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河下梢天津衛(wèi)”,天津在當今中國乃至歷史上都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屈辱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大量的租界“遺跡”也在天津保留了下來,見證著天津和中國的一段特殊歷史,天津共有九國租界,是當時中國擁有租界最多的城市,是中國近現(xiàn)代屈辱歷史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提起租界,令很多中國人都深惡痛絕,是中國人民心中的痛。</p><p class="ql-block"> 租界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產物,在租界內,各國列強涉及司法、審判、警察、市政、稅收的相關機構,大大獨立于中國法律之外,是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成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一個重要標志和特征。</p> <p class="ql-block"> 然而,中國的第一個租界并不是在天津,而是在上海,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清政府被迫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及相關附屬條約,英國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為其他資本主義列強在中國建立租界開創(chuàng)了先例。</p> <p class="ql-block"> 從此,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租界迅速推廣到許多通商口岸,天津自1860年開辟為通商口岸后,先后有英、美、法、德、意、俄、奧、日、比九個國家在天津建立租界,成為當時中國擁有租界最多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天津九國租界的形成,主要和近代中國的三場戰(zhàn)爭,及簽訂的三個不平等條約有著密切的關系。</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天津從此成為通商口岸,英、法、美三國相繼在天津強占租界。</p><p class="ql-block"> 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隨后德、日兩國相繼在天津建立租界。</p><p class="ql-block">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俄、意、奧、比在天津劃定租界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至此天津九國租界的格局基本形成。</p> <p class="ql-block"> 英租界,建立于1860年,是列強在天津設立的最早的租界,是各國租界中占地面積最大的租界,于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收回。</p><p class="ql-block"> 法租界,設立于1860年,是近代中國4個在華租界之一(另外三個是上海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九個租界之一,于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收回。</p><p class="ql-block"> 美租界,始建于1862年,與英租界毗鄰,租界設立后,恰逢美國爆發(fā)南北戰(zhàn)爭,無暇開發(fā)租界,于1880年放棄租界,1902年并入英租界,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收回。</p><p class="ql-block"> 德租界,于1895年建立,自1900年起,德租界不斷擴張,德租界是德國借口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三國干涉還遼”有功,向清政府索要的永久租界,1919年由中國收回。</p><p class="ql-block"> 日租界,設立于1898年,后來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華北地區(qū)的基地,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收回。</p><p class="ql-block"> 俄租界,設立于1900年,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蘇俄政府放棄舊時在華的一切特權,于1924年正式由中國收回。</p><p class="ql-block"> 意租界,設立于1902年,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收回。</p> <p class="ql-block"> 奧租界,設立于1902年,1919年由中國正式收回,是天津壽命最短的租界。</p><p class="ql-block"> 比租界,設立于1902年,比利時劃定租界后,并未進行開發(fā),后中比雙方經過談判,于1931年收回。</p> <p class="ql-block"> 九國租界是天津乃至中國近現(xiàn)代屈辱歷史的縮影,現(xiàn)在的天津租界成為了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載體,構成了天津多元文化的特征,是天津一道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君在故鄉(xiāng)居,應知故鄉(xiāng)事。美友們,您知道還有哪些描寫天津這座城市的文章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