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與群友約好坐地鐵5號線去東山香樟園游玩。早晨出門較早,坐5號線到七橋甕和神機營下車,沖著名字,原以為會有什么新奇的發(fā)現,卻失望而回,沒有特色,連壁畫都沒有。</p> <p class="ql-block">然后一直坐到東山香樟園。</p> <p class="ql-block">香樟園出站,周邊圍擋都沒拆掉。</p> <p class="ql-block">群友陸續(xù)到達,大家慣例在這里打個卡就出發(fā)。</p><p class="ql-block">其實地鐵站出站走沒多少路,就到了香樟園東門。這里我還是十多年前與同學一起過來玩,已經沒啥印象了。</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大馬路上樹蔭下,小風吹吹,驅散了酷夏的炎熱,感覺還是挺舒服的。</p> <p class="ql-block">走到這里才看到,這地方叫淹兒港村,名字挺怪的,不知有何典故。</p><p class="ql-block">東山香樟園地處秦淮河支流后淹兒港北岸,園區(qū)東至文靖路,西接后淹兒港,北鄰土山機場,南側與東山街道居民區(qū)相連。園區(qū)由"三園一廣場"構成,包含香樟公園、親水游園、垂釣園及梁武帝廣場,兼具生態(tài)景觀與休閑功能。春季呈現"郁郁香樟映碧空"的獨特景觀,現存南朝梁武帝蕭衍相關歷史遺址。被網友稱為"城市綠肺"和"天然氧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到兩只獅子這里再次打卡。</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香樟園大門。拍個大合影。</p><p class="ql-block">東山香樟園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東山街道共建路999號,核心區(qū)占地面積130畝,是以3500余棵香樟樹為主體構成的生態(tài)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香樟樹群構成景區(qū)主體,3500余棵香樟平均樹齡超50年,形成覆蓋率達83%的樹冠層。延綿1.2公里的樟樹林道,單株最高達18米。園內栽植有3500余棵平均樹齡50年以上的香樟樹。</p> <p class="ql-block">親水景觀區(qū):包含鏡面池、采蓮池等水系,水域面積占比15%。</p><p class="ql-block">季節(jié)特色:春季呈現'郁郁香樟映碧空'的景觀特色,園內栽植有3500余棵平均樹齡50年以上的香樟樹。</p><p class="ql-block">歷史人文:景區(qū)內發(fā)現南朝時期文化遺產,梁武帝廣場遺址印證'舍宅造寺'歷史典故。得印池經2017年清淤修復后重現傳說景觀。原"皇上村"地名與蕭衍出生地傳說相關聯。</p> <p class="ql-block">又到了適合出游的時候啦!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自然氧吧——東山香樟園。這個園區(qū)展現了當地香樟樹林的濃密森林、溫泉傳統(tǒng)文化以及一些花園和室外活動區(q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香樟叢林:數百年的樹齡讓每一棵樹看上去更加精美和高大。走在香樟林的小路上,你會感受到樹葉的清香氣味、鳥兒的歌唱。</p> <p class="ql-block">香樟園是江寧區(qū)的“城市綠肺”、“都市氧吧”,園中綠樹成蔭,碧波蕩漾。<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東山香樟園:夏日頂流荷花??登場!漫步東山香樟園,像闖進了城市邊緣的綠色秘境。</p> <p class="ql-block">迎面一片好景,只覺得這趟沒有白來!如鏡的池水倒映著沿岸斑斕的樹影,比人擠人的燕雀湖水杉林更多了一份靜謐。蕭瑟的荷池也別有一番韻致。</p> <p class="ql-block">園區(qū)內現存與南朝梁武帝蕭衍相關的歷史遺址,包括“舍宅造寺”“同夏設縣”“艦澳藏船”等典故發(fā)生地。蕭衍生于園區(qū)附近的“皇上村”(今花園村),其行宮遺址“御花園”也位于附近。 ?</p> <p class="ql-block">東山香樟園與梁武帝蕭衍(464—549年)存在深厚關聯。蕭衍生于今香樟園附近的同夏里三橋宅,其父蕭順之曾任齊武帝族弟,因駐軍于此而誕下蕭衍。史載蕭衍出生地秣陵縣同夏里三橋宅,經考證位于香樟園內的機場村前馬場自然村。 ?</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存有南朝時期文化遺產,梁武帝廣場遺址印證'舍宅造寺'歷史典故?。舍宅造寺?--蕭衍晚年曾將住所改為寺廟,此舉被視為佛教傳播的重要事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夏設縣?--蕭衍在位時,曾下令將同夏里三橋宅附近區(qū)域設為同夏縣,隸屬丹陽郡。 ?