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出行第137天),晴 離開珠海,來到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b>中山市</b>是中國5個不設市轄區(qū)的地級市之一。前身為1152年設立的香山縣;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縣。<br>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fā)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xiāng)(粵?。⑷A僑之鄉(xiāng)的美譽。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80多萬人。<br>中山連續(xù)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jīng)濟總量,并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br> <b>翠亨</b>,據(jù)傳是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處山坑旁,故名<b>蔡坑</b>。后人見這里山林蒼翠,坑水潺潺,風景優(yōu)美,且方言里“蔡”與“翠”、“坑”與“亨”諧音,又為求萬事亨通,于是在清道光初年改稱翠亨,并沿用至今。 <b>孫中山</b>(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chuàng)立了《五權(quán)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br>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yī),并成為一名醫(yī)師。鴉片戰(zhàn)爭后,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拋棄“醫(yī)人生涯”,進行“醫(yī)國事業(yè)”。孫中山早期受鄭觀應的改良思想影響,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br>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興中會 。<div>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div><div>1911年10月10日(宣統(tǒng)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lián)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div><div>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癥在北京逝世。</div><div>1929年6月1日,根據(jù)其生前遺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br>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結(jié)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br></div> 孫中山的名字被廣泛使用,中山路、中山公園、中山醫(yī)院……等,據(jù)說,中山只是其在日本期間使用的化名,卻成了近代中國家喻戶曉的第一姓名。他對內(nèi)一直用孫文,對外一直用逸仙。 <b>孫中山故居紀念館</b>(The Museum of Dr.Sun Yat-sen)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huán)山,東臨珠江口。紀念館建于1956年11月。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分為孫中山紀念展示區(qū)、翠亨民居展示區(qū)、農(nóng)耕文化展示區(qū)、楊殷、陸?zhàn)〇|紀念展示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區(qū)、 辛亥革命紀念公園、其他展區(qū)7大區(qū)域。截至2023年4月管理范圍20萬平方米,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核心景區(qū)。 孫中山紀念展示區(qū)包括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史跡陳列、孫中山的親屬與后裔陳列和其他與主題相關(guān)的臨時展覽以及該區(qū)域的文物遺跡和紀念雕塑。 1966年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00周年,夫人宋慶齡題字《中山故居公園》。 <b>孫中山故居</b>是一幢赭紅色二層三開間的磚木結(jié)構(gòu)樓房,坐東向西,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有一道圍墻環(huán)繞著整個庭院。<div><br><b>主樓</b>是孫中山長兄孫眉于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設計和主持修建而成的一幢磚木結(jié)構(gòu)三開間兩層樓房。從房屋的設計上就可以看出他傳統(tǒng)并開放、繼承并多元的思想。樓房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樓房上下兩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飾有光環(huán)的灰雕,環(huán)下雕繪一只口銜錢環(huán)的飛鷹。