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中瘦竹? ? 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p class="ql-block"> 提起夏日,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暑氣與炎熱,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驕陽似火的畫面。其實夏日生活的精髓是“從容”二字,夏日的美好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地去品嘗。</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白晝時間長,晚上入睡遲,有好久一段時光由你去掌控,或工作,或處理私事,或消遣,或閑聊,因此夏日心理時間顯得特別的悠長。相比,冬日下午五點多鐘天就黑了,晚上人凍得縮手縮腳,早早就上床進入夢鄉(xiāng)。冬季讓人感覺不爽,還沒有做多少事,一天就匆匆而過。</p> <p class="ql-block"> 春天無疑是浪漫的,然而夏天的美更加絢爛多姿。春天最浪漫的景象是百花盛開。中國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從小寒節(jié)氣開始,直至春天最后一個節(jié)氣谷雨,是百花集中綻放期。但夏天依然會有眾多美花應(yīng)時登場,展露各自迷人的風釆。夏花在充沛的日照下,得天獨厚,花色無比的耀眼艷麗,大文豪泰戈爾就有“讓生如夏花之絢爛”的著名詩句。夏花的典型代表非荷花莫屬,其嬌艷的花與碧綠的葉是那么奪目,其雅致飄逸的香味更是清新脫俗,荷之美荷之香撫慰夏時焦燥的心靈。</p> <p class="ql-block"> 荷蓮是植物,在夏蓮之外,夏天與動物相關(guān)的景象亦有三絕,即蛙聲、蟬鳴和螢火,用網(wǎng)絡(luò)語點贊這三個極具風情與特色的夏季景色,那就是簡直美到窒息。</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蛙聲宣告春天的結(jié)束,拉開夏日的帷幕。如在雨后,夜色中聽那清脆的蛙聲響成一片,仿佛空中四處洋溢著清新的氣息。梅雨季的蛙聲猶覺悅耳,南宋趙師秀在《約客》中寫道“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好詩需細品,作為啟承的這兩句用筆簡練,刻劃精準,傳神地渲染了敘事的背景,梅雨中處處是蛙聲的景象躍然紙上。正是有個美的開始,才襯托了轉(zhuǎn)合收筆的精彩,“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清秀雋永的麗句,沖淡了詩中主人翁的寂落心緒,冷清中藏禪意,有時孤獨也是一種極致的美。</p><p class="ql-block"> 我對蛙聲有特別的記憶,那是青春歲月的美好插曲。1984年大學畢業(yè),我被國家統(tǒng)分到外地,參加新廠籌建工作,自然是居住于集體宿舍。宿舍樓就在單位院內(nèi),緊挨著辦公室,樓前是一片長滿雜草的荒地,如逢下雨,荒地低洼處會積滿水。夏天雨后,宿舍前的這塊草地里,處處是蛙聲,許多個青蛙的鳴叫匯奏為一支動聽的交響曲。這樣的晚上,無論我在辦公室讀書,還是在辦公室前面的小花園內(nèi)散步,直至到宿舍就寢,我都被美妙的蛙鳴包圍,隨之心潮澎湃,引起無限遐想。當年我被蛙聲打動,還以千年的蛙鳴為主題寫過一首長詩,可惜舊稿不知遺落在何處,還能否在塵封的故紙堆里找到嗎?</p> <p class="ql-block"> 從夏至開始,蟬始鳴,蟬聲讓夏天多了一份別致的趣味。蟬自古就被賦予高潔的象征,譽其“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p><p class="ql-block"> 正如羅大佑的《童年》歌曲中所唱的“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蟬鳴是夏日最典型的特征之一,“無蟬鳴,不夏天”,蟬就象夏的代言人,不住地鳴唱,宣示著盛夏的存在。幾乎有大樹就有蟬棲息,其聲傳播極遠,讓人感覺蟬聲無處不在。</p><p class="ql-block"> 對蟬聲的評價并不總是正面的,其實感覺是“蟬悠”還是“蟬噪”,全憑聽者的心態(tài)。心靜者,甚至從悠揚的蟬歌中悟出禪意。對心煩者,不斷的蟬鳴簡直是刺耳的噪音。</p><p class="ql-block"> 古代著名的詠蟬詩有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詠蟬》,以及李商隱的《蟬》,被合稱為唐詩中的詠蟬三絕。凡詠蟬詩皆為托物言志之作。