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初建新房</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的初春,爸爸在村小學(xué)南面一片廢棄的山藥窖上,選擇了我家的新房地址。這一決定引來了大爺?shù)姆磳?,他認(rèn)為在這里建新房,工程量太大,光是挖地基就要耗時很長時間。但爸爸有他的理由:新房后面是學(xué)校,孩子們念書方便;房子?xùn)|十幾米的地方就有水井,用水方便;房子前三十米開外是大道,走路方便;大道前面四十多米,有一條小河,用水也方便;河的南邊是寬闊的田地,視野寬闊。事實證明,爸爸的眼光沒錯。(只是讓人沒想到是,在七十八歲的時候,他把大道南邊的一塊空地連同河道也擴成了自家的院子,現(xiàn)在他的院子成了全村最大的。)</p><p class="ql-block">開春后,爸爸一邊沒日沒夜的挖地基,一邊和親戚們籌劃建房的木料。二姨夫利用他和隊長的關(guān)系,給我們運來了扒條和檁子這些在本村難以買到的東西。木料準(zhǔn)備齊全后,在姥爺一家的幫助下,我家開始著手蓋新房,盡管只是土木結(jié)構(gòu)的茅草房,但在當(dāng)時的經(jīng)濟條件下,三間共四十多平的虎皮石土房幾乎動用了全村的壯勞力(來蓋房子人都要記公分),全家人更是起早貪黑四個多月新房才算竣工。</p><p class="ql-block">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能夠回想起竣工那天的情景:那天剛好是端午節(jié) ,幫工的村民走了之后,爸爸帶我們把房前屋后打掃了一遍。一家人躺在熱乎乎的炕上,幸福地議論著今后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爸爸說要在房子的兩側(cè)種上楊樹,等樹長高了,弟弟也長大了,就用我們自己種的樹,給弟弟娶媳婦時打家具。我們姐弟三人聽了爸爸的話,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覺得這樣的事離我們太遙遠(yuǎn)了。(后來,這些楊樹成材后用在了建倉房上,弟弟結(jié)婚后住的是樓房。)</p><p class="ql-block">爸爸還說在房子的前面壘一個小菜園,菜園里種上大家喜歡吃的菜。還要栽上果樹,我們姐弟三人高興的喊著,“我要種黃瓜”,“我要種西紅柿”,“我要栽蘋果樹”“我想要個花池子”,我們興奮得睡不著,一直嚷嚷到深夜。(后來,菜園三次擴建,菜多到吃不完,沙果、杏子、李子多到吃不完……)</p><p class="ql-block">家里還沒有完全安置好,爸爸就匆匆地去赤峰師繼續(xù)讀書了。接下來的日子里,媽媽帶著我們,一邊收拾著院子,一邊等著爸爸回家。</p><p class="ql-block"> 暑假的時候爸爸終于放假了,他帶領(lǐng)全家人在房子?xùn)|西兩側(cè)垛起土墻,墻里邊插上楊樹栽子。又加高了前面的院墻,而且為了防止小雞進(jìn)菜園,還在墻頭上密密地插上了虎榛子。那一年我們吃上了自己種的菜,生活水平就此改變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翻蓋后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二,爸爸畢業(yè)</p><p class="ql-block">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爸爸終于畢業(yè)了。盡管他要到幾十里以外的土城子中學(xué)去上班,但每個周末他都能回家呆上三、四天。爸爸畢業(yè)后,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p><p class="ql-block">他給我們每人都買了一套牙具,要求每天刷牙至少一次;兩套內(nèi)衣,要定期換洗,徹底消滅虱子。買了洗頭膏,要求每周至少洗兩次頭發(fā)。他不允許我們說臟話、更不能和別的同學(xué)打架,他說小學(xué)生要有小學(xué)生的樣子。