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上酃峰”,說是“又”,是因為我們之前曾兩次徒步過酃峰。</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在2019年5月2日,我們從梨樹洲出發(fā)耗時九個小時,跨越不知多少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徒步24公里(往返)原始山路,完成了許久以來夢想的酃峰徒步。</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在2024年8月8日,我們?nèi)匀皇菑睦鏄渲蕹霭l(fā),穿過竹林,趟過溪流,完成了單程三分之二的行程后因為有同伴在民宿等待吃午飯只得返回。</p> <p class="ql-block"> 前兩次都是從北坡上山,這一次我們想從西坡的酃峰村出發(fā),再次挑戰(zhàn)徒步酃峰。</p> <p class="ql-block"> 主意已定,即刻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8月4日,我們從長沙啟程驅(qū)車五個小時,來到了目的地——酃峰村。打探清楚路線,再看天氣情況,被告知當(dāng)?shù)?日有大雨,當(dāng)?shù)孛袼蘩习甯嬖V我們下雨對從他們村開始酃峰徒步?jīng)]有太大影響,只是提醒我們沿途牛糞太多,山泉水不要喝,要帶足水。同時我們也不想放棄,于是我們和同住酃峰別院的湘潭一家三口(兩夫妻帶著一位九歲小女孩)決定組隊,按計劃于5日早上6:30分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 早早起來,等待小女孩起床,吃完早飯,已經(jīng)是7:30。再不敢耽誤,一行五人整裝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 我們選擇了從酃峰村的黃茅壟組上山,半山腰的岔路口分出兩條路:一條往右,一條往左。與民宿老板電話溝通后,我們選擇了從左側(cè)上山。沿途溪流潺潺,這也意味著需要多次涉水,下雨時水量會增大,溪流的水位會上漲,甚至可能無法通過,增加了登山的危險性。</p><p class="ql-block"> 一段跋涉之后,考慮到小女孩的體力,考慮到行程的難度,為了不影響我們完成全程徒步,也方便他們遇到緊急情況隨時可以撤退,同伴決定與我們分開,好讓我們抓緊時間趕在下雨前登上山頂。</p> <p class="ql-block"> 穿越一段箭竹林,竹葉打在臉上隱隱作痛,我們不得不加快了步伐。</p> <p class="ql-block"> 山路若有若無。</p><p class="ql-block"> 其實山上本就沒有路。有的地方走的人多了也就踩出了一條路,有的地方走著走著就沒了路,有的地方走著走著就被一顆倒下來的大樹擋住了去路,讓人誤以為走錯了路。</p> <p class="ql-block"> 有的路是沿途許多樹根交織鋪墊出來的路,經(jīng)年累月落下的樹葉、松針在樹根上鋪成了厚厚的墊子,踩在這樣的路上,又軟又彈,很好玩。</p> <p class="ql-block"> 有的路被倒下的竹林壓住了,僅留一個半人高的拱道,需要蹲下來像鉆狗洞一樣慢慢爬過去,不過倒也很好玩。有的路緊緊貼著山坡,窄到僅容一只腳。有的路要踩著兩、三根晃晃悠悠的原木蹭過去。有的路需要手腳并用爬上去,有的路需要手腳并用挪下來。</p> <p class="ql-block"> 有的路要趟過溪流,小心翼翼踩著溪中散落的露出水面的石頭,試探著走過去,生怕一不小心跌入溪水中,打濕了鞋子衣褲,即便是大夏天,在山里也會全身發(fā)冷。</p> <p class="ql-block"> 總之,你想要的戶外徒步的樂趣、驚險、刺激,全都可以一一體驗。</p> <p class="ql-block"> 不過,路上的風(fēng)景美不勝收,有牛有矮竹林還有高山草甸,我們就像在動畫版的綠野仙蹤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 在途中還遇到了住在同一民宿的兩個益陽騎手,四人一起登上了山頂。</p> <p class="ql-block"> 有一對勇敢的小青年在離山頂不遠(yuǎn)處扎了個帳篷,守著巍峨群山度過了整個天地都屬于他們的寂靜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酃峰位于著名的候鳥遷徙路線上。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在南風(fēng)面、齊云山、八面山之間穿行,形成了著名的“遂川鳥道”。