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1年香港福建僑社悼念許地山的詩</p><p class="ql-block">文:楊仁飛</p><p class="ql-block">一、一首悼念詩所引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隨著史料的逐漸積累,有關許地山的更多史料也更多的可以被呈現(xiàn)出來。這是一首刊登在80年前香港閩僑社團刊物上的一首悼念詩,應該是漳州籍的許地山學生所做。</p><p class="ql-block">“哭許地山教授”</p><p class="ql-block">未到知非邃殞生 茫茫天道最難憑</p><p class="ql-block">升仙證佛忽念逝 絕業(yè)名山草草成</p><p class="ql-block">似我得師原不易 哭公薄海已同聲</p><p class="ql-block">虬髩短嶅模糊甚 無復詼諧入耳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按詩歌里所提到的信息,詩的作者是許地山的學生,或者是聽過許地山課程或講座的年輕人。所謂“升仙征佛”“絕業(yè)” 是指許地山研究的中國道教史、印度、儒家哲學、以及正在編輯的梵漢詞典,其在比較宗教學研究上是當時代頂尖的中國學者。許地山曾經(jīng)留比較長的頭發(fā) 也有留過八字胡,當1941年8月4日許地山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之后,許教授上課幽默帶點、知識豐富的場面不再,許地山稱自己不是文學家,是文學茶杯的嬉語,將中國女裝的紐扣、植物心理學以及將現(xiàn)代青年對婚姻的看法搬上課堂、演講臺時,都會引起堂下的笑聲。而這一切隨著許地山對去世,一切成為回憶。那個不肯署名的“前人”代表了誰?</p><p class="ql-block">許地山,臺灣出生,落籍漳州,在香港期間曾給閩僑鄉(xiāng)親講“香港小史”,黃仲琴教授后寫悼念文,懷念這位好友。</p> <p class="ql-block">二、在港期間許地山與閩籍師友</p><p class="ql-block">自1935年9月許地山到香港大學后,便與在港的閩籍學者、僑社有密切的聯(lián)系。1939年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香港分會成立后,一些活動場所是向閩僑商會借得。</p><p class="ql-block">黃仲琴教授,是與許南英、許地山父子都有交情的學者。兩人有詩文往來。</p> <p class="ql-block">黃仲琴五十生辰,同鄉(xiāng)好友許地山寫了這么一首詩致賀:“勝業(yè)雖難造,君猶樂不疲。半年研古史,一國訪殘碑。持論經(jīng)僚友,行文誦夏夷。有斯堪自壽,何用酒肴為?!保▍⒖肌罢奈嵊洝?016)</p><p class="ql-block">許地山去世的時候,黃仲琴寫下悼念文,高度評價許地山在香港抗日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蓋在我祖國抗戰(zhàn)建國時代,凡足以引起抗建之助力,與發(fā)揚我民族前途之文化事業(yè),如募集公債,救護傷兵,救濟難民,提倡學術,指導青年,許先生無不視其力之所能為,不辭勞瘁,其深于愛國之熱誠,與富于民族之意識,不能不令人敬仰,于其逝世也,無論中外,不由得不令人增加悲悼”“與愛國熱誠,民族意識,是一貫的,是不但關一國一人,而關全世界”“惟其主張求知也,故自己于百?之中,仍研究法文。主張自強也,故服務教育界,勤勞不倦,如《易》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焉’。主張互助也,故對于個人或社團,種種有利于國于民族這事業(yè),無不表真摯之同情”
[ 黃仲琴:《紀念許地山先生》,《宇宙風》,1941年第122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