</p><p class="ql-block">爸爸還把我的麻花辮,改成羊角辮。妹妹的發(fā)型也改成小短刷,我們的發(fā)型在清一色的麻花辮中顯得有點特殊。除了穿著打扮特殊外,我們的學(xué)習(xí)用具也很特殊。因為那時候同學(xué)們用的全是木制的學(xué)具,用的是蘸水鋼筆,墨水也是墨水片沏的,本子大多數(shù)都是自己或家長用線繩穿起來的。</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我們的學(xué)具就太惹眼了:筆盒子是塑料的上面有漂亮的圖案,還帶著拉鎖;筆盒里的鉛筆也是彩色的,有的還帶著橡皮;格尺是彩色塑料的,橡皮是彩色帶香味兒的,鋼筆造型是黑白相間的熊貓;轉(zhuǎn)筆刀的造型是一頭黃色的小牛,小牛的四條腿站在綠色草地上;所有本子的封面上都帶著漂亮的圖案。課間的時候,這些學(xué)具總是引來好多同學(xué)圍觀。</p><p class="ql-block">至今我清晰地記得,我的新學(xué)具只用了大約兩個月,就被人偷了。我哭的稀里嘩啦,晚上都睡不好覺。雖然后來破了案,學(xué)具在校田地里被找到了,因為在土里埋了十多天,它們早已面目皆非。雖然后來爸爸又給我買了新學(xué)具,但我還是會想起我之前那些寶貝。</p> <p class="ql-block"> 三,民主生活會</p><p class="ql-block">弟弟上學(xué)之后,爸爸就請木匠打了一個榆木寫字臺,這是家里最昂貴的家具。爸爸特意設(shè)計了三個抽屜,我們姐弟三人每人一個,用來裝自己的學(xué)具。每天放學(xué)回家,我們就在寫字臺上寫作業(yè)。那個時候全村已經(jīng)通了電,爸爸還給我們買了臺燈。</p><p class="ql-block">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爸爸有時也會抽查我們的課程。他還給我們訂了刊物《新少年》和《故事會》。</p><p class="ql-block">寒暑假的時候爸爸也會給我們規(guī)定學(xué)習(xí)的時間。尤其是過年,我們得學(xué)到臘月二十五才放假,正月十六就開學(xué)。有爸爸的嚴(yán)格管理,我們的成績還算不錯。小學(xué)階段,我和弟弟每個學(xué)期都能拿到很多獎品。</p><p class="ql-block">為了隨時糾正我們的錯誤,每個周末爸爸都會召集全家人開民主生活會。我們每個人都要先自我鑒定,然后其他人再進(jìn)行評價,最后爸爸再做總結(jié)。</p><p class="ql-block">因為害怕民主生活會上,會被別人批評,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很謹(jǐn)慎,盡量不犯錯誤。民主生活會一直持續(xù)我去大隊住校。</p> <p class="ql-block"> 四,業(yè)余生活</p><p class="ql-block">弟弟上學(xué)之前,為了讓他熟悉數(shù)字,爸爸買了一副撲克牌。聰明的弟弟,沒過兩天就熟悉了54張牌。爸爸就用這54張牌教我們玩“爭上游”、“五十K”、“升級”,再后來就玩“三百分”和“要朋友”(可以五個人一起玩的游戲)。每天晚飯后我們一家五口都會玩撲克,一直到九點熄燈(村里發(fā)電,九點統(tǒng)一熄燈)。有時玩得正嗨,也會央求爸爸點著蠟燭繼續(xù)作戰(zhàn)。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越來越喜歡打撲克,尤其是節(jié)假日,打撲克更是必有的游戲。(幾十年過去了,70多歲的爸媽仍然喜歡打撲克,每到周末和假節(jié)假日,我們都會去陪爸爸媽媽打幾局。)</p><p class="ql-block">寒暑假的時候,爸爸曾經(jīng)“利用職務(wù)之便”,把學(xué)校的籃球、排球和樂器帶回家(開學(xué)再還回學(xué)校),一有時間我們就去房后的操場和同學(xué)們一起玩球,或者玩那些樂器。我家還早早地買了雙卡錄音機,學(xué)習(xí)的空隙也聽聽音樂或者跟著唱唱歌,我家的錄音帶大多是蔣大為老師和祝明英老師的,有時爸爸也會把我們唱的歌曲錄下來,再播放,讓我們聽自己唱的歌。