樓房內(nèi)部設計則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墻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戶在正梁下對開。這座建筑物門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內(nèi)前后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zhuǎn),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而窗戶的門,所有的都是木制的百葉窗。</div><div><br></div><div>房子落成時,孫中山在正門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一椽得所,五桂安居?!笔前。耙淮敝?,真的多么小啊。</div> 孫中山故居內(nèi)部不允許拍照。 主樓前面庭院右側(cè)是孫中山祖居舊址,就是孫中山先生出生地。1913年后,孫家把祖屋拆除,并在此挖了一口水井。<div><br>孫中山的祖輩是普通的農(nóng)民,父親只不過是村里的更夫,因此一直很貧窮。孫家當時的居所是只有三十平方米的小平房,后來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去了檀香山辦起養(yǎng)牛場并致富,寄回錢來,孫中山親自設計并施工,才建起了現(xiàn)在的故居。</div> 故居前院的左邊有一棵<b>酸子樹</b>,據(jù)說是孫中山先生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樹種親手栽種在此。這棵樹一直長勢良好,郁郁蔥蔥,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場臺風將樹冠吹倒了,從此它頑強地匍匐著生長,倒長成了龍的形狀。當年故居管理人員用這棵樹的樹籽兒種植了一棵新樹,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長得粗壯高大。兩棵樹,一臥一立,煞是好看。1962年郭沫若到訪孫中山故居寫下了一首詩:“酸豆一株起臥龍,當年榕樹已成空;階前古井苔猶綠,村外木棉花正紅;早知汪胡懷貳志,何期陳蔣叛三宗;百年史冊春秋筆,數(shù)罷洪楊應數(shù)公。” 后院建有廚房、浴室、廁所及雜物間,是孫眉于1913年左右回鄉(xiāng)建造。<br> 廁所。 <a href="https://tv.360kan.com/player?id=1adda7bd472405cb315c8617c0799f2f&q=%E5%AD%99%E4%B8%AD%E5%B1%B1%E6%95%85%E5%B1%85%E7%BA%AA%E5%BF%B5%E9%A6%86&src=player-like&srcg=tab_www&sid=3726eb90b7cd8875391aad42418cdc9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參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a> 1892-1895年,孫中山經(jīng)常在這里生活、行醫(yī)和從事革命活動;1912年他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回鄉(xiāng)也在此處小住。 故居門前是一個小小的廣場,廣場草木茂盛,一片綠蔭。在一棵蒼老的榕樹下,有一尊青銅雕像,述說孫中山小時候的故事。據(jù)說孫中山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聽英雄故事,而雕像表現(xiàn)的正是一位太平天國遺兵名叫馮爽觀的老人在向?qū)O中山講述太平天國洪秀全的故事,一老一少,充滿真實感。孫中山曾回憶道,他的革命思想就是在此萌發(fā)的。 <a h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121219213324700571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游</a> <b>孫中山家風展</b>。 <b>孫中山紀念館</b>,館名由宋慶齡親筆題寫。展館一樓展廳面積約1000平方米,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孫中山的生平史跡、思想理論和他所領導的革命運動,歌頌了他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也適當反映了孫中山革命事業(yè)主要追隨者的情況。<br>展館二樓展廳面積約500平方米,布置了孫中山的親屬與后裔陳列 ,反映了孫中山親屬與后裔的情況及他們對其革命事業(yè)的巨大支持、貢獻和犧牲。<br>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藏品22000件,其中文物數(shù)量6687件。文物以孫中山相關(guān)文物為主,包括孫中山文物、孫中山家族文物、孫中山革命追隨者文物、民俗文物、字畫文獻等。 警世鐘,200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紀念一生一喚醒中華民族為己任的孫中山而鑄造。警世鐘以黃銅鑄造,直徑1.2米,高2米,重1.5噸,鐘上鑄有孫中山1924年《勉勵國民》的演講詞和“共進大同”手跡。 “<b>中山鼎</b>”口徑1866毫米,高1925毫米,銘文高590毫米,基座寬度1912毫米,而這分別代表孫中山先生的出生、逝世時間、享壽年數(shù)以及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年份。 孫中山演講廳。 “<b>瑞接長庚</b>”牌坊。<div><br></div><div>翠亨村有東、南、西、北四個村門,當?shù)厝朔Q這些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村門為<b>閘門</b>。