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倉城老街是松江歷史文化街,位于松江古城十里長街的西隅。倉城歷史悠久,擁有云間第一橋,至今保存完好,是了解松江的歷史文化的好去處。中山西路,是倉城古鎮(zhèn)的中心,而倉城古鎮(zhèn),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上海,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灘,松江有一千多年歷史,上海僅幾百年。早在明朝時期,南糧北運的松江大米就在倉城的碼頭裝船通過京杭大運河漕運往京城,故稱“倉城”。</p><p class="ql-block">乘地鐵轉公交車來倉橋鎮(zhèn)玉樹路上,首先看到大倉橋一一座高10余米,跨度50余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橋,橋原名永豐,因橋南為松江府漕運倉城,故俗稱大倉橋。大倉橋橫跨老市河,北連中小學西路,南接秀南街,是上海地區(qū)著名的明代大石橋之一。</p><p class="ql-block">交通:(一)地鐵九號線至醉白池換公交車可達倉橋老街</p><p class="ql-block">(二)從蓮花路地鐵站坐蓮松專線到招商市場換松江9路西林北路中山二路換松江5路到永豐小學下車即可,徒步沿著中山西路往玉樹路走,沿途可以看到倉城歷史文化街的遺址與風貌。</p> <p class="ql-block">陽光正好,我踩著石階往上走,紅毯鋪就的臺階讓人感覺像是要參加一場隆重的儀式。白墻黑瓦的建筑靜靜佇立,像是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幾個行人悠閑地走過,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樹影斑駁,仿佛時間也慢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在那面寫著“倉城”的墻前,一位老人靜靜地站著,目光望向遠方,仿佛在回憶過去。墻邊貼著的“倉城印象”海報隨風輕輕搖曳,像是在邀請路人走進一段塵封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墻上掛著一幅老照片,照片里是一座古橋,橋下是靜靜流淌的河水。旁邊的文字寫著從中山西路到大倉橋的路線,我一邊讀著,一邊想象著當年人們走過這座橋的模樣。陽光灑在老建筑上,也灑在那張照片上,仿佛連時光都被定格。</p> <p class="ql-block">水鄉(xiāng)的小巷安靜極了,石板路一直延伸到遠方,兩旁是江南特有的老屋。河水靜靜地流淌,倒映著藍天和綠樹。我走在這條小巷里,仿佛走進了一幅水墨畫。不遠處,一家叫“drama PARTY CAFE”的咖啡館靜靜開著門,門口的小徑用黑色石板鋪成,兩旁是白色的小石子和翠綠的竹子,清新又雅致。</p> <p class="ql-block">那座木屋靜靜地立在那兒,灰瓦屋頂下是深色的木結構,窗欞上雕著繁復的花紋。風吹過,屋檐下的風鈴輕輕作響,仿佛在低語著百年前的故事。我站在屋前,仿佛能聽見木頭在歲月中輕聲嘆息。</p> <p class="ql-block">那棟兩層的中式建筑前,幾位行人緩緩走過。白墻配著木制的陽臺和窗戶,顯得古樸又大氣。電線桿和交通標志在一旁提醒著現(xiàn)代的存在,但綠樹和圍欄又讓人覺得這里依舊保留著舊時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這棟建筑融合了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白墻配著深色屋頂,綠樹環(huán)繞四周。陽光灑在門前的小樹上,葉子在風中輕輕搖曳,生機勃勃。我站在門前,仿佛能感受到時間在這里交錯,過去與現(xiàn)在并存。</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旁是古老的建筑,樹影斑駁,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面上。行人和車輛緩緩經(jīng)過,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那么寧靜。我走在這條街上,仿佛走進了老城的日常,聽見了生活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中山西路266號杜氏雕花樓。為當?shù)孛澏艓X梅的住宅,據(jù)杜氏后裔回憶,此樓建于清代嘉慶余年間。現(xiàn)被用作"松江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習基地”,集中展示了有關古代松江的城市發(fā)展、文化成就、市井風情,先賢名士等方面的人文歷史。</p> <p class="ql-block">松江布展示館位于倉城老街上,這間清朝建筑內(nèi)展示了中國土布和紡車等民俗風情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元朝時期,黃道婆從海南崖州學習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回到松江烏泥涇后,她革新了紡織工具(如攪車、三錠紡車)和工藝,傳授"錯紗起色,綜線挈花"的技法,極大提高了棉紡織效率和質(zhì)量,使松江地區(qū)的棉紡織技術水平迅速提升。經(jīng)黃道婆的推廣,松江逐漸發(fā)展為全國棉紡織業(yè)的中心。形成了包括紫花布、標布、藥斑布等在內(nèi)的豐富品種。