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劍膽琴心</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1年9月17日,參加眾信國際旅行社組織的歐洲十三日旅游團。乘坐海南航空公司的“紅眼航班”于9月18日凌晨1時20分起飛,經(jīng)過10個小時的漫長飛行,于歐洲時間18日5時55分(北京與歐洲時差10個小時)抵達布魯塞爾機場。此時布魯塞爾天剛蒙蒙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旅游公司的產(chǎn)品介紹標明,本次行程為“捷奧德法瑞意6國13日”。在比利時只是降機后的短暫逗留,權(quán)當是“贈送”吧。好在九十年代初期,因公訪問荷蘭飛利浦公司時,該公司派人派車陪我們從荷蘭經(jīng)盧森堡、比利時、德國一路轉(zhuǎn)悠,途中造訪過比利時的安特衛(wèi)普、布魯塞爾等城市,和滑鐵盧古戰(zhàn)場,此番算是故地重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巴車迎著曙光,首先把我們拉到布魯塞爾西北郊的一處公園。一座碳原子晶體被放大1650億倍的巨大魔方體建筑,巍然矗立在那里。九個連接在一起的巨大的亮晶晶的金屬球,每個球內(nèi)都是一座博物館的展廳。它是1958年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的產(chǎn)物,現(xiàn)為該市標志性建筑,被稱作布魯塞爾的“埃菲爾”。九十年代來布魯塞爾時,漏過了這個景點,此次正好補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圖為碳原子晶體球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隨后進入市區(qū),趕上周六清晨,市區(qū)道路車少人稀,交通順暢。旅游大巴停在市中心的大街旁。我們瞻仰的第二個景點就是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布魯塞爾大廣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魯塞爾市以中央街為界限,共分為上城和下城兩部分。上城區(qū)是王權(quán)貴族階級聚集地。下城區(qū)是普通市民階級聚集的區(qū)域。而布魯賽爾大廣場就躲在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縱橫交錯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平常時間,必須經(jīng)過連通它的六條小巷中的一條,隨著擁擠的人流緩緩前行。來到小巷的盡頭,便似河流匯入大海,人群倏然散開,大廣場就柳暗花明地兀在你的面前。它的這種低調(diào)內(nèi)斂的隱藏,給人由狹窄到開闊、由局促到舒朗的體驗妙不可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魯賽爾大廣場就躲在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縱橫交錯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就是夾在人頭攢涌的人流中,幾乎隨波逐流似地被卷到這個大廣場中來。但我們今天光臨的時間是周六一大早,歐洲周末幾乎所有店鋪關(guān)張,周邊一切都是靜悄悄的。在導(dǎo)游帶領(lǐng)下,我們一行人沿著冷清的街道,伴著形單影只的街頭清道夫,不一會來到這座久負盛名的廣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廣場誕生于12世紀,廣場地面用花崗石鋪就。就規(guī)模和氣勢,它與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廣場不可相比。長110米,寬86米,站在廣場盡頭用相機勉強能將對面的高大建筑囊括于取景器中。但在這長方形并不很寬闊的空間里,四周卻匯集了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建筑精品。最引人矚目的是雄偉恢宏的布魯塞爾市政廳。這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蘭德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402年,廳塔高約91米,大有刺破青天之勢。塔頂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魯塞爾城的守護神圣米歇爾的雕像。市政廳的大門不在正中,廳塔也稍偏一方,這是由于整個建筑分別建于3個不同時期的緣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圖為布魯塞爾市政廳大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緊緊相連的還有路易十四的行宮、公爵官邸、17世紀各工商業(yè)行會會所辦公大樓。就像一座建筑博物館似地,錯落有致地向人們展示著哥特式、文藝復(fù)興式、路易十四式,風格迥異的建筑奇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無怪乎當年維克多.雨果從法國流亡至此,流連忘返,稱之為“歐洲最美麗的廣場”。 同樣被法國政府驅(qū)逐的馬克思、恩格斯,更將這里的一座五層建筑,美麗的白天鵝咖啡館做為共產(chǎn)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xié)會的重要活動場所。于是,“一個幽靈,共產(chǎn)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 這里就是《共產(chǎn)黨宣言》的誕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逢節(jié)慶,廣場上還要舉辦些“啤酒節(jié)”、“鮮花地毯節(jié)”、“狂歡節(jié)”什么之類的慶典,那就更熱鬧了,整個廣場會裝點成花的海洋??上н@些情景我們沒福分看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緊緊相連的還有路易十四的行宮、公爵官邸、17世紀各工商業(yè)行會會所辦公大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圖為布魯塞爾大廣場上白天鵝咖啡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廣場上的銅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網(wǎng)上下載兩張布魯塞爾鮮花節(jié)大廣場鮮花地毯照片與讀者共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離開廣場后,導(dǎo)游帶著大家三轉(zhuǎn)兩拐,來到附近的埃杜里弗小巷中。蜚譽全球的“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光屁股撒尿小孩“于連”,就倚墻站立在街頭一角。有人戲稱他是“世界第一大尿泡”。說也是,N多年來,日復(fù)一日,其尿涓涓不息。關(guān)于他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最廣為流傳是小于連機智地撒尿澆滅了火藥桶的導(dǎo)火索,保全了布魯塞爾的安危。九十年代第一次來此地時,人潮如涌,“小于連”被圍得水泄不通,試圖走到跟前照張“合影”,愣是擠不上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陪伴小于連的除了我們旅游團以外沒有旁人,踏踏實實照了幾張像,了了一樁心愿。小于連作為世界級的“服裝模特”,身上的行頭多得數(shù)不清,叉著樣的換裝束。包括中國領(lǐng)導(dǎo)人在內(nèi)的各國政要都為其置辦過各色服裝。今天正趕上原生態(tài),赤裸裸一絲不掛地本色出場,否則穿上亂七八糟的奇裝異服,照出像來其實挺剎風景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往歐洲還要一個個國家簽證(荷比盧洼地國家,北歐四國可以通簽)。這次是在箱根協(xié)議之后第一次赴歐洲。意大利使館辦理的簽證,除比利時機場入境和德國機場出境海關(guān)查驗護照外,整個歐洲大陸暢行無阻,一路驅(qū)車行駛沒有國界的概念,不知不覺就進入了法國。</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