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信陽的旅游》發(fā)布后,不少微友、美友發(fā)表了評論給予充分肯定和積極鼓勵、支持,但也有不少友友覺得看的還不過癮,建議對信陽旅游作深度介紹。</p><p class="ql-block">為了不辜負(fù)大家的希望和期待,從今天開始,我用四個專題,對信陽的旅游作進一步的介紹。今天介紹信陽的新老八景。</p> <p class="ql-block">信陽老八景由清乾隆時期的信陽州知州張鉞賦詩八首描述,包括《賢嶺松風(fēng)》、《浉河泛月》、《申塔朝暉》、《奎樓晚照》、《龍?zhí)镀俨肌贰ⅰ独渍訃娫啤?、《龜山晴雪》和《長臺古渡》。這八處美景構(gòu)成了信陽獨有的風(fēng)光畫卷,是古往今來傳頌的經(jīng)典。</p> <p class="ql-block">一句話說老八景</p><p class="ql-block">賢嶺松風(fēng)位于賢山,以松樹覆蓋率高和風(fēng)景秀麗著稱。</p><p class="ql-block">浉河泛月描述的是浉河的美景,浉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p><p class="ql-block">申塔朝暉原址在報恩寺中,是信陽的一處重要文物古跡。</p><p class="ql-block">奎樓晚照即魁星樓,是祭祀文曲星的場所。</p><p class="ql-block">龍?zhí)镀俨嘉挥跊负訁^(qū)浉河港鄉(xiāng),被譽為“豫南第一泉”。</p><p class="ql-block">雷沼噴云位于震雷山,山上的石沼云霧繚繞,景象奇特。</p><p class="ql-block">龜山晴雪以冬雪后晴日的美景聞名。</p><p class="ql-block">長臺古渡是明清時代重要的淮河渡口。</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間推移,部分景點如“奎樓晚照”“申塔朝暉”已不復(fù)存在,而“長臺古渡”也失去了原有意境。為延續(xù)歷史文脈,從2005年開始,經(jīng)過動議、分析、論證、設(shè)計和定項和實施等,至2010年底,信陽市政府在浉河兩岸重建了“信陽新八景”,包括望湖軒、聚賢祠、茗陽閣、申伯樓、龜山亭、琵琶臺、河洲榭和平山塔景點。 ?</p> <p class="ql-block">望湖軒</p><p class="ql-block">望湖軒位于南灣水庫大壩東隅區(qū)域。主體建筑采用白墻紅頂?shù)某L(fēng)漢韻風(fēng)格,由歇山軒亭與硬山建筑組合而成。一樓設(shè)置南灣湖發(fā)展歷史展示區(qū),通過200余張圖片系統(tǒng)呈現(xiàn)水庫建設(shè)歷程與生態(tài)效益;二樓配備工程自動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承擔(dān)水利工程管理職能。景點西與茶島、鳥島隔湖相望,東接茗陽閣、聚賢祠等景觀節(jié)點,臨湖廣場可俯瞰山水交融的湖光山色。作為南灣湖AAAA級旅游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景點兼具水利文化展示與自然觀景功能。</p> <p class="ql-block">聚賢祠</p><p class="ql-block">聚賢祠位于信陽市賢山之巔,北臨浉河,西眺南灣湖。該祠因古時賢士隱居而得名。賢山別名"賢隱山",清乾隆年間信陽州知州張鉞曾以《賢嶺松風(fēng)》詩句:“昔賢高隱處,遺嶺檀清幽。松密煙速望,風(fēng)翻翠欲流。梵間多寶剎,坐愛滿林秋。疑是蓬萊地,申南作勝游?!闭菍Ξ?dāng)時場景的完美寫照描繪其清幽景致。建筑采用徽派風(fēng)格,主體為四合院布局,占地1.6畝,總建筑面積865平方米,包含孔廟、鄉(xiāng)賢祠與名宦祠三大功能區(qū)。作為信陽核心文旅資源,登臨可俯瞰南灣湖與賢山古風(fēng),已成為展示地方歷史文化的標(biāo)志性景觀。</p> <p class="ql-block">茗陽閣</p><p class="ql-block">茗陽閣位于浉河區(qū)茶韻路一號,建成于2007年4月29日,是信陽新建的城市文化與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閣樓高五層,總高度47米,占地面積63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茗陽閣以其14丈的閣頂被譽為“中原第一大閣樓”,融合了雕欄飛檐、勾心斗角、斗拱圖騰等多樣的中國古建筑元素,展現(xiàn)了濃郁的地方古建筑特色。