原"皇上村"地名與蕭衍出生地傳說相關聯,景區(qū)內發(fā)現南朝梁武帝蕭衍相關歷史遺存及得印池清淤修復工程遺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得印池傳說?--相傳與蕭衍相關,池中曾有“得印”傳說,印證其與佛教文化的淵源。得印池經2017年清淤修復后重現傳說景觀。</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江寧區(qū),隱藏著一個風景如畫的免費公園一東山公園,文人墨客的隱秘樂園,它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景色秀麗且人跡罕至。</p> <p class="ql-block">探訪江寧東山:歷史與自然的交匯點江寧東山,原名土山,占地7公頃,海拔62.1米。雖然不高,但這座山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名勝古跡。山體主要由侏羅系象山群砂巖和葉巖組成,林木茂密,1983年被命名為東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東山再起,是謝安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唐·房玄齡等《晉書·謝安傳》)。</p> <p class="ql-block">土山的傳說:相傳秦始皇東巡江南時,看到秣陵前方金光閃閃、紫氣蒸騰,便詢問身邊大臣。大臣徐市告訴他“此山獨居寶地,金光紫霧環(huán)繞,王者之氣直沖斗牛,久后必出貴人天子。只有鑿石壟、斷山根、鞭方山以碎天印,才能永保大秦干秋功業(yè)。”秦始皇聽后,單騎獨馬馳到方山腳下,抽出神鞭,把方山上半截打出去30多里,落在東南方大湖中心,因山通體赤色,稱“赤山”;收鞭時,帶回一小截,落在方山西北,成為“土山';鞭梢上還帶著一點土落下,就是距東山不遠的“竹山”,鞭后的方山山頂四方平整,稱“方山”。</p> <p class="ql-block">謝安與“東山再起”:東晉時期,太傅謝安在會稽東山建別墅,因此這座山也被稱為東山。謝安在此與謝玄決策,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二十多萬的前秦苻堅軍隊,創(chuàng)造了古代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zhàn)例。后來人們稱他為“東山再起”。</p> <p class="ql-block">秋月閣與半山走廊: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關山秋月”就在這里。謝安曾在此賞月飲酒,淝水之戰(zhàn)時,他坐鎮(zhèn)此山,運籌帷幄。歷代名人如謝靈運、李白、王昌齡、溫庭筠、蘇軾、楊萬里、吳敬梓、王安石、康熙、乾隆等都曾到此游覽憑吊,并留下名篇佳句。2009年,江寧區(qū)建設局重建了秋月閣。</p> <p class="ql-block">布塞亭與孫綝政變:布塞亭始建于三國時期,自古方山至南京此亭為半道標志,古人赴建康皆歇息于此。東吳太平三年(258年),權臣孫綝發(fā)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以孫綝為首的軍政大臣聯名推舉孫權的第六子瑯琊王孫休登帝位。起初孫休對此將信將疑,經眾臣確認和一老者的建議下迅速直抵布塞亭,幾天后到達在永昌亭暫設的便殿,幾經辭讓后登上帝位。</p> <p class="ql-block">東山公園坐落在小山上,一步一景,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充滿了雅趣。這里曾是許多文人墨客駐足游覽的地方,文化底蘊深厚。</p> <p class="ql-block">山上竹林蒼茂,蓓薇甚盛,風景宜人,舊有白雲巖、明月樓、謝公祠、謝工泉、謝公跑馬路等名勝,“柬山秋月”為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國後,人民政府組織群眾在山上植樹綠化,修筑臺階、路徑、建有樓臺、亭閣和軒、池、花房多處,一九八三年被縣政府命名為“東山公園”,成為縣城居民遊覽、休息勝地。</p> <p class="ql-block">拾級而上,在一處陰涼地方,開始吃路餐,邊休息。</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塊文保碑:“江寧區(qū)不可移動文物,東山街道民國軍事設施(中前)”</p> <p class="ql-block">是民國25年(1936年)構筑的內衛(wèi)線防御陣地的組成部分,現存3座碉堡,其中鑼山碉堡和橫雁山碉堡為防空用途,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碉堡體量較大。 ?</p> <p class="ql-block">東山1號碉堡:已毀,上面建了思源亭。</p><p class="ql-block">東山2號碉堡:已毀,位于謝公亭附近。</p><p class="ql-block">東山3號碉堡:已毀,位于山頂附近。