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品/原創(chuàng)</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心田</p><p class="ql-block">編輯制作/心田</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5774502</p> <p class="ql-block"> 那是在1969年12月,中蘇邊境的緊張局勢讓整個國家都繃緊了神經。2月份珍寶島一戰(zhàn)之后,邊境上的火藥味更濃了。為了加強防線,內蒙古牙克石大興安嶺地區(qū)成立了守備五師,那一年兩次大規(guī)模增兵,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過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和戰(zhàn)友們響應號召,穿上了軍裝,走進了軍營。</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批新兵剛入伍沒幾天,訓練還沒怎么展開,就被派往興安嶺的前沿陣地。那時的條件真是艱苦,部隊沒有營房,只能搭帳篷住。1970年春節(jié),部隊進入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我們炮兵營全體指戰(zhàn)員牽引車載著五六式八五加農炮全部裝備都搬進了早已建好的坑道里,這一住就是半個月。吃的是凍菜,飯也做不成樣,只能化冰雪把面糊煱成疙瘩湯湊合著吃。雖然那一年戰(zhàn)爭最終沒有爆發(fā),但那段日子卻永遠刻在了我的記憶里,也讓我們這批兵更加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下旬,母親思兒心切,同戰(zhàn)友范興家回去看望他生病的母親,帶回來我的母親千里迢迢來到部隊看我。她一見面就問我:“去年家里曬的豆角干、土豆干你們吃到了嗎?”我點點頭說:“吃到了,多虧了家鄉(xiāng)人惦記著我們這批兵?!蹦且豢?,我仿佛又聞到了家的味道,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牽掛。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正是這些來自家鄉(xiāng)的點滴溫暖,支撐著我們堅守崗位,無怨無悔。</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們參軍,是為了準備打仗??烧l也沒想到,真正讓我們刻骨銘心的,不是戰(zhàn)火硝煙,而是那些凍菜疙瘩湯、帳篷里的寒夜、母親帶來的干菜味道。我們沒有打過仗,但我們經歷了戰(zhàn)爭的陰影,也體會到了和平的珍貴。如今回想起來,那段歲月雖然艱苦,卻也成了我們這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記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