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圖文/居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號:50637885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 偏隅鄉(xiāng)野,一個力爭純粹的人打造的山水田園。</p><p class="ql-block"> 喜歡,點(diǎn)贊,關(guān)注,即支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謝安的東山</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翻閱晉史,一幅波譎云詭的歷史畫面,魏晉風(fēng)度,一卷風(fēng)流。</p><p class="ql-block"> 全國有許多叫“東山”的地方,但是,“東山”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一個叫“<b>東山再起</b>”的成語。</p><p class="ql-block"> “東山再起”的成語典故源于東晉名士謝安的出仕經(jīng)歷,他隱居后再度出任要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歷史記載和主流考證,謝安隱居的“東山”就是今天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西南部位于上浦鎮(zhèn)的東山,后人亦稱之為“謝安山”。這里現(xiàn)在還有謝安墓、薔薇洞(謝安與友人宴游之處)等遺跡,是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diǎn)。</p><p class="ql-block"> 唐.房玄齡《<b>晉書·謝安傳》中記:“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fù)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zhuǎn)危為安。</b>”這便是“東山再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謝安,字安石(320年-385年),出身于陳郡謝氏的頂級士族,他就像一顆閃耀歷史天空中的明星,穿越時空,光芒至今。</p><p class="ql-block"> 謝安年輕時才華橫溢、名望甚高,但他隨性淡泊,不愿出仕做官,長期隱居于會稽(今浙江紹興)的東山,與王羲之、支遁等名士一起游山玩水、吟詩作賦,過著閑散的隱士生活。</p><p class="ql-block"> 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就任。以至于當(dāng)時有人感嘆:“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謝安不肯出來做官,天下的百姓該怎么辦?。。?lt;/p><p class="ql-block"> 直到他四十多歲時,謝氏家族在朝中的勢力衰退,急需有人支撐門面。加之前秦南侵,國勢動蕩,謝安這才應(yīng)召出山,擔(dān)任了征西大將軍司馬桓溫的司馬(官名)。</p><p class="ql-block"> 從此,謝安一路官至宰相,并在決定東晉存亡的淝水之戰(zhàn)中,作為前線總指揮,以少勝多,大敗前秦苻堅(jiān),保全了東晉王朝,成為了流芳千古的一代名相。</p><p class="ql-block"> 謝安從隱居的東山重新出來做官,并建立了不朽功業(yè)。后人用“東山再起”來比喻退隱后再度出任要職,或失勢后重新恢復(fù)地位、力量。 </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一場戰(zhàn)役誕生了<b>“東山再起”、“圍棋賭墅”、“屐齒之折”、“”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b>(從對手視角)和<b> “投鞭斷流”</b>等如此多的成語,在中國文化史上極為罕見。他所代表的“陳郡謝氏”,與“瑯琊王氏”并稱,是魏晉南北朝門閥士族的頂級標(biāo)桿。詩人劉禹錫的句<b>“舊時王謝堂前燕”,</b>讓他和他的家族永遠(yuǎn)定格在中國文化的記憶里,成為“繁華與衰落”的永恒符號。</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因?yàn)橐粋€人(及其直接相關(guān)的家族和戰(zhàn)役)而衍生出如此數(shù)量眾多、含義深刻、且至今廣為使用的成語和詩句,謝安即便不是“唯一”,也絕對是最杰出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東山</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個詞語喚起了心底的回憶。想起了小時候的東山,在老家。</p><p class="ql-block"> 老家沒有山,更沒有一個叫“東山”的山,老家在古老的湯河岸邊,是一個平地河流多的灣里村莊,但小時候印象里確乎有一個叫“東山”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站在村東的湯河堤壩上,或爬上村南的土窖頂上,向東望去,遠(yuǎn)遠(yuǎn)的會看到一座青青的山,一年四季都是青色的山,望去也不是多高大的山。爺爺告訴我說那叫“東山”,村里人也都叫“東山”,后來明白,只是因?yàn)槟亲h(yuǎn)山在村的東面且還能望得見,才所以叫“東山”。印象中,鄉(xiāng)鄰們把去東邊的莒南做營生也叫“上東山”,把下地干活路叫做“下湖”。記得大人們說,整個灣里用做燒制泥盆、罐、缸、碗燒窖用柴火就是從“東山”上下來的,要用生產(chǎn)隊(duì)的馬車騾車去拉過來,當(dāng)時記得柴火上有“松明子”(松塔球),還有一種叫“桲欏樹”,葉子叫“桲欏葉”的,以至現(xiàn)在人們形容一個人有許多財(cái)富時會說“錢多的就象‘桲欏葉’一樣”!松樹枝和“桲欏葉”燒窖好用的很,是關(guān)鍵時候做“攻火”用的。因?yàn)槭菑摹皷|山”上下來的柴火,所以印象特別深,現(xiàn)在想來似乎還能嗅到松香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一直在想,什么時候能到“東山”該多好。直到長大后去見了那“東山”,才知道是那是距離老家20公里之外的“馬鬐山”,才知道“東山”是一個原就有名字的山。</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想來真是神奇,相隔50里之遠(yuǎn)望去青青的一座山,少年的眼光穿過田野樹林,沭河的蘆葦叢,炊煙裊裊的村莊,那座青青的東山就那么清晣的立在那里,甚至?xí)吹骄凵⒌脑旗F在山上飄,那時的天地該是多么的清澈透明啊!</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后到現(xiàn)在,我沒有再去試過,站在高處望“東山”,是否還能望得見那青青的山,四十多年過去了,世事變遷,老的堤壩和泥窖已消失不見,也沒有了憑腳的高處了。</p><p class="ql-block"> 真是懷念那個童真的時代啊,干凈的天空,青青的河水,各種的樹木,鳥兒與蟬鳴……還有兒時的伙伴,蘆葦蕩里快樂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東山”真是一個厚重樸實(shí)、溫暖親切而又感動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的“東山”,就是一座兒時記憶中的山,一座充滿想象并向往的山,與謝安的“東山”沒有絲毫的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東山確乎又是一座山,它具體又真實(shí)的存在。它是一座有著歷史記憶的山,是一座“東山再起”的山,是一座魏晉風(fēng)骨,風(fēng)流倜儻的山,一座給人以戰(zhàn)勝挫折,重新崛起的山!它不只是一座山的名稱,更是一座帶給我們力量、感動和希望的山!</p><p class="ql-block"> <b>東山再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