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吟誦著李白的千古絕唱,我踏上了前往劍門關古蜀道的旅程,心中滿是對這條傳奇古道的敬畏與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劍門蜀道有古柏1200多株,其中劍閣縣境內有近8000株。三百里翠云廊精華就在北距劍門關7公里的大柏樹灣,這里就是國家4A級景區(qū),也是狹義的翠云廊所指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進古蜀道,腳下是一塊塊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每一塊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這些石板歷經千年,見證了無數(shù)的馬蹄匆匆、行人往來,仿佛在默默講述著古蜀道上的傳奇故事。沿著古蜀道前行,兩旁是茂密的森林,樹木郁郁蔥蔥,遮天蔽日。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給古老的蜀道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這些柏樹身姿各異,有的樹干粗壯,需數(shù)人合抱;有的枝椏縱橫,似在訴說悠悠往事。漫步其間,呼吸著清新空氣,那是歷史與自然交織的味道。腳下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上面深深淺淺的馬蹄印,仿佛在重現(xiàn)往昔的繁華,讓人不禁遙想當年,諸葛亮率軍北伐,馬蹄聲聲,浩浩蕩蕩地從這里經過,奔赴戰(zhàn)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選擇在初夏踏上古蜀道的徒步之旅,在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里,沉浸在自然的懷抱中。抬眼望去,滿目翠綠。千年古柏盡情伸展著茂密的枝葉,形成了一片片天然的綠蔭。腳下的泥土散發(fā)著清新的氣息,混合了古柏的幽香,縈繞鼻尖,令人沉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塘埡遺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塘與汛,指明清時期為保障地方治安而在各交通要道上設置的哨卡。據(jù)《南明史》載:“塘汛之制,……十里立塘,以次驗票稽查,無者以奸細論。”大塘埡遺址位于普安鎮(zhèn)亮埡村一組古蜀道旁,是南扼劍州古城、北衛(wèi)劍門關的重要哨卡。今有清代塊石壘砌烽火臺及“劍州汛石洞溝塘”殘石碥、石柱等遺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置身在翠云廊里,每一步的行走,都有新的驚喜;每一次的駐足,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與魅力。一縷縷的微風拂過面龐,古柏,治愈了都市中那疲憊不堪的心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柏的形態(tài)各異,有的高大挺拔,直插云霄,盡顯王者風范;有的枝干扭曲盤旋,猶如蛟龍出海,充滿了靈動之美;有的則兩樹相依,恰似情侶呢喃,訴說著纏綿的故事。每一棵古柏都有自己的名字,張飛柏、夫妻柏、阿斗柏……這些名字背后,都隱藏著一段段或傳奇、或動人的歷史傳說,為翠云廊增添了濃郁的神秘色彩。其中,最為壯觀的當屬“帥大柏”,它樹干粗壯,需數(shù)人合抱,樹齡約2300年,是翠云廊當之無愧的“王者”。站在它的腳下,仰望那直指蒼穹的樹冠,心中不禁涌起對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深深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抄手鋪,古名鈔手鋪、叉手鋪,為古蜀道上劍州境內重要急遞鋪。歷史上有王士禎、果親王、曾國藩等名人在此餐飲歇息。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曾在此建立抄手區(qū)蘇維埃政權,1952年在此設置抄手鄉(xiāng)人民政府,1992年因行政區(qū)劃調整被撤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抄手鋪,現(xiàn)在叫劍閣縣漢陽鎮(zhèn)飛鳳村,斜坡下面有對老夫妻開了家抄手店,味道不錯,價格公道;這里不太好打車,可以到旁邊的村委問問,有沒有車到漢陽鎮(zhèn);有的話,60元/車;也可以選擇繼續(xù)前往普安鎮(zhèn),約7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翠云廊出來,我來到了攔馬墻古蜀道。這里位于金牛道上,是古蜀道原貌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被稱為“天下第一古道”。剛踏入其中,我便被一種古樸、滄桑的氣息所包圍。全長5公里的青石古道,路面寬闊而平整,雖歷經千年風雨,卻依然堅固如初。道路兩旁,參天古柏排列有序,與翠云廊的古柏一脈相承,共同延續(xù)著古蜀道的歷史脈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條始建于先秦、興盛于漢的古道,古稱“先秦古道”,是連接秦蜀的唯一陸上通道 ,未經太多商業(yè)開發(fā),保留著原始的古樸韻味。剛走進,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每一步都踏得小心翼翼。腳下石板路布滿坑洼,當?shù)厝朔Q“水滴石穿”,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攔馬墻”歷史悠久,有“天下第一古道”之稱,是“劍門蜀道”上的奇觀,是“翠云廊”古蜀道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皵r馬墻”古有“五丁廟”,傳說是“五丁”開辟劍門蜀道的起源地。所以攔馬墻是蜀道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是古代陸地交通保存下來罕見的實物原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高谷深、路遙馬急,為防止人和馬匹跌落,保障消息暢通,古人在彎道處壘石為墻,這便是攔馬墻,相當于現(xiàn)代高速公路上的防護欄。而道路上人力鑿出的一道道密集的鏨痕線,增加了道路摩擦,起到防滑減速的作用,還有飲馬槽、拴馬樁等交通設施,無一不彰顯著古人的智慧。古柏是這里的另一主角,它們自由生長,樹干高大威猛,枝丫縱橫纏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一棵樹都有著自己的故事,狀元柏寄托著人們高中狀元的美好期許,三枝共生的被稱為“三結義”,五枝同長的是“五子登科” ,還有望夫柏、鴛鴦柏、石牛柏等等,各具特色,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歷史文化的奇妙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劍門翠云廊與攔馬墻古蜀道,它們不僅僅是一條條古老的道路,更是一部部生動的史書,一座巨大的歷史文化寶庫。在這里,我觸摸到了歷史的脈搏,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堅韌,領略到了大自然與人類文明完美融合的獨特魅力。這次古蜀道之旅,將成為我心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激勵著我不斷去探尋歷史的奧秘,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文化瑰寶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