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湛藍的天空,歸雁幾行?蒼茫的大地一片秋黃。風吹起蘆花,蘆葦搖晃。一年又一年不變的向往”……回不去的是故鄉(xiāng)?我現(xiàn)在呈現(xiàn)給大家的是;一座座現(xiàn)代化的生產(chǎn)礦坑。這里的人們,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礦山已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 “上鉆嘍”!劍指1975年的齊大山鐵礦平山礦區(qū),剛剛變成露天開采的齊大山鐵礦后山上。在新修的盤山公路邊上,離山頂僅十多米的地方,隨著勘探工人的一聲怒吼,四百多米的鉆孔要上鉆了。其實:上下鉆、本是鉆探工人的家常便飯,為啥這次顯得這么隆重?因為這一鉆的終孔,包含著許多礦山工人和鉆探工人的辛勤淚水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隨著齊大山鐵礦大爆破的結(jié)束。(+)二百多米的礦山上、一聲炮響,削掉了三十多米。一九八米的釆場上,紅旗飛舞、機車轟鳴,大電鏟揚起手臂。而我們的鉆探工人和礦山工人一樣,心里充滿著無限的憧憬和希望…… 幾十年后的一個午后,我信步走進了齊大山鐵礦的釆礦場,天還是那樣的藍,山已變成了若大的礦坑(-216米),礦石拉走了,渣山堆的比山還高,釆礦坑深不見底。新時代雷峰的接班人郭明義管理的工程路隊也在忙碌著……</p> <p class="ql-block"> 當中國人把第一根巖芯鉆桿插向外國專家預言的——中國只有貧礦的地心;當?shù)谝粋€大型露天鐵礦在鞍鋼齊大山鐵礦誕生?!段因湴?,我是中國人》!這里有父輩的汗水,我們的驕傲。“是那天上的星,為我們點燃了明燈。是那林中的鳥向我們報告了黎明”。我們是驕傲的地質(zhì)隊員,地質(zhì)勘探的尖兵。鞍鋼靠我們保障,我們靠鞍鋼發(fā)展。幾十年的工作經(jīng)歷證明:這里是一個“點石成金”的城市,這里有“物華天寶”的寶藏。</p><p class="ql-block"> “占山為王我為先” 在祖國礦山事業(yè)的基石中,可以說:我們是開路先鋒!也可以說:我們非常渺小,渺小到現(xiàn)在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我們那種能吃苦、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駐,響徹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間有我們勘探隊員的身影,鞍山本溪、遼陽有我們地質(zhì)隊員走過的足跡,那些聳立的碑林給了我們繼續(xù)探索的勇氣,我希望我眼前的山、寶藏無限……</p> <p class="ql-block"> 在祖國鋼鐵事業(yè)的基石中,老一輩的拓荒者匆匆而去。揉碎大山、他們走了!走的鐵骨崢崢。他們是我印象中的;鉆探生產(chǎn)隊長:楊德勝、鉆探工程師:趙秉財、水文工程師:王國久、地質(zhì)工程師:李善通、王秀珍(女)、地質(zhì)測量工程師:喬永滿;還有我的爸爸和師傅、老一輩的普普通通的地質(zhì)勘探工人。啊!新一代的建設(shè)者繼住開來,承前啟后、他們來了!來的無悔無怨。</p><p class="ql-block"> 東鞍山露天鐵礦,我只依稀記得:一過鐵路橋,就在現(xiàn)在開發(fā)的西鞍山風化殼單體鐵礦的東面。那個時候是南面高山聳立叫鞍山城,西面是一馬平川,現(xiàn)直通國道高速公路。我們在勾家寨村施工時,好多鉆探的小伙子還和當?shù)卮宓墓媚锔闵狭藢ο??當然了!除了幾位地質(zhì)技術(shù)員(那個時候還沒有工程師一說)和年青漂亮的小伙外,鉆探工人一個也沒搞成……因為這里的姑娘們,親眼目睹了鉆探工人的艱辛與“豐釆”!</p> <p class="ql-block"> 哦!那些巍峨崢嶸的也未必是名山大川,也未必離天三尺三。山!無論大小,都有一份莊嚴在。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昔日的大山、已變成了今日高產(chǎn)的礦坑——遠方的故鄉(xiāng),今日的礦坑。勾起了我很多難忘的回憶,甚至想起了在大山上採摘野果子的童年。我愿遠離故鄉(xiāng)的人們也時常思念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文字:山癡野叟(修圖)</p><p class="ql-block">圖片:阿明《礦山風光》特此鳴謝</p><p class="ql-block">配樂:《遠 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