</p><p class="ql-block">東山4號碉堡:位于西麓,保存完好,為常規(guī)四孔結構,入口被垃圾堵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些遺跡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南京人民堅韌不拔、保衛(wèi)家園精神的象征。走進東山公園,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熱血與激情。</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還保留著布塞亭、思源亭等亭子,回廊亭沿用了三國時期的建筑風格,飛檐紅柱、古樸典雅;思源亭為六角形設計,紅柱綠樹相映成趣。 ?</p><p class="ql-block">謝安和謝玄曾在此決策,康熙和乾隆也曾微服私訪此地。如果你來這里游玩,不妨摸一摸“東山再起”那塊石頭,感受歷史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登頂途中,發(fā)現了一條古色古香的長廊,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姐妹們,開始在這里大做文章...各種pos擺出來,在歡聲笑語中嗨起來!</p> <p class="ql-block">熱浪滾滾,享受汗水帶來的清爽,感受生命的活力。向更好的自己,感受開心就好!聆聽音樂蠻好。</p> <p class="ql-block">年華老去,歲月沉香,就讓我們在變老的路上,知足常樂,微笑向暖;淡泊安然,靜享美好光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子如光般閃亮,也如光般易逝,但只要心不亂,自會安然無恙。衰老并不可怕,只要心態(tài)保持年輕活力。</p> <p class="ql-block">山頂有一處現代裝置藝術作品,其設計風格與周邊古建筑形成鮮明對比,是公園的特色景觀之一。 ?</p> <p class="ql-block">世上最好的友誼是各自隨意,又彼此在意,清淡如茶,又甘醇似酒,不用刻意想起,因為從未忘記。</p> <p class="ql-block">我們自然不放過任何一個表現的機會,繼續(xù)綻放...不斷地照著網絡里的造型,一次次的做著,直至滿意為止。</p> <p class="ql-block">想要活得輕松自在,首先要給內心騰出一塊干凈的地方,種上寧靜和希望。不管天氣有多熱,我們照樣玩的嗨,幸福滿滿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書:照顧好自己,世界才會屬于你,風雨由天,快樂由己,保重身體,健康第一。</p> <p class="ql-block">東山古代有過多個名稱:東山,土山,小東山......</p> <p class="ql-block">如土山:宋朝《景定建康志》記載,“土山,一名東山,在城東南二十里,周回四里,高二十丈,無巖石,故曰土山。”土山這一名稱,沿用至今,山下有條路還叫土山路。土山也就是今天的東山,當地上了年紀的人依然習慣性地稱它為土山。歷代史志文獻和文人作品中,常會出現土山這一稱謂,可見土山立名雖然淺顯直白,卻影響久遠。</p><p class="ql-block">歷代詩人吟詠之作,也不乏以土山為名者。李白”土山”詩,宋朝王安石游土山示熬天居秘?!痹?。明朝黃水“土山”詩。羽朝領起元“土山”詩、“望土山”詩,清朝吳敬梓“東山”詩序中也稱之為“金陵之土山”。</p> <p class="ql-block">土山的另一個名字東山,與一位著名歷史人物一一東晉太傅謝安有關。謝安最初隱居在會稽的東山,歷年朝廷征召不出山。等他出山時,已經四十多歲了,他步入仕途,逐漸擔當大任,然而他依然懷念隱居山水之間的生活,正因這份對山水的熱愛,想逃離都市喧嘩,回歸山林,所以謝安又在江寧土山營建別墅。《景定建康志》說“謝安寓居會稽,棲遲東山,此安之舊隱也。在會稽,后于土山營筑,以擬東山?!睌M照會稽東山營筑土山之說。為后世歷代地方志書采用。土山漸有東山名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康熙江寧府志》稱,“土山一名小東山?!奔确Q其為小,想必有相對高大的山也叫東山?!毒岸ń抵尽氛f..“上無縣有兩東山,一在崇禮鄉(xiāng),即土山是也。...今去縣二十里。一在鐘山鄉(xiāng),蔣廟東北,宋劉勛隱居之地。勛嘗經始鐘嶺以為棲息,及造園宅,各為東山,今去縣十五里?!皠资悄铣未幻麘?zhàn)功卓著的將領,他隱居的東山位于鐘山之南是鐘山支脈,相比之下。周國四里,高二十丈的土山稱為小東山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自從地鐵5號線開通后,感覺去江寧方便極了?;爻虝r我們走到文靖路再乘坐地鐵,很快達到光華門,拍了地鐵里的南京城墻造型...</p> <p class="ql-block">東山公園我也是第一次來。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公園竟然蘊藏著這么多的古跡和典故,真是一步一景,大開眼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