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京豐臺區(qū)郭公莊一帶,安安靜靜的街道邊,立著個大葆臺西漢墓遺址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據(jù)說,這是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的大型“黃腸題湊”墓葬,</span>墓的主人是西漢廣陽頃王——漢武帝的孫子劉建和他的王后。</p><p class="ql-block">有介紹說:該漢墓遺址規(guī)模宏大(南北長23.2米,東西寬18米),結構完整清晰,包含梓宮、便房、內(nèi)外回廊等,且<span style="font-size:18px;">隨葬內(nèi)容豐富,</span>是研究西漢喪葬制度的核心實物。1995年10月20日,大葆臺西漢墓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葆臺漢墓博物館,建成于1983年,它是中國首個漢代遺址博物館。后因為整修,一直處于關閉狀態(tài),直到今年才得以重新開放。新開放的博物館完整地展示了墓室結構及文物,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地標。</p><p class="ql-block">趁著當下人還不多,我今日趕緊跑過來參觀一下~~</p> <p class="ql-block">薊城何處?</p><p class="ql-block">展覽開篇,就提出了這么個問題。</p><p class="ql-block">薊,是周初分封的眾多諸侯國之一。</p><p class="ql-block">薊城建在永定河北岸一塊地勢高燥的黃土臺地上,又稱“薊丘”(即今北京西客站東南)。后來,永定河南面的燕國滅薊,遷都于薊城。因此,燕、薊,就成為了北京古地名的代稱。</p> <p class="ql-block">西漢本始元年(前73年),漢宣帝改廣陽郡為廣陽王國,封燕剌王劉旦之子劉建為廣陽王,定都薊(今北京市區(qū)西南)。</p><p class="ql-block">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廢除廣陽國,改設廣陽郡。</p><p class="ql-block">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復設廣陽王國,封劉良為廣陽王,仍治薊城,建武十三年(37年)撤銷建制并入上谷郡。</p><p class="ql-block">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太武帝封拓跋建為廣陽王,共傳八世。</p><p class="ql-block">東魏時期,權臣高歡廢除廣陽王國。</p> <p class="ql-block">考古證據(jù)表明大葆臺西漢墓在歷史上曾遭受過多次盜墓行為,但墓葬主體結構和部分珍貴文物仍得以保存。盡管被盜嚴重,墓葬仍出土了近千件隨葬品,包括精美的玉器和車馬殉葬遺存,印證了西漢諸侯王葬制的奢華。</p> <p class="ql-block">附上展出的部分劉建墓中出土的文物。</p><p class="ql-block">包括出土的陶、銅、鐵、玉、瑪瑙、漆器、絲織品等400余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漢時期的社會形態(tài)。</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鎏金青銅獸面鋪首:在大葆臺1號墓黃腸題湊木墻的正南方,設有一個門,寬3.6米,高3米,門上裝著圖中所示的鎏金青銅獸面鋪首,高24.5厘米。</p><p class="ql-block">“鋪首”是門上的拉手裝飾件,做成猛獸的形狀是為了鎮(zhèn)兇避邪。據(jù)學者考證,這種樣子的鋪首,是從青銅器上的獸面銜環(huán)耳演變過來的。</p> <p class="ql-block">各種動物的骨</p> <p class="ql-block">發(fā)現(xiàn)的炭化板栗,粟……</p> <p class="ql-block">透雕螭虎玉佩:透雕螭虎紋玉佩,出土于大葆臺2號墓墓室的東北側。白玉質,圓形,直徑7.1厘米。</p><p class="ql-block">玉佩采用透雕技法,上部鏤空成櫻花,中間鏤雕一只盤曲螭虎?!绑せⅰ奔瓷硇稳缁ⅲ瑸轶づc虎的復合體。螭即無角龍。螭為陰,代表地;虎為陽,代表天——合為螭虎,意指天地合,陰陽接,象征著皇權與吉祥。中國古代,螭虎在玉璽和璧上很常見,秦漢時期比較流行。玉佩上的螭虎,用陰線條刻出其身形,均兩面刻。玉佩邊緣陰刻兩圈弦紋,中間夾以雙弧形紋,顯示出精細的雕刻技藝。</p> <p class="ql-block">龍紋玉璜</p><p class="ql-block">一號墓出土。青玉質地。用方折回轉的線條勾勒出抽象的龍紋。這種紋飾被稱作秦式龍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玉器上比較流行。璜的頂端和一側各有一穿孔,便于佩戴。玉璜紋飾細密繁縟,采用陰刻線雕琢手法,裝飾華美,展現(xiàn)出勃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透雕雙面刻墨玉舞人飾件:透雕雙面刻墨玉舞人飾件,簡稱“玉舞人”。出土于2號墓,墨玉質,扁平長方形,高5.5厘米,上端為圓角,兩面皆以鏤雕線刻舞俑人像,身著長裙,彎腰甩袖。