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題目:俄羅斯之旅(三)</p><p class="ql-block">文字:乾蘭(11051266)</p><p class="ql-block">攝影:乾蘭</p><p class="ql-block">工具:手機vivox200</p><p class="ql-block">音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p class="ql-block">領(lǐng)隊:沈陽劉秀峰</p><p class="ql-block">地導(dǎo):圣彼得堡小柳</p><p class="ql-block">拍照地點:圣彼得堡你好酒店</p><p class="ql-block"> 冬宮廣場及冬宮</p><p class="ql-block"> 涅瓦河岸獅身人面像</p><p class="ql-block"> 古港口燈塔</p><p class="ql-block"> 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天氣預(yù)報:晴</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乾蘭</p><p class="ql-block">制作時間:2025年08月17日</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5年07月18日</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5年07月19日</p><p class="ql-block">備注:</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6日,我們一行15人開啟跟團游模式,共計九天俄羅斯之旅。主要游覽觀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古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外觀城市建設(shè),還有俄羅斯的人文景觀。2025年7月23日旅游結(jié)束,乘坐中國東方航空返回,經(jīng)9小時飛行后平安降落沈陽桃仙國際機場。</p><p class="ql-block">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等于只讀了其中的一頁 /奧古斯狄尼斯;旅行對我來說,是恢復(fù)青春活力的源泉 /安徒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董其昌;人必須遠行才能發(fā)現(xiàn)近在咫尺的美好/尤里·舒利瓦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彼得堡酒店廊道(入?。?lt;/b></p> <p class="ql-block"><b>第三天(19日)游圣彼得堡的冬宮廣場及喀山教堂等五個景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清晨的圣彼得堡靜悄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縷晨光灑下來(酒店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酒店草坪變得光影婆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進入眼簾的都是綠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墻體與草坪相互交映</b></p> <p class="ql-block"><b>第一站:來到冬宮廣場,又稱“宮殿廣場”(亞歷山大紀念柱)</b></p> <p class="ql-block"><b>毗鄰冬宮,是圣彼得堡地標(biāo)之一,中心廣場(原總參謀部大樓)</b></p> <p class="ql-block"><b>冬宮廣場是圣彼得堡市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面積5萬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冬宮廣場被沙俄時代的豪華建筑群所環(huán)繞,北側(cè)是冬宮</b></p> <p class="ql-block"><b>外觀冬宮建筑,四周圓柱林立,頂部有100多尊雕像和花瓶</b></p> <p class="ql-block"><b>宮殿長200米,寬160米,高22米,以淡綠色墻壁、白色圓柱和金色雕塑群著稱(冬宮三個鐵門)</b></p> <p class="ql-block"><b>冬宮廣場中央矗立一根亞歷山大紀念柱,建于1830至1839年</b></p> <p class="ql-block"><b>高47.5米,為紀念1812年反抗拿破侖戰(zhàn)爭的勝利(綠墻白柱)</b></p> <p class="ql-block"><b>亞歷山大紀念柱,是由一整塊紅色花崗巖構(gòu)成,重達600噸</b></p> <p class="ql-block"><b>尖頂上有手持十字架的天使雕像,象征勝利(游客排隊等候)</b></p> <p class="ql-block"><b>冬宮廣場南側(cè)是原總參謀部大樓,由建筑家羅西于1829年設(shè)計建造</b></p> <p class="ql-block"><b>呈半圓形。原總參謀部凱旋門連接冬宮廣場與涅瓦大街(走過門洞)</b></p> <p class="ql-block"><b>拱門上的勝利女神像為紀念反抗拿破侖戰(zhàn)爭勝利而建(冬宮門廳)</b></p> <p class="ql-block"><b>冬宮,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六宮殿建筑群”中的一個宮殿,坐落在冬宮廣場上</b></p> <p class="ql-block"><b>原為俄羅斯沙皇的宮殿,十月革命后辟為圣彼得堡(沙皇的浴盆)</b></p> <p class="ql-block"><b>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是18世紀俄新古典主義建筑典范</b></p> <p class="ql-block"><b>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b></p> <p class="ql-block"><b>紐約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一起,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埃及文物)</b></p> <p class="ql-block"><b>該館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埃及館)</b></p> <p class="ql-block"><b>古埃及展品,位于?一層100號展廳?,這里陳列著木乃伊(彩塑)</b></p> <p class="ql-block"><b>法老石棺,雕像等珍貴文物?,是冬宮最受歡迎的展廳之一?