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把自己托付給自己,在孤獨中自我成全??</p> <p class="ql-block"><b>《孤獨者》</b></p><p class="ql-block">作者:里爾克 [奧地利]</p><p class="ql-block">不:該拿我的心造一座塔樓而我自己被立在它的邊緣:那里沒別的,除了一次痛苦和不可言說,除了一次塵寰。</p><p class="ql-block">除了超大物之中的一個孤獨物,它變得陰暗復(fù)又變得光榮,除了一張最后的,渴望的臉被逐入那永不可滿足者之中,</p><p class="ql-block">除了一張最外在的石頭臉,順從于自己內(nèi)在的重量,曠遠靜靜地毀滅它,迫使它越來越喜樂歡暢。</p><p class="ql-block"><u>林克譯選自《愛之歌》,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u></p> <p class="ql-block">我從未找到比孤獨更好的伴侶?!罅_</p> <p class="ql-block"><b><i><u>也許沒有人無緣無故突然就愛上了孤獨</u></i></b></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初始階段,我們通常不由自主地希望被看見、被照顧、被接納,直到以經(jīng)事者的姿態(tài)進入人群,才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似水融入水中,而更像一顆彈珠滾落一堆彈珠里,無論與另一顆如何相似和親近,都是各有各的斑駁,終歸不能合二為一。</p> <p class="ql-block">張愛玲曾說:“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痹谒磥?,“太劇烈的快樂與太劇烈的悲哀是有相同之點的——同樣地需要遠離人群”。</p> <p class="ql-block">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太過有限,那些能夠被說出來的心事大多如風(fēng),可經(jīng)由語言的化解而消散,但真正壓在人心頭的“頑石”,幾乎難以宣之于口并得到分擔(dān)。</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們只能在自己體內(nèi)反復(fù)搬運這些“頑石”,為了避免被徹底壓垮,努力將其堆砌成高聳的心塔,站在它的邊緣守衛(wèi)著也瞭望著,一面防止痛苦溢出和泛濫,一面極目遠眺尋求解脫。</p> <p class="ql-block">然而“孤獨是人生的通病,至死方休”(卡森·麥卡勒斯),痛苦也不會無端消失。唯有融入其中,淬煉自己,把過往一切當(dāng)作肥料,在內(nèi)心的孤島上種植花草,直至超越日常悲喜,抵達深邃的平靜。</p><p class="ql-block">成年人的孤獨往往意味著悲喜自渡,遠不止一個人待著那樣簡單。《霸王別姬》里有句臺詞說:“<b><u>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u></b>”叔本華也曾在其文章中引用哥爾德斯密斯的話:“無論身在何地,我們只能把自己托付給自己?!保ā兑磺卸荚诠陋毨锍扇罚?lt;/p><p class="ql-block"><i><u>鼓起勇氣梳理所有悲歡離愁吧,接受任何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既然人與人只能互為碎片,那么在孤獨里,我們自我成全。</u></i></p> <p class="ql-block"><b>把自己還給自己,讓花成花,讓樹成樹!??</b></p> <p class="ql-block">攢夠了對他人的失望后,終于找到了最可靠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更好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