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開啟“惠遠夏日相聚”,這是一場屬于原惠遠一中老教師們的溫情之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惠遠一中(惠遠中學(xué))坐落于霍城縣惠遠鎮(zhèn),是一所以漢語教學(xué)為主、漢族師生為主體的中學(xué)。其嚴(yán)謹?shù)男oL(fēng)、優(yōu)秀的師資和出色的教學(xué)成績,曾在霍城縣教育系統(tǒng)名列前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xué)校歷史可追溯至1776年創(chuàng)立的“清書學(xué)堂”。1935年,在惠遠鎮(zhèn)“兩等學(xué)堂”原址上興建了伊犁地區(qū)首所中學(xué)——“伊犁學(xué)堂”。解放后,原址重建為民漢合校中學(xué),1978年正式更名為“惠遠第一中學(xué)”。多年來,學(xué)校屢獲殊榮,包括“霍城縣軍民共建先進集體”、“伊犁州精神文明單位”、“自治區(qū)課程改革先進學(xué)?!钡确Q號,并被譽為“霍城縣花園學(xu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位于惠遠古城鐘鼓樓西北角之惠遠一中舊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0年8月,學(xué)校與福建福州則徐中學(xué)結(jié)對,更名為“霍城縣惠遠則徐中學(xué)”。2021年8月,霍城縣人民政府決定對惠遠鎮(zhèn)中心學(xué)校初中部等十六所學(xué)校進行撤并。2024年8月,新的“惠遠中學(xué)”在霍城縣水定鎮(zhèn)重建落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曾在惠遠一中執(zhí)教的功臣教師們,對這所故校和遍布霍城、伊犁、新疆的莘莘學(xué)子始終懷有深厚的情感與不變的教育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7日,周文學(xué)、陸臘元、張紅琳三位老師發(fā)起聚會倡議,迅速得到廣泛響應(yīng)。經(jīng)周文學(xué)老校長策劃,由陸臘元、時建玲、張紅琳老師組成的組委會正式成立。6月19日,組委會發(fā)布通知:聚會定名為“惠遠夏日相聚”,于2025年7月23日至24日在霍城縣舉行,主要內(nèi)容包括參觀可克達拉市和原惠遠一中所在地惠遠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23日上午10點,34位老師在霍城縣體育館廣場集合,分乘7輛轎車前往可克達拉市參觀。我們乘坐的是張紅琳老師的一號車,張老師還負責(zé)前導(dǎo)和全程車輛調(diào)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克達拉市是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第四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的新興城市。其前身66團場,原名“50農(nóng)場”,源自英雄部隊第6軍第17師“50團”——電視劇《亮劍》中團隊的原型之一。他們是最早進駐惠遠古城、鎮(zhèn)守伊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50團一部整編為國防第4師第12團,繼續(xù)駐扎惠遠古城。其余遷至惠遠東側(cè)伊犁河畔蘆葦灘屯墾戍邊,從此建立了“50農(nóng)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克達拉市東鄰伊寧市,西接霍爾果斯市,南倚都拉塔口岸,北靠科古爾琴山,總面積6040平方公里。由兵團第四師的63團、64團、68團全部區(qū)域 、66團(清伊高速公路以南)、67團(都拉塔分場以北)部分區(qū)域(原61、62團場劃歸霍爾果斯市 ,65團場2004年并入66中心團場管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克達拉”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蒙古語“達拉”意為“原野”,共同勾勒出一幅“綠色原野”的畫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經(jīng)典歌曲《草原之夜》于農(nóng)四師64團場誕生,199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著名東方小夜曲”,可克達拉也因此成為該曲的誕生地及詞作者張加毅的安息之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進入綠意盎然的可克達拉市,我們首先參觀了新疆伊力特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力特不僅以美酒聞名,更與駐惠遠邊防部隊同根同源,共享一段崢嶸歲月。他們的共同前身可追溯至紅六軍團、359旅717團,直至1949年的第2軍第5師第13團。毛主席曾盛贊359旅:“你們是一支英雄的部隊,你們到了哪里,哪里就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后駐防帕米爾、伊犁河谷邊防部隊的先輩之一為2軍5師13團3營。這支部隊歷經(jīng)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唯一經(jīng)歷過三次長征的部隊,先后被譽為“尖兵團”“鋼鐵團”“雪山紅旗”“國門衛(wèi)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伊力特”酒廠的前身則是2軍5師13團團部及1營和2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力特誕生于1955年,最初由16名戰(zhàn)士在肖爾布拉克荒原上以一口俄式大鍋和三間舊房起步,釀出第一鍋白酒。后逐步發(fā)展成新疆白酒龍頭企業(yè)。1959年,越南主席胡志明訪疆時,陶峙岳將軍以伊力特曲款待,獲譽“新疆茅臺”。王震將軍題詞:“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zhuǎn)戰(zhàn)數(shù)萬里,屯墾在天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伊力特酒文化產(chǎn)業(yè)園,各式各樣的公園、建筑、標(biāo)識,個性鮮明、獨具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伊力特酒文化館。伊力特酒文化館,以其獨特造型、特色鮮明,博人眼球的建筑表征,矗立可克達拉市伊力特酒文化產(chǎn)業(yè)園內(nèi)。建筑整體造型似一座巨型“藤條酒海”,交錯編織的立面肌理,復(fù)刻了藤條酒?!暗嗡宦钡墓爬现腔郏釢櫟幕【€與硬朗的輪廓交織,暗合陶壇的溫厚與不銹鋼的科技鋒芒,是伊力特人的精神圖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館內(nèi)配備LED巨幕、場景復(fù)原、互動雙幕、飛行影院、信息瀑布流、互動魔鏡墻等諸多科技展示技術(sh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館分為序廳、酒之源、酒之魂等六大主要篇章及酒知識互動、國際和國內(nèi)酒文化介紹等若干主題展區(qū),集中展示了伊力特獨特的酒文化、軍墾文化、紅色文化,以文載道,以酒傳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精品柜臺前,品賞76度烈酒“伊犁王”的濃烈與清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置身紅色文化陳列館,一張王震陪同毛澤東、朱德歡送359旅南下支隊的照片中,參觀者何新輝老師的父親亦在其中,令人動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后,我們步行至伊犁河畔,仰望雄偉的可克達拉大橋。這座新疆首座雙塔雙索面預(yù)應(yīng)力混凝土斜拉橋,橋身長1767米,全長2527米,如虹跨越伊犁河,蔚為壯觀。我們還特意乘車往返可克達拉大橋,親身體驗“天塹變通途”的實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寬闊整潔、綠蔭花草環(huán)繞的街道,信步瀏覽圖書館、檔案館等經(jīng)典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漫游朱雀湖公園,這座位于城市中心南部的標(biāo)志性景觀,占地約230畝,水域面積90畝,湖水與伊犁河相通,形成完整的生態(tài)循環(huán)。朱雀,作為南方的守護神,與青龍、白虎、玄武共鎮(zhèn)四方,其與龍共同蘊育的龍鳳文化,已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公園中朱雀元素?zé)o處不在,仿佛每一處景致都在低語古老的祥瑞傳說,令人沉醉不已,流連忘返。</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