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意思是說,玄之又玄的道無處不在卻處處在,運行在天地萬物之間。然而我們卻看不見,聞不著,聽不到。看不見的狀態(tài)叫夷,聽不見稱希,而摸之不得則是微。</p> <p class="ql-block"> 這里“視之不見”中的“視”字,就是看的最初表達方式,表示觀看的意思,也是最平常的看。和“視”一樣,還有望、見、眺、瞻、觀、察、相等字詞,也都表示觀看,那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呢?</p> <p class="ql-block"> “望”是向遠處看。因此有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話,車轍在地上,所以是“視”,而要看到遠方,只能站在車子上的“軾”才行。這里的“軾”,是指車廂前的扶手。蘇洵給兒子取名蘇軾,就是希望兒子成為一個不顯山露水卻又有用的人。</p> <p class="ql-block"> “見”表示已經(jīng)看見了。而“視”和“望”只表示看的動作,卻并不代表有了結(jié)果,“見”卻是確定的。因此才有“視而不見”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 “眺”和“望”一樣,也是向遠處看。不同之處在于,“眺”更偏向遠看風景。如謝靈運有詩“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耳中傾聽到的是滾滾波濤聲,眼睛看到的是峰巒疊嶂。</p> <p class="ql-block"> “瞻”也是向遠處看的意思,但又引申出向高處看。因此有“瞻仰”的詞語,就是一種懷著崇敬心情仰望之意。</p> <p class="ql-block"> “觀”,仔細看?!坝^”是有目的地仔細看。比如“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觀魚”就是站在那里仔細看魚的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 “察”和“觀”一樣,也是仔細看,因此有“觀看”的詞語。不同處在于,“察”要有判斷的因素,這是“觀”所不具備的。如“察其究竟”,就是觀看過后要有自己的結(jié)論。</p> <p class="ql-block"> “相”同樣是仔細看,“相”卻有審查辨別的意思。所以看人面貌談吐而判斷一個人性格特征,叫“相面”,而不能稱為“觀面”或“察面”。</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以上所有表示觀看的字詞的不同之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