虞世南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作為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自然就有“居高聲自遠”的佳句。駱賓王身陷牢獄,悲苦無奈中抒發(fā)“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申訴。李商隱則借“五更疏欲斷”,來表白“我亦舉家清”的人生處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夏夜漫飛的螢火蟲,朦朧閃爍,將人們帶入童話劇。如要兒童評比夏季最奇幻的動物,非螢火蟲莫屬,夏季夜晚流螢成群地在草叢間飛舞,簡直是一部神奇而浪漫的動畫,令人無比陶醉。</p><p class="ql-block"> 螢火蟲是我幼時及學生時代最美的記憶之一,此言一點也不夸張,回憶起那年代夏季的美好,總念念不忘夏夜的螢火,此景此情如夢如幻,只有用詩的語言來謳歌贊美??上灮鹣x已多年未見,現(xiàn)在的夏晚已尋遇不見美麗的螢火,只剩遙遠的記憶長留心中,恍如夢境,莊周夢蝶,我夢螢,猶如錦瑟一曲已惘然。</p> <p class="ql-block"> 最難忘的是過去夏晚乘涼的情景。記得小時候,一到晚上,家家戶戶都在門前臨時擱一張床,或者搬出一張矮的長條桌,一家人就在外面吃晚飯,吃過晚飯就是納涼的快樂時光。一輪明月高照,瀉下清涼的光,大人們手搖芭蕉扇,互相閑談神聊,有的漫無邊際吹牛,有的活靈活現(xiàn)講故事,孩子們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夏夜那時間仿佛流逝得很慢,亮亮的月,靜靜的夜,遠處是模糊的樹影,涼意漸起,不知不覺中甜美的睡意悄然向你襲來。</p><p class="ql-block"> 從前,聽講故事是民間重要的娛樂方式,口口相傳,全憑記憶,講者眉飛色舞,聽者沉迷陶醉,真乃不亦樂乎。我的祖母可是講故事的好手,她非常愛聽故事,更喜歡講故事。她的記性極好,吐詞清晰,表達能力強,講她看過的古裝戲,講她聽過的故事,樂此不疲。夏夜乘涼時,不但自己講故事,還邀請別人講故事,作為聆聽者,我從中受益不淺,增長了見識,開啟了心智。我至今還記得一些祖母講過的故事,例如喬老爺上轎的喜劇。于此記上這一筆,借以表達對老祖母的懷念,祖母的慈愛與關(guān)懷,祖母的善良與智慧,令我終身難忘。</p> <p class="ql-block"> 下面這首古詩,我寫于2022年,這次修改了一個字:</p><p class="ql-block"> 惜時過</p><p class="ql-block"> 子規(guī)聲里鄉(xiāng)愁重,最是童真入夢奇。</p><p class="ql-block"> 五十春秋月飛逝,三千朝夕日行遲。</p><p class="ql-block"> 幻天仙境如花露,落地人間似畫詩。</p><p class="ql-block"> 秒秒分分慢慢過,年年歲歲再難追。</p><p class="ql-block"> “三千朝夕日行遲”,記憶中童年的日子如夢如幻,仿佛過得很慢,恍若仙界,木心先生的詩《從前慢》就懷舊和歌頌了過去的慢生活,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童年好似朝花晨露,雖清新卻脆弱。長大后,學習、工作緊張,務(wù)實忙碌,反而覺得時間飛快,所以說“五十春秋月飛逝”。</p><p class="ql-block"> 日、月既是時間單位,也可指天體?!拔迨呵镌嘛w逝,三千朝夕日行遲”,這兩句詩似乎還可解讀為,按神話傳說,天上一日人間十年。但飛天仙界畢竟是虛幻縹緲的,哪有大地人間真實美好,所以好日子要珍惜著慢慢過。不慕神仙,愛人間。</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快!現(xiàn)代人如何在都市生活喧囂的快節(jié)奏中找回從前慢?干事要快,閑時要慢,塵世的真實與仙境般的靜美可以兼得。正事之余,靜下心,以美的眼光看世界,悠悠地走,慢慢地欣賞!</p><p class="ql-block"> 在塵世間奔忙打拼了一輩子,終于退休了,似乎又找回了從前慢,但畢竟不同于童年的仙境般的感覺。童年的心是活潑的,好奇地觀察打探這個世界,在童年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新鮮的。返老還童只是一種理想和比喻,消逝的童年終究是回不去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述,退休后要少一些功利心,返璞歸真,學會以詩之心藝術(shù)的眼看待生活,世界的美就會向你展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