</p> <p class="ql-block">五,分產(chǎn)到戶</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我上初中、弟弟、妹妹上小學(xué),村里實行了分產(chǎn)到戶。我家也很分了很多田地,還有一頭小牛。平時收拾莊稼全是媽媽一人的事。她是全家最累的一個,喂豬雞、喂牲口,收拾地,還要按時給我們做飯。周末的時候我們才幫點小忙。我們仨都上學(xué)后家里開支明顯增大,為了補貼家用,我家還養(yǎng)了許多羊。</p><p class="ql-block">秋收的時候,學(xué)校就會放農(nóng)忙假。我們?nèi)引R上陣,幫著媽媽一起去收割莊稼。這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日子。吃過早飯,我們娘四個坐在爸爸趕的毛驢車上,帶著鐮刀、沙果、西瓜、白開水和干糧嚷嚷吵吵地出發(fā)了。那時候全是土路,顛簸得我們根本坐不住。一會兒這個喊屁股疼,一會那個又叫喊碰疼了胳膊……</p><p class="ql-block">我們姐弟三人從小沒吃過苦,沒干過太多的農(nóng)活,為了照顧我們,爸爸制定了和別人家不一樣的作息時間(別人家不午休,一走就是一天):早晨早走,中午早回;中午睡足午覺,三點多再上地干活,天黑了再回來。其實我們?nèi)齻€基本幫不上大忙,一會渴了,一會兒餓,一會兒又去廁所,最累的還是爸爸媽媽。</p><p class="ql-block">那年八月節(jié)前后,家家戶戶的莊稼都被拉到場院里,堆得像小山一樣。我家也不例外,小麥、玉米、豆子,一捆捆拉到場院,脫粒之后再一袋袋運回家。</p><p class="ql-block">分產(chǎn)到戶初期,村里有牲畜又有壯勞力的人家都私下里結(jié)了組,我爸爸是老師,我們?nèi)齻€在讀書,只有媽媽一個勞動力,這種情況,根本沒有人家和我們結(jié)組。村里有人暗地里議論:連半個莊稼人都算不上,咋種地?后來事實證明他們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p><p class="ql-block">他們不知道是,爸爸的同事有大川的也有墁甸的,春天種地前爸爸都和他們交換種子。因為自家也養(yǎng)了牛羊,肥料也積攢了不少,充分發(fā)酵的肥料撒在地里,莊稼自然長得壯。本村的人偶爾也會去偷我家的谷穗、麥穗和豆子回家當(dāng)做來年的新種子。他們的行為偶然會被爸媽撞見,有時村里人來告狀。但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和偷種子的計較。種地的那幾年,我家?guī)状螖U建糧倉。</p><p class="ql-block">我家門前有一條小河,特別適合養(yǎng)家禽。我家也養(yǎng)了很多雞、鴨、鵝,它們生的蛋平時都吃不完,媽媽就把它們腌在缸里,過年的時候吃。農(nóng)村人結(jié)婚才有的三大件,我家一件都不缺……</p><p class="ql-block">時光的河流靜靜向前,那些泛著微光的陳年舊事,如同河底溫潤的卵石,在我心底沉淀。關(guān)于新房落成的歡欣、父親歸來后家中悄然變化的氛圍、那些受益終身的教誨、民主生活會上略顯稚嫩卻無比真誠的發(fā)言、還有全家人為共同目標(biāo)熱火朝天奮斗的分產(chǎn)到戶……這一切,并非塵封的標(biāo)本,而是家族血脈中持續(xù)流淌的活水。</p><p class="ql-block">它最終匯聚成的,并非一個可供炫耀的輝煌終點,而是一種堅韌向前、彼此支撐的生存姿態(tài)。如今,我們各自奔走于自己的生活軌道,但父親用言傳身教為我們奠定的勤勉、獨立與互敬的基石,始終是我們在紛擾世間最大的底氣,也是最珍貴的財富。往事并未隨風(fēng)飄散,它已沉淀為我們面對未來時,心底最沉靜也最溫暖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爸爸?jǐn)U建的園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