內(nèi)溶洞群的規(guī)模,以及旅游開發(fā)的綜合價值,它都位居世界前列,堪稱自然地質(zhì)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這是航拍下的大石圍穿洞天坑,從空中俯瞰,天坑的輪廓清晰可見,宛如大地張開的巨口,深邃而神秘,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大石圍天坑底部,是一片廣袤的原始森林。這里遠離塵囂,植被繁茂,仿佛一個與世隔絕的綠色世界,孕育著無數(shù)珍稀動植物,是真正的“地心秘境”。</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在流星天坑前合影留念。天坑靜臥于群山之間,仿佛一顆墜落的星辰,深邃而神秘,讓人忍不住駐足凝望,感受那份來自地心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穿洞天坑前駐足。穿洞天坑位于樂業(yè)縣刷把村竹林壩屯,距離縣城僅八公里,是大石圍天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形成于約200多萬年前,嵌于群峰之間,宛如自然雕刻的藝術(shù)品。</p> <p class="ql-block">穿洞天坑的形成過程頗為獨特。最初,地下河自穿洞半月洞流入,經(jīng)多個洞穴最終匯入大石圍天坑。后來,地下河改道,逐漸演變?yōu)槿缃竦南到y(tǒng)。在這一過程中,穿洞天坑經(jīng)歷了天窗崩塌、河道改道、洞穴廢棄等多個階段,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壯觀景象。</p> <p class="ql-block">大石圍天坑是樂業(yè)天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天坑,于1998年被發(fā)現(xiàn),是世界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它集險、奇、峻、雄、秀于一體,被譽為“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巖溶圣地”。站在觀景臺上俯瞰,陰天時霧氣繚繞,如夢如幻;晴天時,坑底的原始森林郁郁蔥蔥,神秘莫測。更令人驚嘆的是,峭壁上竟天然呈現(xiàn)出一幅倒置的中國地圖,連海南島和臺灣島都清晰可見,仿佛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p> <p class="ql-block">大山深處,偶爾可見幾處零星的建筑,它們依山而建,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是這片土地上最安靜的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這是世界高空王子阿迪力成功挑戰(zhàn)大石圍天坑的紀(jì)念碑。2004年9月26日,阿迪力在大石圍天坑上空完成了“達瓦孜”絕技表演。他僅憑一根平衡桿,在一根長547米、深613米的鋼絲繩上完成了倒立、倒退行走等高難度動作,歷時一小時十四分鐘,令人嘆為觀止。我身旁的這個水泥柱,正是當(dāng)年阿迪力表演所用鋼絲的固定點。</p> <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26日,“高空王子”阿迪力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了從大石圍天坑?xùn)|峰至西峰的高空走鋼絲挑戰(zhàn)。天坑全長約1094米,深度達613米,相當(dāng)于200層樓高。當(dāng)天坑上空濃霧彌漫,能見度極低,阿迪力僅憑一根平衡桿,從容走過鋼絲,并完成了躺睡、展翅、盤腿、倒立、蒙眼走鋼絲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全程耗時1小時14分鐘。</p> <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26日,阿迪力在大石圍天坑上空一展雄姿,用他的勇氣與技藝,為這片神秘的土地增添了一段傳奇。</p> <p class="ql-block">阿迪力在鋼絲上表演躺睡,仿佛在云端小憩,那份從容與淡定,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阿迪力在鋼絲上表演頭頂?shù)沽?,展現(xiàn)出驚人的平衡能力與身體控制力。他1971年出生于新疆喀什英吉沙縣,是維吾爾族“達瓦孜”第六代傳人,被譽為“中國高空王子”。他曾多次打破高空行走世界紀(jì)錄,如1997年橫跨長江三峽,2003年穿越奉節(jié)天坑,創(chuàng)造了離地662米的高空行走新紀(jì)錄,成為世界高空行走領(lǐng)域的傳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石圍天坑的半月洞,洞口形似半輪明月,因此得名。洞口開闊,陽光灑落,為這片幽深之地帶來一絲光明。</p> <p class="ql-block">半月洞內(nèi)光線昏暗,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神秘世界。洞內(nèi)寂靜無聲,只有偶爾滴落的水珠,打破了這份沉靜。</p> <p class="ql-block">天坑的地下森林,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世界。這里遠離陽光,卻依舊孕育著豐富的生命,仿佛是大自然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天坑洞穴中合影留念。洞內(nèi)幽深,鐘乳石林立,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的地下宮殿。</p> <p class="ql-block">天坑四周是近乎垂直的石壁,石壁上生長著頑強的樹木,坑底則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綠意盎然,仿佛是大地深處的秘密花園。</p> <p class="ql-block">大石圍天坑底部無法直接進入,只能從東峰、西峰以及東埡口觀景臺三個位置遠眺。站在高處俯瞰,那垂直的石壁與深邃的坑底構(gòu)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穿洞天坑是大石圍景區(qū)內(nèi)唯一可以下到坑底的天坑,整個天坑呈多邊形,由六座山峰環(huán)繞,是世界六大超大型天坑之一。它形成于約200多萬年前,洞口面積達7.35萬平方米,坑底面積3萬平方米,最深達312米,平均深度175米。</p> <p class="ql-block">天坑中的洞穴入口,仿佛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戶,引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山中有洞,洞中有天,這便是“別有洞天”的真實寫照。洞內(nèi)幽深,光影交錯,仿佛進入了一個獨立于塵世的空間。</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一行人在洞中合影。看著這張照片,記憶仿佛被拉回了那個時刻——洞內(nèi)幽暗,鐘乳石錯落,水滴不時從頭頂墜落,腳下的路濕滑難行,大家小心翼翼地前行。整個洞穴空曠寂靜,除了我們再無他人,若非同行,恐怕無人敢獨自進入。這段經(jīng)歷既驚險又刺激,是旅途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個洞口相對明亮,洞口長滿了小樹與青草,仿佛是大自然為洞穴披上的一層綠色外衣。</p> <p class="ql-block">我們冒著小雨登上了大石圍東峰的最高峰。腳下的鋼絲繩,正是2004年阿迪力進行高空走鋼絲表演所用的那根。站在峰頂,俯瞰天坑,心中滿是對自然與人類勇氣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大石圍天坑周圍的山峰上,覆蓋著一片片翠綠的森林,仿佛是大自然為這片土地披上的綠色外衣。</p> <p class="ql-block">這座小山的最高處,便是東峰觀景臺。站在這里,可以將整個天坑盡收眼底,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與神秘。</p> <p class="ql-block">右側(cè)那座藍色屋頂?shù)慕ㄖ?,是大石圍?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