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論語</p><p class="ql-block">?? 內心要重視,人要有感情,才懂得禮樂教化</p><p class="ql-block">原文</p> <p class="ql-block">論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內心要重視,人要有感情,才懂得禮樂教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陳昌文解讀:</p><p class="ql-block">孔子說,禮儀啊禮儀啊,難道就是這些玉帛嗎?音樂啊音樂,難道就是這些鐘鼓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帛,是古代玉器和白色絲巾,相互贈送,來表達有禮儀。鐘鼓,古代的樂器,按照一定的編排韻律敲打,發(fā)出音樂。這些玉帛本身是禮儀嗎?當然不是禮儀,禮儀是發(fā)自人的內心,猶如孝敬,不僅僅是給父母食物吃,您得心里有孝敬之心。您得有這個心思,而不僅僅是給父母食物吃,但沒這個心,這臉色就難看啊。有沒有尊敬之心,有沒有重視的心理,是不是當回事,這才是真正的禮儀。而表面上的互贈之物,只是心里的一個外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當然要把表面的功夫做好,只有人內心真正尊敬的時候,才能把表面功夫做好。否則,就會搪塞,力不從心了。比如,我們講尊師重道、孝敬父母,您內心里真是這樣想的嗎?您真這樣想,您說話、做事,別人就能看出來,您是真的尊師重道、孝敬父母。您是假的,別人聽您的聲音,看您的動作,也能看出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音樂的作用是什么?是陶冶情操的,是提升人的修養(yǎng)的。您內心里有這個想法、這個態(tài)度,您聽這個音樂才有用。您內心里沒這個感情,沒這個態(tài)度,您聽音樂,就是嘰嘰哇哇一頓亂敲,對您沒有任何作用。也就是聽音樂,要發(fā)自內心的聽。人要有感情,才能對接這個音樂,才能真正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理解不了這個,我們就以為禮儀、音樂只是表面的東西,就是互贈玉帛、敲打鐘鼓,這未免就太粗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想真正學懂禮儀,就要內心真正的重視、尊敬。要想真正聽懂音樂,您這個人必須要有情感,才能對接音樂。理解不了這個,禮樂教化對您這個人毫無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