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白在黃鶴樓看見崔顥寫的詩后,也寫了一首登黃鶴樓,自覺寫的不好,就沒有題詩在樓上。后來,在南京的鳳凰臺,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此詩一出,風(fēng)靡大唐,就時而言,個人覺得比崔詩更有時空感,自然和歷史,當(dāng)下和從前,凝在眼前的那一瞬,如陽光撒在一朵浪花,歷史上的大人物如今成了墳堆,他們住過的宮殿成牛羊的草地,哪有什么是永恒的?</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要讀詩,可以讓人的心靈不老,為什么要寫詩,可以讓心靈與古人相通。南京鳳凰臺上流傳著三只鳳凰落在此處的傳說,咸陽的鳳凰臺傳說更加美麗。據(jù)說,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蕭史在此吹蕭引鳳,夫妻兩人騎著鳳凰飛天成仙,秦穆公聽聞,感慨道,我若能成仙,天下棄之如草履。</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看到的咸陽鳳凰臺是明代嘉慶年間保留下來的古建筑,明清以來修復(fù)十來次,才保留如今面貌。至今咸陽鳳凰臺在渭水北岸,高塬之上,臺高數(shù)丈,形若鳳凰。臺前桐樹成蔭,野鳥時集,里面陳列咸陽市的歷史圖片,眼前高樓林立,遮住了秦嶺,遮住了渭河,遮住了人的心和眼。臺下一排石碑,有的字跡清晰,有的模糊不變,訴說著鳳凰臺的前塵往事。多少人登臺遠(yuǎn)眺,多少人已成古人。今日我輩登高臺,以后我輩成古人?;钤诋?dāng)下是最好的,當(dāng)下的自己也是最好的。見我再看石碑上的字,閑坐在檐下的保安,指著一塊石碑問,“你能認(rèn)全上面的字不?”我磕磕巴巴地讀出幾個字,他一笑,用手扇著風(fēng),“看碑下面” 我一見,原來下方有規(guī)范字的介紹。我道謝時,他一邊搽汗一邊低聲說,“狗日的太陽,熱死人了!一天球大點錢?!?</p><p class="ql-block"> 在他抱怨生活的同時,我腦海里想起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金陵的鳳凰臺,我沒有機(jī)會去,咸陽的鳳凰臺,我來過。</p><p class="ql-block"> 有感于此,作一首小詩,向偶像致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登咸陽鳳凰臺</p><p class="ql-block">鳳凰臺上鳳凰無,前人后人爭登樓。</p><p class="ql-block">秦川早失建都地,渭水時見蘆荻洲。</p><p class="ql-block">白云渺渺蕭史曲,野草青青帝陵丘。</p><p class="ql-block">風(fēng)里秋蟬咽秋氣,百年人生百年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