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圖: belongs to someone els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淡淡的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不是故事,是真人真事。以下是本老太太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會不會也有點隔路和掃興呢?歡迎看到本文的朋友們點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路,是東北方言,起源于滿語,是滿語的音譯。泛指某人和別人不是一條路上的人,沒法走到一塊兒去。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形為方式或?qū)κ挛锏睦斫馀c有些人認(rèn)為的常規(guī)不同,顯得有些特殊和另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xiàn)在泛指某些人思考問題與眾不同,喜歡另辟蹊徑,我行我素,堅持走自己的路,因此而讓人感覺有點不合群。本老太太感覺說別人隔路含有貶義,有諷刺和批評的意味,而說自己隔路是一種自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嘲是以自我為對象進(jìn)行調(diào)侃,而非攻擊他人,是指通過自我嘲笑或自我解嘲的方式,表達(dá)幽默或無奈的情感。隔路一詞主要可以理解為是對非常規(guī)行為的評價,是對他人的一種指責(zé)。其本質(zhì)是文化沖突的表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掃興,字面的意思就是掃了大家的興致,是漢語中表達(dá)因不愉快事件導(dǎo)至性致低落的常見詞匯,指看似沒有惡意,卻在不經(jīng)意間破壞了當(dāng)時的情緒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有一個好朋友,受過良好的教育,給我的感覺她心地善良,清澈單純,謙虛好學(xué),誠懇睿智,平時言語不多,很少聽見她說閑話,是那種喜歡動筆而不喜歡動嘴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告訴我說她有點隔路,有時候還有點掃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引起了我的好奇,不久我便注意到她確實有點隔路,雖然不是發(fā)自她的本意,有時候她也確實掃了大家的興。說明白了就是有時候她與眾不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聽到有人說她隔路是在一次朋友們聚會前的牌桌上。那一次她到的比較晚,她到時有幾個朋友正在玩兒麻將,另有幾個朋友在觀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見她來了,玩兒的和看熱鬧的朋友都停下了,熱情的和她打招呼:“大才女來了?”“你怎么才來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沒遲到吧?她有點兒忐忑地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告訴大家都早點來嗎?!?l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個人忙不迭的招呼她“大才女,來來來,玩兒兩圈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會,你們玩兒吧。她低聲回應(yī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一個朋友一邊忙著碼牌一邊說“才女還能不會玩麻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個朋友附和道“大才女文理雙修,文章寫的那么好,怎么能不會玩麻將?來,我教你,不收學(xué)費,只要聽我的,按我的要求做,包你會?!闭f這話的朋友露出了一絲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學(xué)!我沒時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位被稱作才女的女人,看起來做人比較低調(diào),不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自她進(jìn)門開始話題一直圍繞著她,她感到不悅,因此回答的比較直白生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個不太善于圓滑的人,難怪有人說她書看的太多,都看傻了。她好像是一個那種喜歡安靜,不太喜歡扎堆湊熱鬧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與她比較要好的美女發(fā)小為她解圍:“別難為她,她真不會?!?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xiàn)在退休的老頭老太太還有不會玩麻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里不就有一個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路?!边@是她第一次聽到有人當(dāng)面說她隔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有一次她應(yīng)幾個朋友之約去郊游,在山里他們賞景拍照心情大好。下山時路過一個度假農(nóng)莊,他們之中有人提議,咱們在農(nóng)莊住一晚咋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即有人附和“行,太好了,咱們休息休息先吃飯,然后唱唱歌,打打小麻將,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碧嶙h的人立刻領(lǐng)著大家往農(nóng)莊走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行人邊走邊說著:“趕緊請假”,“看誰請不下來假”之類的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一個計劃外的變故,她對唱歌和打麻將一點也沒有興趣。一看這個情況,她感到不可思議,況且下山就有公交站,一塊錢的車費,半個多小時就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她看來那些五花八門的農(nóng)家院,挖空心思設(shè)計了各種主題,外表看著雅致舒適,其實都是為了招攬生意。哪兒也沒有家里好,有唱歌和打麻將的時間看看書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也不想掃大家的興,看著大家魚貫而入,她一個人悄悄的撤退了,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時周圍風(fēng)清氣爽,她的心情天高云淡,她甚至覺得自己終于解脫了,她是真的不太喜歡這種聚會,不知不覺加快了腳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還沒走出百步,后面的幾個朋友氣喘吁吁大呼小叫地趕上來,那位與她最要好的女友挽著她的胳膊說“你怎么這么隔路呢?