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位法官在法庭上對被告噓寒問暖,大家會不會很詫異,當(dāng)然,這是民事法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2025年8月20日,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市首席民事法官弗蘭克·卡普里奧(Frank Caprio)走完了88年的人生旅程。這位被全球網(wǎng)民稱為"最溫暖法官"的老人,用他的司法實踐詮釋了法律的人文底色——當(dāng)法槌落下時,不僅要聽見正義的回響,更要觸摸到人性的溫度。他的離世,讓我們在追思中重新審視司法的本質(zhì):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堆砌,而是情、理、法交融的生命共同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過去幾年,我陸陸續(xù)續(xù)看過幾十段卡普里奧法官判案的視頻,在他主持的庭審里,每天都上演著法律與人性的對話。他處理的案件看似微小,卻處處彰顯著人文關(guān)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舉幾個例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一位96歲的老人因超速被傳喚到庭。老人顫抖著解釋,他當(dāng)時正驅(qū)車送63歲的患癌兒子去醫(yī)院做血檢。"我已經(jīng)96歲了,通常開車很慢,但兒子需要我(所以開快了點)。"卡普里奧法官聽罷,當(dāng)庭撤銷了罰單:"您是個善良的人,在這個年紀(jì)還在照顧家人,這正是我們社會需要的榜樣。"這個判決不僅免除了罰款,更讓老人感受到法律對親情的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個令人動容的案例發(fā)生在2020年。一位單親母親因違章停車被起訴,累計罰款400美元。得知這位母親剛失去兒子,正深陷悲痛且經(jīng)濟(jì)拮據(jù)時,他說:"我不希望你因為這筆罰款而無法照顧其他孩子。" 他把罰款減到50美元。當(dāng)他聽說這位母親交完五十美金后只剩下五美元時,他免除了所有罰款,還自掏腰包拿出五十美元讓母親給孩子買點食品。他的判決點燃了一個母親和家庭重新面對生活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有一位退伍老兵,因醫(yī)院停車場混亂而違規(guī)停車被告,F(xiàn)rank Caprio法官考慮到他曾為國家效力,退役后需要接受的治療也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權(quán)衡之后決定撤銷他的罰單,以示對老兵的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另一位90歲的老人在開車送87歲的老伴去醫(yī)院的路上超速,卡普里奧法官最終給了他“緩刑20年”的處罰,祝他活110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判決背后,是卡普里奧法官始終堅持的司法理念:"法律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讓人變得更善良。"他深知,對于普通民眾而言,一次法庭經(jīng)歷可能是他們唯一接觸司法的機(jī)會,而司法的溫度將直接影響他們對社會公平的認(rèn)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經(jīng)專門研究過情、理、法框架在醫(yī)學(xué)人文方面的實踐,在司法上,也大同小異??ㄆ绽飱W法官的判決不是不守法,而是體現(xiàn)了三者的動態(tài)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充分考慮當(dāng)事人的特殊處境,如貧困、疾病、家庭責(zé)任等,將人文關(guān)懷融入司法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在法律框架內(nèi)運用自由裁量權(quán),通過社區(qū)服務(wù)替代罰款、延緩繳納期限等方式實現(xiàn)實質(zhì)正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嚴(yán)守法律底線,確保判決符合程序正義,同時通過個案推動法律與社會道德的良性互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法官過度依賴非情感的"常理推斷",忽視了勸人向善的社會道德需求。判決書中"從常理分析"的表述,將法律推理異化為對人性的猜忌,導(dǎo)致法律的人文性嚴(yán)重缺失。這種機(jī)械司法不僅不能化解糾紛,反而會加劇社會信任危機(jī),這種情況我們是看到過先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普里奧法官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啟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情、理、法的交融。在當(dāng)代社會,司法應(yīng)該在個案正義的實現(xiàn)、社會價值的引領(lǐng)、程序正義的把控上努力體現(xiàn)司法的溫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普里奧法官曾說,大意是:我不把徽章戴在法袍下,我把人性掛在里面。他的司法實踐證明,法律的人文性并不是對規(guī)則的破壞,而是對正義的升華。當(dāng)我們在悼念這位"最溫暖法官"時,應(yīng)思考如何讓每一個除刑事案件外的司法案件都成為情理法交融的典范,讓法律真正成為守護(hù)人性尊嚴(yán)的屏障,讓每一位跌倒的老人都始終有人愿意去扶。這,或許就是對他最好的紀(jì)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8-21-25 于Seattl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