</p><p class="ql-block">松江土布的起源與發(fā)展,不僅奠定了上海棉紡織業(yè)的基礎,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歐洲,成為當時全球貿(mào)易中的重要商品。經(jīng)元明兩代,棉紡織業(yè)普及南北,而松江織造技藝尤精,產(chǎn)品行銷全國,且遠銷日本和朝鮮,有“衣被天下”之稱,見證了中國紡織技術的輝煌。</p><p class="ql-block">黃道婆作為松江土布文化的鼻祖,對松江土布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作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p><p class="ql-block">土布,又稱老布,近年來,在不斷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土布以新的姿態(tài)重新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等待被重新拾起,編結成新的故事。希望土布旗袍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一梭一人生,一布一年華。松江布相關紡織技藝已于2023年入選松江區(qū)非遺名錄。</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旁是傳統(tǒng)的老屋,樹木郁郁蔥蔥,陽光灑在地面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偶爾有行人和車輛經(jīng)過,一切都顯得那么安靜、那么有序。我走在這條街上,仿佛看見了時光緩緩流淌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綠樹成蔭的老建筑前,幾輛車和行人緩緩走過。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面上,墻上的涂鴉為這古樸的街道增添了幾分現(xiàn)代的氣息。我站在街邊,感受著新與舊的碰撞,也感受著這座老街的包容。</p> <p class="ql-block">松江倉城的涂鴉,堪稱藝術品。通過這些涂鴉,將倉城老街的故事生動地講述了出來,讓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這棟建筑融合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白墻配著黑瓦屋頂,黑色的金屬樓梯連接著上下兩層。門前的綠植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生機勃勃。我站在門前,仿佛看見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這里握手言和。</p> <p class="ql-block">那棟白墻黑瓦的建筑前,掛著“Echo Pet Party”和“一家面館”的招牌。幾位行人緩緩走過,幾輛自行車停在路邊,門前的植物郁郁蔥蔥。我站在門口,仿佛聽見了生活的煙火氣在輕輕回響。</p> <p class="ql-block">“老張家電維修”的招牌下,一張舊照片里的人穿著工作服,專注地操作著電器。旁邊是“倉城印象”的店鋪,門口掛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人似乎在行走。墻上貼著宣傳海報,展示著不同的場景和人物。我站在門口,仿佛看見了時光在這里凝固,也看見了老街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木制的門窗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紅色的燈籠在風中輕輕搖曳。行人緩緩走過,石板路上映著陽光,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那么古樸。我走在這條街上,仿佛走進了舊時光。</p> <p class="ql-block">倉城市集,讓這里的夜晚變得更加迷人。街道上掛著五彩的燈籠,攤位整齊地排列著,遮陽傘下擺滿了各種商品。人們在攤位前駐足、挑選,熱鬧中帶著濃厚的傳統(tǒng)氣息。我站在街邊,仿佛聽見了老街的喧囂與熱鬧,也聽見了生活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我手里拿著相機,似乎在記錄下這一刻。彩色的燈籠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我站在他身邊,仿佛也成了這畫面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這里,正在舉辦《倉城印象》攝影展。云集了各路攝影高手,將中山西路倉城老街,古往今來的歷史發(fā)展與變遷,用鏡頭記錄下了倉城老街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這些年代久遠的黑白照片里,記錄著一代又一代人,過往煙云的生活痕跡和歲月的沉淀??粗@一幅畫面,令人思緒萬千……</p> <p class="ql-block">古巷的石板路鋪就,兩旁是傳統(tǒng)的木屋,窗花精美,綠植點綴其間。我走在這條巷子里,仿佛走進了一幅靜謐的畫卷。遠處的“松江楓橋古文化遺產(chǎn)基地”牌匾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提醒著我這里的歷史厚重。