周邊風(fēng)景優(yōu)美,是信陽市的文化與形象象征。</p> <p class="ql-block">茗陽閣三個字是由華國鋒題寫的。南攬賢山,北抱浉河,西望流水,東對橋,下坐山丘,上擎天宇,雖然沒有江南三大名樓歷史悠久,但其建筑之精巧,氣勢之宏偉,可以與江南的名閣名樓相媲美,其外觀形狀,高低大小,與黃鶴樓酷為相似,并稱姊妹樓亦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申伯樓</p><p class="ql-block">申伯樓是浉河區(qū)浉河公園內(nèi)的標(biāo)志性景觀,規(guī)劃面積15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600余平方米,建筑高度20米。2009年12月開工,2010年4月竣工,采用漢式框架結(jié)構(gòu),延續(xù)原'奎樓晚照'建筑形制,融合楚風(fēng)漢韻與現(xiàn)代園林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樓體設(shè)計三層,一層大廳裝飾《受封于申》等12塊浮雕及《崧高》竹簡屏風(fēng),地面中央'囧'型紋飾與商周紋飾天頂呼應(yīng),展現(xiàn)西周申伯封地歷史。建筑三面環(huán)兒童游樂區(qū),南鄰浉河,頂層設(shè)清代詩詞碑刻雅間。2025年1月1日起轉(zhuǎn)型為申城老茶館對外開放,內(nèi)設(shè)茶藝表演場所,舉辦大鼓書、民俗展演等文化活動。</p><p class="ql-block">該景觀作為浉河煙火休閑季活動場地,定期開展點燈儀式、歌舞表演等文旅演繹,成為全域旅游線上的特色節(jié)點。</p> <p class="ql-block">信陽是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而稱申城。追本溯源,而今天在浉河公園內(nèi)立的申伯樓以彰其名,以緬其德,設(shè)計沿用古八景中的奎樓晚照中的奎樓的基本功能,樓體碩大,風(fēng)格粗樸,雄渾大氣。</p> <p class="ql-block">龜山亭</p><p class="ql-block">龜山亭位于浉河區(qū)龜山山頂,海拔約160米。該景觀由雙層八角形的龜山亭與單層四角的晴雪亭組成,采用江南園林風(fēng)格建造,登亭可俯瞰浉河全景及城市風(fēng)貌。其前身為清代“龜山晴雪”古景,因雪后山體如玉得名。</p> <p class="ql-block">龜山位于浉河與界河交匯處,因山形似龜,故有此名。據(jù)傳,大龜山小龜山是烏龜父子,因為龜山晴雪這一景點無法記錄,特建此亭以記,有晴雪亭和龜山亭二亭。白墻,綠瓦,回廊,亭臺,綠色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隨著城市擴建,龜山周邊增設(shè)登山步道、漢白玉護欄及停車場等設(shè)施,山腳修建廣場并種植垂柳,形成開放式公園。雙亭建筑群保留原始崗巒風(fēng)貌,與河岸現(xiàn)代建筑形成對比,文化景觀墻展示明清詩人詠景詩作,融合茶文化等元素。現(xiàn)作為免費觀景點,配備便捷步道與休閑設(shè)施,成為市民日常游覽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琵琶臺</p><p class="ql-block">琵琶臺位于浉河北路與琴橋交叉口,前身是信陽古八景之一的"長臺古渡"。該渡口在明清時期曾是淮河重要渡口與物資集散地,2010年市政府在浉河兩岸重修新八景時,于琴橋南端小山崗新建琵琶臺。建筑平面呈"土"字形,高20米,青灰色調(diào)仿古風(fēng)格,頂部鐫刻金色大字,既延續(xù)長臺古渡文化遺風(fēng),又融入現(xiàn)代城市景觀功能。現(xiàn)已成為集重陽登高、非遺展示、圖書閱覽等多元文化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河洲榭</p><p class="ql-block">一半是河水,一半是樓榭,浉河水中夜舟泛月,河洲榭內(nèi)聽?wèi)蚱奋?lt;/p><p class="ql-block"> 兩河相會雙槳蕩,蟾光散暮煙蒼蒼;</p><p class="ql-block">孤道遺珠天山滿,桂席飛杯斝瓊漿;</p><p class="ql-block">石舟靠斜背宜岸,飛榭蘭言勝管弦;</p><p class="ql-block">長淮張良畫可賦,濤聲依舊對清蓮;</p> <p class="ql-block">平山塔</p><p class="ql-block">平山塔是平橋區(qū)浉河南岸震雷山區(qū)域的重要景觀建筑。