因此,山上有很多嚴(yán)禁捕獵鳥類的標(biāo)識。經(jīng)驗告訴我們,看到這塊寫有“南風(fēng)面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的牌子,我們離頂峰就不遠(yuǎn)了。</p> <p class="ql-block"> 不要以為登頂酃峰是一直在向上攀登的路上,而是一個要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翻過幾座山、趟過幾條溪流,徒步15公里左右的過程。還好天公作美,就這樣,我們歷經(jīng)三個半小時,總算在下雨前到達(dá)了山頂。</p> <p class="ql-block"> “酃”字源于“霝”,意為下雨。意味著這里的天氣變化多端,果然,剛剛在山頂拍照打卡完畢,只見烏云滾滾,風(fēng)雨頓時來襲。山頂沒有補給,通訊信號也不穩(wěn)定,同行的騎手決定馬上下山。但我們不想放棄,決定去到南風(fēng)面后馬上返程。</p> <p class="ql-block"> 冒雨穿過一條只容一人通過的長著濃密的草叢、灌木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南風(fēng)面。</p> <p class="ql-block"> 酃峰的姐妹峰南風(fēng)面,海拔2120米,是江西的第一高峰。相傳神農(nóng)氏在酃縣(今炎陵縣)一帶高山上采藥時,發(fā)現(xiàn)該峰一年四季刮南風(fēng),在山頂?shù)哪厦鏁袼?,即使陰雨連綿的天氣,也可把藥吹干,南風(fēng)面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理想達(dá)成。</p><p class="ql-block"> 趁大雨稍停的時候,我們坐在大山中唯一的亭子間吃了點干糧,稍作歇息,和酃峰頂峰告?zhèn)€別,即刻返程,趕在溪流漲水之前下山。</p> <p class="ql-block"> 一路馬不停蹄。</p> <p class="ql-block"> 此刻,似乎只有牛群是見過大世面的,即便大雨傾盆,依然在悠哉游哉地聚在一起吃著它們的美食。那一份從容和淡定,恐怕是我們?nèi)祟悓W(xué)不來的。</p> <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很費膝蓋,加之登頂已經(jīng)耗費了我們大部分的體能和精力,還時不時地一陣陣雨飄落下來,下山之路就顯得特別漫長。因為下雨,視線不好,我們沒有走環(huán)行線而是選擇沿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在山與山之間爬山涉水,顧不上腰酸腿疼,一路向前。原以為下山會比上山要快,可走了2個多小時也還不見終點,盡管有點心煩氣躁,但只能堅持繼續(xù)前行。走著走著,前面終于出現(xiàn)了上山時的第一個分岔路口,興奮地大呼一聲:"終于下山了!"趟過溪流,回到水泥路上,看一看時間,下山也用了3個半小時。</p> <p class="ql-block"> 雖然下雨,但我們徒步近15公里,累計爬升了1300米,成功地到達(dá)了海拔高度高達(dá)2155米的酃峰界碑,我們的腳步從未停歇。</p> <p class="ql-block"> 回望群山,如釋重負(fù);回看自己,雖然渾身酸痛,但已疲憊盡消。對于喜歡徒步的我們來說,每一次登山都已不再是追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而是一次次抱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加深對自我的認(rèn)知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后記:兩位騎手于下午1:30左右回到民宿,我們于下午2:30左右回到民宿,小女孩一家三口于晚7:30回到民宿!</p><p class="ql-block"> 小女孩用了將近別人兩倍的時間完成了全程,雖然途中有畏難,有哭泣,但她堅持了下來。但希望我們的父母們遇到這種情況,仍然需要保持理性,尊重生命,敬畏自然!</p> <p class="ql-block"> 6日,由于貪戀酃峰村的美好山水,我們繼續(xù)逗留了一天,看了瀑布溯了溪,于7日返回長沙。</p> <p class="ql-block"> 酃峰,一個值得你挑戰(zhàn)和征服的高峰!酃峰村,一個值得你來探索和留念的山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