</div><div><br></div><div>路過大理石構(gòu)造而成的南閘門,門楣上的匾額雕刻著字體圓潤的“<b>瑞接長庚</b>”四字,在“瑞”與“接”兩個大字之間有一道明顯的裂痕。關(guān)于這個裂縫,有一段經(jīng)典的歷史,據(jù)說這道裂縫是1892年孫中山與陸?zhàn)〇|等人在此門附近試驗炸藥時,震裂了門上的石匾而留下的。</div> <b>翠亨民居展覽</b>以原有舊民房為基礎,仿建、復原清末翠亨村的一角,并輔以翠亨民俗展、農(nóng)具展,展示了孫中山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與當?shù)孛袼罪L情,包括復原的孫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覽以及翠亨村當年各層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改革開放后,富裕起來的翠亨村民進城的進城,建新房的建新房,逐步搬遷出去了,管理者將村里的老房子購買下來或者進行托管,并以孫中山故居為中心進行適度的改造,為游客獻上了翠亨民居展。 富有人家是模仿清末翠亨村大宅“<b>朝議第</b>”的一部分,屋主在外經(jīng)商,并在村中占有大片土地,捐納得 “朝議大夫”的官銜??蛷d的陳設是翠亨本地大戶人家的典型模式,盡顯主人的富貴與榮耀。 <b>翠亨村</b>擁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民間習俗豐富多彩,民俗展覽通過模擬場景和實物,介紹清末民初時期翠亨村的民間習俗,包括四時節(jié)令的特色食品、北帝神像、織繡賀幛、“九大簋”、賀壽和結(jié)婚的新房、花轎等。 <b>模擬祖屋</b>介紹:孫中山出生的祖屋位于孫中山故居的前院北側(cè),1913年后,孫家將其拆除。這是利用陸姓人家的房子復原布置的孫中山出生前后的家庭環(huán)境。孫中山日后的很多思想的啟發(fā)都離不開早年在家鄉(xiāng)的艱苦農(nóng)家生活。 青磚瓦礫,鐵窗門,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有的院墻是用生蠔的殼堆砌而成的。 <b>百草堂</b>模擬復原藥材鋪舊貌,過去的藥材鋪既銷售中藥材,亦有中醫(yī)坐堂診病。藥材鋪大門分兩重,外面一重是華南地區(qū)常見的“趟櫳門”。 <b>更樓</b>一般是村中最高和最堅固的建筑,登上樓頂可以俯瞰全村及瞭望村外,有效監(jiān)察村子內(nèi)外的情況,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孫達成為幫補家計,有一段時間白天操勞農(nóng)務之余,晚上還兼作村里的更夫。 孫中山出生的時候,整個村只有不足三百人。但是,那么小的一個村莊,卻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名人。首先是孫中山與結(jié)發(fā)妻子盧慕貞的長子孫科,還有人們稱之為“四大寇”中的楊鶴齡,孫中山的戰(zhàn)友楊心如,為共和犧牲的第一人陸?zhàn)〇|,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qū)楊殷等等?!按逍∏ご蟆?,確實名不虛傳。 楊殷、陸?zhàn)〇|紀念展示區(qū)包括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的重要追隨者,翠亨村中的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殷故居、陸?zhàn)〇|故居,以及楊殷紀念展覽、陸?zhàn)〇|紀念展覽等。 <div><b>楊殷</b>(1892-1929)廣東中山人,字孟揆,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革命先驅(qū)、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1911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2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3年起在廣東從事工人運動,參與領導省港工人大罷工、廣州起義。張?zhí)谞奚?,被任命為廣州蘇維埃政府代主席。192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中央軍委主任兼中共江蘇省委軍事部長。1929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楊殷與彭湃等一批共產(chǎn)黨人在上海被捕,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于上海龍華,時年37歲。<b></b></div><b><div><b><br></b></div>楊殷烈士故居</b>位于翠亨村的總理大街中段,為一幢石腳青磚、富有中國古建筑形式的房子。故居建于清代咸豐年間,占地面積1420平方米,建筑面積280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平房,三開間——正廳及兩邊耳房。<br><br>1989年6月29日楊殷烈士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陸?zhàn)〇|</b>(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陸中桂,字獻香,號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xiāng)、幼年的同學。1886年,陸?zhàn)〇|赴上海入電報學堂學習,23歲畢業(yè)后在上海電報局任譯報員,任蕪湖電報局領班旋又返粵居。1893年,陸?zhàn)〇|與尢烈、鄭士良、程奎光、程壁光等參加孫中山在廣州廣雅書局南園抗風軒召開的會議,醞釀創(chuàng)立革命組織——興中會。