黛青山一點紅。從遠(yuǎn)處觀看,它就像獨立河邊的護衛(wèi),單薄,卻硬朗。該塔總建筑面積1853平方米,與平橋區(qū)1853平方公里行政區(qū)劃面積形成數(shù)字呼應(yīng),塔高26米象征平橋區(qū)2600年建城史,其五層塔身采用唐風(fēng)飛檐翹角造型,塔頂平展寓意平安,周邊桃花園景觀形成人文自然交融的游覽節(jié)點。建筑定位為浉河沿岸最佳觀景制高點,登臨可俯瞰城區(qū)全景與蜿蜒浉河。</p> <p class="ql-block">黑龍?zhí)?lt;/p><p class="ql-block">黑龍?zhí)段挥诤幽鲜⌒抨柺袥负訁^(qū)浉河港鎮(zhèn),是由三級瀑布組成的水系景觀,形成兩山夾峙、三潭連環(huán)的自然奇觀。該地平均海拔超600米,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使其成為信陽毛尖茶核心產(chǎn)區(qū),自然生長的茶樹因少有病蟲害而品質(zhì)出眾。瀑布群全長約6公里,二潭瀑布因明代文學(xué)家何景明"蛟龍亦自舞"的贊譽聞名,雨后水量充沛時呈現(xiàn)飛流直下的壯麗景象。</p> <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三級瀑布群構(gòu)成核心景觀體系,由上、中、下三級落差形成連貫水系。其中二潭瀑布高約30米,水流經(jīng)狹窄山體直墜深潭,明代文人何景明曾在此留下"蛟龍亦自舞"的詠嘆 。下潭處形成直徑約15米的圓形水域,潭水碧綠透澈倒映峭壁怪石,晴日可見原生馬口魚、桃花魚等魚類游弋。</p> <p class="ql-block">地理特征</p><p class="ql-block">地處大別山余脈沒人山(海拔842.3米)南麓,屬構(gòu)造侵蝕地貌。兩座花崗巖山峰間距不足50米,形成天然隘口,河水經(jīng)此處下切侵蝕形成長約6公里的V型河谷。</p> <p class="ql-block">生態(tài)價值</p><p class="ql-block">周邊分布著12.6公頃高山茶園,晝夜溫差達8℃以上,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特殊氣候條件,使茶葉氨基酸含量比平地茶園高出23%。2023年抽樣檢測顯示該區(qū)域茶葉農(nóng)殘指標(biāo)低于國家標(biāo)準(zhǔn)限值70%。</p> <p class="ql-block">游覽信息</p><p class="ql-block">從信陽市區(qū)至景區(qū)約24公里,可通過信應(yīng)公路轉(zhuǎn)鄉(xiāng)村道路抵達停車場,再沿河谷步行20分鐘到達核心景觀區(qū)。最佳觀賞期為5-9月雨季。</p> <p class="ql-block">關(guān)聯(lián)景點</p><p class="ql-block">西北方向30公里處分布白龍?zhí)毒坝^,兩地間有崎嶇山道相通[4] 。景區(qū)6公里范圍內(nèi)包含董峰寺頂峰茶園、范家祠堂等文化遺址,形成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環(huán)線。</p> <p class="ql-block">白龍?zhí)镀俨嘉挥诤幽鲜⌒抨柺袥负訁^(qū)浉河港鄉(xiāng)。距信陽市25公里。素有“豫南第一泉”之稱。</p> <p class="ql-block">白龍?zhí)镀俨忌钐帊{谷之中,瀑布崖中間有巨石突出,瀑布噴擊其上,飛灑細(xì)如珠璣,作園傘狀迭落潭中,終日不絕。若是大雨過后,山洪傾瀉,百川之水,交匯龍?zhí)?,瀑布崖前濁浪滾滾,景色異常壯觀。歷代文人墨客來這里游玩題詠,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明代大文學(xué)家何景明先生的裔孫,清光緒年間進士何傳中的《龍?zhí)镀俨肌吩娮顬橛忻骸捌俨挤孱^好倚欄,白龍?zhí)断聨字仉y。人間天下無雙處,浪漏乾坤壯大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