大家在這住一晚多好啊,吃完飯唱唱歌,玩玩小麻將,你著急回家有什么事兒呀?真掃興?!?l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她第二次聽到有人說她隔路,而且說她掃興。這兩次都出自她的一個好朋友之口,可能是那位朋友的口頭語,她卻感到委屈,因為她本來是不想掃大家的興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哎,以前她沒注意,竟然有人說她隔路,還說她掃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著大家的表情,她心生幾分歉意:實在不好意思,你們怎么都回來了?我不想打擾大家,所以沒打招呼,我不會唱歌,也不會打麻將,你們就在這兒住一晚玩兒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個人異口同聲的說:“你走了還有什么意思?”“大家都是為了陪你散散心”。因為那個時候她那相濡以沫的老伴因病離開她不久,朋友們關(guān)心她,大家都是善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很感謝朋友們,表達(dá)了自己的歉意,還給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但還是要堅持回家,不想在外面留宿,朋友們只好作罷。這件事情她確實掃了大家的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麻將是一種休閑,這是很多人喜歡的游戲,特別是有些退休賦閑在家的老年人常常喜歡聚在一起打點兒小麻將,樂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jù)說這個麻將啊,源于古時候的“葉子戲”,起源于唐宋年間,當(dāng)時有些聰明人將竹簡畫上各種圖案,文人墨客十分喜歡利用這些有圖案的竹簡進(jìn)行游戲。到了明朝,“葉子戲”演變成了“馬吊牌”,到了清朝,又演變成如今的麻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給我的感覺“葉子戲”應(yīng)該是撲克牌的雛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關(guān)于麻將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被廣為流傳,被許多人接受。說是明朝時中國航海第一人鄭和下西洋期間,為了解悶利用船上的銅錢,糧食,大餅,竹筒,繩索等物品湊成一副牌進(jìn)行游戲,用以打發(fā)漫長的航行時間,從而發(fā)明了麻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有說麻將是隋朝時期一個寧波人發(fā)明的??傊P(guān)于麻將的發(fā)明存在多種說法和爭議,至今尚無定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得出的一個結(jié)論就是:麻將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發(fā)明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麻將是國人喜歡的一種博弈游戲,據(jù)說打麻將有利健康、健智、好處多多,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一句可能不是笑話的笑話“10億人民9億麻,還有1億再觀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國明明有14億多人呢,還剩下4億人是局外人,那個被認(rèn)為隔路的人恰好在這4億人里面,她雖然對麻將一竅不通,而且避之不及,可明明還有4億多人呢,也不算隔路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然就明白了,會玩兒和愛玩麻將的人說她“隔路”,那些不會玩兒和不愛玩麻將的人不會說她隔路。呵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歌廳唱歌是一種休閑,她一點兒也不排斥。但是她確實沒有去過幾次歌廳,她真的不會唱歌,但是她喜歡聽歌,在家里邊做家務(wù)邊聽聽音樂是她解壓的一種方式。她對中外那些古典音樂和流行歌曲的欣賞能力和喜愛程度一點兒也不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實玩麻將也是一種休閑,她很清楚這一點,并且能理解那些喜歡玩麻將的人,這一點共情能力她還是有的,她從來沒有說過那些愛玩麻將的人的隔路, 那些人為什么說她隔路呢?只有一種解釋,說她隔路的那些人共情能力大概沒有她強,寬容度大概也沒有她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曾經(jīng)固執(zhí)地告訴我,她主要是覺得玩麻將太浪費時間,如果因此有人說她隔路,那就隔路吧,但她一點兒也不想掃大家的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老太太認(rèn)為其實隔路也沒什么不好,世界上的路這么多,干嘛都要走一條路?也不知道我這種感覺對不對?對生活的選擇不同,也不必聽風(fēng)動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年人快樂的秘訣是不做掃興的人,不掃別人的興是重要的社交禮儀,能做到不掃興的本質(zhì)是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不掃別人的興可以避免人際關(guān)系緊張,體現(xiàn)個人修養(yǎng)。不想掃大家的興是對的,不要做一個“冷場王”或者“話題的“終結(jié)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dāng)然也不要掃自己的興,過度在意他人感受可能引發(fā)內(nèi)耗,過度妥協(xié)會降低自我價值感。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追求人格的成熟,不擔(dān)別人的心理責(zé)任,心理邊界清晰,保持適當(dāng)?shù)男睦砭嚯x,不故意選擇惡意對待別人,用尊重與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和周圍的人,勇敢的投入到自己感性趣的事情里,守好自己的節(jié)奏,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往前走,這個世界上的路雖然多,相信無論走在哪條路上都會有同路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些事情有人以參與為快樂,也有人以不參與為自在,互相理解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求別人喜歡你的喜歡,這一點你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也不要鄙視別人的喜歡,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習(xí)慣和愛好沒有對錯,生活是多元的,世界也是多元的,各自安好很重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