1895年他協(xié)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并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jù)地。他親手繪制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為掩護革命黨人不幸被捕。在獄中遭受嚴刑逼供,寧死不屈,當庭奮筆疾書,痛斥清政府腐敗、投降賣國,“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義。孫中山后來稱譽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div><br></div><div><b>陸?zhàn)〇|故居</b>由一道不高的庭院小墻圍繞著。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占地面積446平方米,建筑面積170平方米,是具當?shù)貍鹘y(tǒng)建筑特色的二進三開間磚木結(jié)構(gòu)平房。廳內(nèi)懸掛有烈士大幅半身遺像,右邊掛有烈士的公事略。<br><br>1989年6月29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div> <b>北極殿遺址</b>位于翠亨村泰和街27號旁,面積約230平方米。據(jù)資料記載,北極殿又稱"祖廟",原為三間兩進建筑,青磚外墻,花崗巖基座,硬山式頂,抬梁式木架構(gòu)。殿中供奉翠亨村的村神北帝以及天后娘娘、金花夫人諸神。原建筑于1970年左右被拆毀,現(xiàn)僅存石質(zhì)門匾一副,長3.4米,寬2.5米。北極殿曾為翠亨村祖廟,對研究翠亨村歷史具有較高價值。 <b>祥鐘泰岱閘門</b>建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2004年公布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 村子后面,開發(fā)的一些項目。 我們從祥鐘泰岱閘門出了村子,看到了中山紀念中學。 <b>中山紀念中學</b>(SunYat-sen Memorial Secondry School)是一所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是廣東省首批重點中學、首批省一級學校、首批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學校由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于1931年秉承其父“謀建設,培人才,為富強根本”的遺愿而創(chuàng)辦。1934年建成并面向全國招生,初名為“總理故鄉(xiāng)紀念中學?!?,時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的孫科親任校長;1949年更名為“中山紀念中學”。2013年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八所中學之一。<div><br>校園建在五桂山腳下,占地面積850畝,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占69%以上。擁有全國一流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現(xiàn)代化的圖書館藏書十五萬余冊、電子圖書五萬余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語閣;科學館、現(xiàn)代化的藝術(shù)中心等各項現(xiàn)代化教育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功能齊備。<div>學校共有12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93個班,初中27個班,在校學生6500余人。除此之外,中山紀念中學還創(chuàng)辦了中山市紀中雅居樂凱茵學校和中山紀念中學三鑫雙語學校。 <br>學校體藝設施完善。學校有藝術(shù)館、運動場、一流的全塑膠標準的400米跑道的田徑場、多功能體育館、標準游泳池、健身館。校內(nèi)共有籃球場38個,羽毛球場50個,排球場9個(其中沙灘排球場2個),網(wǎng)球場3個,手球場2個,乒乓球臺51張,保齡球館1個(4條球道),足球場2個,單、雙、高低杠等百余副。</div><div><br></div><div>遵循“祖國高于一切,才華貢獻人類”的校訓,文化育人,辦中國最好的中學,正是對孫中山精神的傳承和弘揚!</div></div> 在2020年中國高中排行榜中,中山紀念中學排名全國第11名,具體排名請參考下圖: 在2016年高考中,中山紀念中學參加高考學生人數(shù)為1672人,結(jié)果重點本科上線1331人,其中包括了47名港澳生被中國國內(nèi)重點大學錄取、27名同學被中國境外名牌大學錄取、8人通過學科競賽、高水平運動員保送清華、北大等大學;本科上線1658人;重本率達79.6%,本科率99.7%。 參觀后,在村上用了午餐,本打算品嘗“山水石磨腸粉”,店家說只有早餐才有,沒辦法了,只能點兩份快餐,吃了,趕路。<br><br>牛脯飯。<br> 飯后,走了一小段G228國道后上了高速。行駛150多公里,到了深圳。 入住酒店,網(wǎng)上預約4S店明天上午保養(yǎng)愛車,然后到沃爾瑪采購補給。簡單吃了晚飯,又是快餐。 回酒店自助洗衣服、修粘鞋。 2024年1月11日(出行第138天),晴 上午,按約定時間去4S店保養(yǎng)車(三阿哥陪同),換機油和剎車油。 中午,三阿哥夫婦宴請我們享用了椰子雞。 下午到三阿哥家。 晚上,在他家吃了餃子??,很香,很香! <br><br>待續(xù)。<br><br><br><br>更多的內(nèi)容<br><br>請關(guān)注我的美篇號: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