</p> <p class="ql-block">那扇中式窗戶靜靜地開著,深色的木框上雕刻著精致的花紋。窗臺上放著一塊木頭和幾本書,窗外是綠色的植物和部分建筑,一切都那么寧靜,那么安詳。我坐在窗邊,仿佛聽見了時光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水鄉(xiāng)的小河靜靜流淌,兩岸是白墻黑瓦的老屋,藍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左側的“倉城印象”宣傳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我站在河邊,仿佛看見了這座老街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巷子中,白墻黑瓦的建筑間,一座黑色木門廊靜靜佇立。陽光透過門廊灑在地面上,綠植點綴其間。我坐在椅上,仿佛聽見了老街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TO 80”咖啡館前,一位客人坐在臺階上休息,涼亭下有風扇和遮陽傘,環(huán)境舒適又愜意。我走過去,坐在他旁邊,仿佛也融入了這悠閑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一座傳統(tǒng)建筑前,兩幅大型黑白照片靜靜懸掛,照片里是古色古香的場景。綠植環(huán)繞四周,陽光灑在建筑上,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那么寧靜。</p> <p class="ql-block">橫跨市河兩岸的明代建筑,五孔大倉橋,至今依然是兩岸人民的生活通道。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市河靜靜地流淌著,述說著許多美麗的傳說與動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戶外露臺鋪著木質(zhì)地板,幾組透明的桌椅靜靜地擺放在那里,背景是一個透明的圓頂帳篷,周圍綠植環(huán)繞,陽光明媚。我坐在露臺上,仿佛聽見了風的低語和陽光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性站在戶外,手持麥克風,面前是展示板,上面寫著活動規(guī)則和二維碼。背景墻上寫著“GOOD 成”幾個字,她似乎正在主持一場活動。我站在人群中,仿佛也感受到了她的熱情。</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橋橫跨在水道上,橋下是清澈的河水,兩岸是白墻黑瓦的老屋。橋邊放著幾把透明的椅子和桌子,高大的樹木和藍天讓這里顯得格外寧靜。我坐在椅子上,仿佛聽見了水聲和風聲在耳邊低語。</p> <p class="ql-block">隨著美妙的旋律,姑娘動情地演唱,引的路人駐足聆聽,一曲又一曲的歌聲,在倉城老街上空回蕩……</p> <p class="ql-block">古橋橫跨在寧靜的河流上,石拱橋上有人緩緩走過,兩岸綠樹成蔭,遠處是白墻黑瓦的老屋,水面上倒映著藍天和樹木。我站在橋邊,仿佛聽見了水鄉(xiāng)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TASTE ORIGIN COFFEE”咖啡館前,一位穿綠色上衣的女性正走在臺階上,磚石結構的建筑前有玻璃門和遮陽棚,樹木和小亭子環(huán)繞四周。我走進咖啡館,仿佛也走進了這座老街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云倉驛”的牌子下,幾面紅色的鏡子排列成心形,反射出周圍的景色。綠竹環(huán)繞,環(huán)境寧靜雅致。我站在鏡子前,仿佛看見了老街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大倉橋下市河兩岸,大有明代章簡《松江城》詩中的“登高一望民風厚,樓閣重重煙雨中”的意境。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古城的歷史底蘊、底城名望,舊城遺韻、水鄉(xiāng)格調(diào),明清建筑、文物古跡,這些優(yōu)勢是其他古鎮(zhèn)難以比擬的。</p> <p class="ql-block">位于秀南街巷的各類展覽、茶室咖吧等吸引眼球,走走看看,很過癮,很享受街頭巷尾的風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倉城老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見證了古代漕運碼頭的輝煌,如今更成為時尚創(chuàng)意園區(qū)的典范;歷史人文氣息濃郁,充滿誘惑;歡迎朋友們來松江,感受這里的悠久歷史文化韻味。</p> <p class="ql-block">倉城老街</p><p class="ql-block">拍攝:老虎</p><p class="ql-block">編輯:老吳</p><p class="ql-block">文字:部分摘自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嗚謝:Xujp作者提供的詳細介紹</p><p class="ql-block">拍攝器材:尼康單反相機D5000</p><p class="ql-block">音樂:央金蘭澤《守望你是我的歌》</p><p class="ql-block">日期:2025.08.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