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1日(閏六月二十八)星期三 晴天 27℃—3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少年夢想潛能教練家長共修營</p><p class="ql-block">夢寶寶學號:0153</p><p class="ql-block">夢想營期數(shù):第12次學習</p><p class="ql-block">20期早課6:00—7:00</p><p class="ql-block">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第18天</p> <p class="ql-block">用愛與方法點亮成長之路——《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整書復(fù)盤與自我成長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讀《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時,我以為這是一本“教家長如何管教孩子”的工具書,剛開始學根本就不懂,通過幾期學下來才慢慢發(fā)現(xiàn),它像一面鏡子,照見了親子互動中我的焦慮與盲區(qū),也為我打開了一條“用成長型思維陪伴孩子,也成就自己”的新路徑。這一路的學習不僅是對育兒方法的復(fù)盤,更成了我自我覺察與改變的起點。</p> <p class="ql-block">一、核心認知:從“聚焦問題”到“探索自己”的思維躍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的育兒中,我總習慣盯著孩子的“問題”:拖延、挑食、膽小、注意力不集中……我試圖用說教、批評、打罵,獎勵去“消滅問題”,卻常常陷入“越管越糟”的循環(huá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顛覆了這種思路:孩子的“問題”本質(zhì)是“缺乏某項技能”。拖延不是故意對抗,而是沒掌握時間管理的技能;膽小不是性格缺陷,而是缺乏社交破冰的技能;挑食不是叛逆,而是沒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技能。當我把“聚焦問題”轉(zhuǎn)化為“培養(yǎng)技能”,親子關(guān)系從“對抗”變成了“合作”,孩子從“被指責者”變成了“學習者”,內(nèi)在動力自然被激活。</p> <p class="ql-block">二、關(guān)鍵方法:讓技能培養(yǎng)落地的“十一步流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書中的“十一步教養(yǎng)法”看似簡單,卻藏著對兒童心理的深刻理解,每一步都值得家長細細琢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把問題轉(zhuǎn)化為目標:不說“你怎么總拖延”,而是問“我們來學‘按時完成任務(wù)’的技能好不好?” 語言的改變會帶來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和孩子說說其中的好處:讓孩子參與決策,比如“你看先完成作業(yè)去你想做的事情,還是慢慢寫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呢?” 自主感會提升積極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告訴周圍的人孩子在學新技能:家人、老師、鄰居的鼓勵會形成正向環(huán)境,孩子會更愿意堅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給技能起個有趣的名字:把“勇敢表達”叫“小話筒技能”,把“發(fā)火??”叫“打敗小怪獸??”等等,童趣會讓學習更輕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幫助孩子理解為什么需要這個技能:不是“媽媽覺得你需要”,“而是你學會了這些技能我們可以一起去探索自己的世界”,讓他看到技能的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 為孩子找一個技能榜樣:可以是繪本里的角色、身邊的小朋友,我們自己,“你看爸爸每天早起上班,認真工作賺錢,給我們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是‘自律技能’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 練習時每一次也要嘗試:哪怕進步微小,也要具體表揚,“今天你主動舉手發(fā)言了,這就是‘勇敢表達技能’的小成功!” 正向反饋比批評更有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和孩子一起去踐行,我們準備什么時候做呢? 預(yù)計什么時候可以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 把每天的成果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我做到了”的喜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 如果中間遇到困難時把問題正?;翰徽f“你怎么又忘了”,而是說“學技能就像學騎車,摔幾次很正常,我們看看哪里需要調(diào)整?” 教會孩子接納挫折幫助孩子及時調(diào)整,我要接受現(xiàn)實,跟孩子一起承擔責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 慶祝技能學會了,然后學下一個技能:成長是持續(xù)的過程,讓孩子在“學會技能—獲得成就感—愿意學更多技能”的循環(huán)中越來越自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這些步驟的核心是:把孩子放在主導位置,家長做好“支持者”而非“指揮者”。沒有居高臨下的命令,只有平等的陪伴與引導,這正是我最需要學習的“放手”與“信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自我反思:育兒路上,我最該改變的那些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復(fù)盤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審視自己的育兒日常,發(fā)現(xiàn)那些“孩子的問題”背后,藏著我需要改變的慣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焦慮的控制者”到“耐心的陪伴者”:以前孩子做事慢,我總?cè)滩蛔〈叽佟翱禳c!別磨蹭!” </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才明白,催促只會讓孩子更緊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需要改變的是“對速度的執(zhí)念”,給孩子試錯的時間,陪他拆解任務(wù):“我們把整理房間分成三步,先收玩具,再鋪床,最后擺好書,媽媽陪你一起做?!?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否定式評價”到“具體式鼓勵”:“你怎么這么膽小”“這點事都做不好”這類話曾脫口而出,卻不知正在打擊孩子的自信。</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我學著聚焦具體行為:“今天你雖然沒練好,但一節(jié)課做下來了,這就是進步,下次我們試著調(diào)整心態(tài)好不好?” 具體的鼓勵比空洞的表揚更有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說教的道理派”到“示范的行動派”:我總要求孩子“少看手機多看書”,自己卻常抱著手機刷不停。</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我的行為比語言更有說服力。</p><p class="ql-block">改變自己的習慣,比如每天固定“親子閱讀時間”,放下手機拿起書,才是最好的示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結(jié)果的苛求者”到“過程的欣賞者”:當孩子學技能反復(fù)出錯時,我會忍不住急躁“怎么教了這么多次還不會”。</p><p class="ql-block">但成長本就不是線性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我需要改變對“完美結(jié)果”的執(zhí)著,學會欣賞過程中的努力:“這次雖然沒做好,但你比上次認真多了,這就是成長呀?!?lt;/p> <p class="ql-block">四、寫在最后:育兒即育己,改變從自己開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教會我的不僅是如何幫孩子學技能,更是如何做一個更學習性的家長。育兒路上沒有“完美方案”,但有“成長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放下焦慮,用耐心陪伴孩子探索;</p><p class="ql-block">放下控制,用信任讓孩子主導;</p><p class="ql-block">放下說教,用行動做出示范,</p><p class="ql-block">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成長的同時,我也在學會“接納”“耐心”與“成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變不必轟轟烈烈,就從現(xiàn)在的一個小細節(jié)開始:把“你怎么又做錯了”換成“我們一起看看哪里需要調(diào)整”;把“快點!”換成“我們還有10分鐘,我們可以先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就像書中說的:“每個技能的培養(yǎng),都是孩子成長的階梯,也是父母修行的功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我們都能在這場“教與學”的雙向成長中,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