玉舞人的上下端各有一個小孔,便于穿系和懸掛,屬于裝飾玉。</p> <p class="ql-block">出土于一號墓的龍鳳紋韘(shè)形佩為白玉質,雙面雕刻,帶有褐色沁斑。圓孔處上尖下圓,呈韘形,兩側透雕龍鳳紋,龍身蜿蜒、鳳首高昂,栩栩如生。其上陰刻云氣紋,內(nèi)外邊緣處又雕弦紋一周,龍鳳形態(tài)紋樣錯落其間,更添美感。文物鑒賞該玉佩紋飾簡潔脫俗、紋飾間巧妙組合,為漢代玉器紋樣研究提供實物資料。在外形設計上,璧與韘的巧妙結合尤為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韘為古代射御工具,用以鉤弦張弓。這種獨特的設計在韘形佩中極為罕見,彰顯了漢代工匠精湛的玉雕技藝。</p> <p class="ql-block">出土于二號墓,造型如獠牙彎曲的解結錐,一端鋒銳,另一端雕刻鳳鳥回首,透雕羽毛與眼睛,兼具實用與審美價值。</p> <p class="ql-block">雞血紅瑪瑙。由北方草原絲路貿(mào)易而來,表面呈現(xiàn)雞血紅花紋,色彩鮮艷,質地細膩,推測可能曾作為嵌件用于漆器等器物。 ?</p><p class="ql-block">作為漢代北京地區(qū)的重要文化標識,大葆臺遺址共出土千余件漢代文物,其中瑪瑙制品反映了當時與草原地區(qū)的貿(mào)易往來,是研究西漢中晚期政治、經(jīng)濟及物質文化的關鍵實物。 ?</p><p class="ql-block">雞血紅纏絲瑪瑙一面磨光,另一面粗糙,推測其原始用途為鑲嵌器物(如漆器),這種雙面處理工藝體現(xiàn)了漢代玉器加工的精細程度。 ?</p> <p class="ql-block">“漁”字鐵斧:西漢時期,青銅器已經(jīng)走向衰落,鐵器得到很大發(fā)展。在大葆臺漢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鐵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號墓當中的“漁”字鐵斧。</p><p class="ql-block">斧柄是木質的,經(jīng)過兩千多年時間已經(jīng)爛掉了,只剩下一個斧身。斧身呈梯形,兩側略帶弧形,上面有鑄造的痕跡,為鑄鐵產(chǎn)品。斧子的一面有個凸起的“漁”字——這是漁陽鐵官作坊的標記。</p><p class="ql-block">漁陽郡的故城,就在北京密云縣的西南。學術界認為,這一發(fā)現(xiàn)是西漢“鹽鐵官營”政策的重要證據(jù)。</p> <p class="ql-block">劉建墓是中國最早采用“黃腸題湊”葬制的西漢王陵之一,該制度為漢代天子及諸侯王專用,需皇帝特賜。墓室以1.5萬根柏木芯壘砌,形成五棺二槨的奢華格局,體現(xiàn)了嚴格的等級制度。??</p> <p class="ql-block">“黃腸題湊”是一種墓葬中使用的建筑形式,確切地說,“黃腸”即柏木之芯,亦稱“剛柏”。其色黃而質地致密,故曰“黃腸”?!邦}湊”謂以木條、木塊壘疊互嵌,其端皆內(nèi)向聚合,故曰“題湊”。</p><p class="ql-block">根據(jù)漢代禮制,“黃腸題湊”與玉衣、梓宮、便房、外藏樟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S腸題湊”不僅有著“題湊”所原有的穩(wěn)固的功能,更象征著尊貴、君臣一統(tǒng)與君主獨尊的國家觀與君主論,象征著尊君一統(tǒng)的文化內(nèi)涵。使用“黃腸題湊”,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護棺木,使之不受損壞。用柏木的黃色木芯做“題湊”的梓室的“黃腸題湊”葬制在西漢初開始出現(xiàn),是漢代厚葬之風的產(chǎn)物。(來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劉建墓的地宮規(guī)模宏大,結構特殊。墓室的中心采用梓宮、便房、題湊等營建形制。</p><p class="ql-block">梓宮用的是為帝王做棺薦時使用的專用梓木,因此尊稱帝王棺棹為“梓宮”;便房位于墓葬的中部,內(nèi)設寬大的黑漆朱彩坐榻,是帝王的坐席,象征帝王生前起居飲食娛樂的地方;題湊是中國古代封建帝王陵寢中的一種特有的建筑形式,為漢代皇帝及諸侯王特用葬具。這種葬制從西漢廣陽頃王劉建始,一直沿襲到西漢末年。(介紹來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大葆臺西漢墓遺址南向,平面呈“凸”字形,墓坑口大底小形如斗狀。全墓由墓道、甬道、外回廊、題湊、內(nèi)回廊、前室、后室等組成。</p><p class="ql-block">劉建的父親劉旦因謀反被誅,劉建以謹慎守封29年,他的墓葬規(guī)格既反映其諸侯王身份,也隱含著西漢中央對諸侯的管控策略。</p> <p class="ql-block">龍首玉枕,<span style="font-size:18px;">龍首為枕端部飾件</span>。</p><p class="ql-block">龍首鎏金,鑲嵌玉片為飾。昂首闊嘴,用水晶作眼睛。青玉作牙、舌、雙角。龍首下部為長方形銅座,側面淺浮雕龍爪,造型別致生動。</p> <p class="ql-block">大葆臺博物館不是很大,展廳布展很好,對文物考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抽空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注:介紹均來自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