(廊道)</b></p> <p class="ql-block"><b>冬宮的約旦階梯,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主樓梯(樓梯鋪紅地毯)</b></p> <p class="ql-block"><b>以其巴洛克風(fēng)格的奢華設(shè)計和歷史功能聞名(主樓梯一分兩側(cè))</b></p> <p class="ql-block"><b>最初稱為“約旦階梯”,因每年1月9日耶穌受洗節(jié)(奢華長廊)</b></p> <p class="ql-block"><b>沙皇家族走約旦階梯,下行至涅瓦河參加慶典儀式?(精湛的浮雕)</b></p> <p class="ql-block"><b>18世紀后改稱“大使階梯”,因外國使節(jié)覲見沙皇必須走該樓梯</b></p> <p class="ql-block"><b>才能進到接見大廳?。約旦階梯由意大利建筑師拉雷斯特雷利設(shè)計</b></p> <p class="ql-block"><b>采用白色卡拉拉大理石建造,展現(xiàn)巴洛克戲劇性幻想風(fēng)格</b></p> <p class="ql-block"><b>扶手處隱藏加熱系統(tǒng),以確保沙皇觸摸舒適?(黑色理石柱頭包金)</b></p> <p class="ql-block"><b>?金碧輝煌的雕飾、鍍金吊燈和廊柱,體現(xiàn)沙皇權(quán)威與帝國財富?</b></p> <p class="ql-block"><b>約旦階梯連接冬宮入口與二樓核心區(qū),即徽章大廳和圣·喬治廳</b></p> <p class="ql-block"><b>彼得廳也稱小金鑾殿,為紀念俄國首位皇帝于1837修建,沙皇在這個廳接受外國使節(jié)的新年問候</b></p> <p class="ql-block"><b>彼得廳有保羅一世留下的寶座,寶座后壁掛彼得大帝一世畫像,他和智慧女神在海邊(游客聽講解)</b></p> <p class="ql-block"><b>徽章廳建于1838年至1839年,面積超過一千平,是冬宮最大的房間</b></p> <p class="ql-block"><b>大廳兩側(cè)是鍍金科林斯柱式,柱頭以一種莨菪葉子為紋飾,采用古典式裝飾手法,包金廊柱和陽臺</b></p> <p class="ql-block"><b>?始建于19世紀30年代,最初由葉卡捷琳娜二世設(shè)計,后經(jīng)瓦西里·斯塔索夫完善,才成為冬宮核心區(qū)</b></p> <p class="ql-block"><b>大廳中央懸掛鍍金吊燈,裝飾俄羅斯各省省徽的小銅像,用于舉辦盛裝舞會、國家慶典等重大活動</b></p> <p class="ql-block"><b>1812畫廊也稱戰(zhàn)爭畫廊,一條長十米的油畫走廊,由英畫師喬治·道和俄畫家波里科夫歷經(jīng)十年完成</b></p> <p class="ql-block"><b>1812畫廊兩側(cè)背景墻掛有332幅人物肖像,都是俄陸軍精英,其中的代表作是亞歷山大一世</b></p> <p class="ql-block"><b>圣·喬治廳也稱大金鑾殿,面積超八百平,冬宮第二大房間,正中設(shè)沙皇寶座,上面有紅色御蓋</b></p> <p class="ql-block"><b>孔雀鐘位于204展廳,是冬宮鎮(zhèn)館之寶之一,詹姆斯·考克斯設(shè)計</b></p> <p class="ql-block"><b>于1780年,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孔雀鐘每周五晚7時,會自動演示四種動物動態(tài)(游客參觀)</b></p> <p class="ql-block"><b>孔雀鐘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但工藝精湛仍可正常使用</b></p> <p class="ql-block"><b>參觀藝術(shù)珍藏,這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館(孔雀石勝利杯)</b></p> <p class="ql-block"><b>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伯朗,魯本斯等人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私人館</b></p> <p class="ql-block"><b>為了彰顯權(quán)勢,葉卡特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間(1762-1796)</b></p> <p class="ql-block"><b>不斷購買收藏各種類別的藝術(shù)品,包括16000枚硬幣與紀念章</b></p> <p class="ql-block"><b>約2000幅畫,38000冊書籍。她喜愛閱讀伏爾泰與盧梭作品</b></p> <p class="ql-block"><b>并與伏爾泰通信多年,到葉卡捷琳娜二世逝世止。隨著藏品增加,又建小艾爾米塔什和大艾爾米塔什</b></p> <p class="ql-block"><b>冬宮三大鎮(zhèn)館之寶,為?達·芬奇的《圣母與圣嬰》、孔雀報報時鐘(鎮(zhèn)館之寶《圣母與圣嬰》)</b></p> <p class="ql-block"><b>和?倫勃朗的《浪子回頭》?,均陳列于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b></p> <p class="ql-block"><b>走進古羅馬雕塑廳?,又稱為?宙斯廳?,以收藏古羅馬雕塑為主(這是十月革命起義軍進攻冬宮入口)</b></p> <p class="ql-block"><b>其中最著名的展品,古希臘雕塑家菲狄亞斯創(chuàng)作的《宙斯坐像》,宙斯威嚴而冷峻的神態(tài)(宙斯坐像)</b></p> <p class="ql-block"><b>宙斯一手握著權(quán)杖,另一手托著勝利女神的雕像,展現(xiàn)了他的威力</b></p> <p class="ql-block"><b>宙斯廳展示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雕塑藝術(shù)(塞提姆·賽韋魯斯,羅馬皇帝(公元3-4世紀)馬薩諾夫)</b></p> <p class="ql-block"><b>宙斯展廳的展品太多,記不住作品的名稱與作者,只能隨機拍</b></p> <p class="ql-block"><b>據(jù)說,拉斐爾長廊由13部分組成,用拱門隔開,高高的穹頂繪制了52幅以圣經(jīng)為題材的油畫</b></p> <p class="ql-block"><b>右側(cè)是假窗戶與左側(cè)是真窗戶,相得益彰,突出長廊富貴堂皇</b></p> <p class="ql-block"><b>葉卡捷琳娜二世下令修建拉斐爾長廊,歷經(jīng)17年完成(走廊)</b></p> <p class="ql-block"><b>冬宮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一部分)共有?365個開放展廳?,實展面積僅占全部藏品5%-10%。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整體藏品超過300萬件?(這是進出冬宮的通道)</b></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涅瓦河岸獅身人面像景點,位于圣彼得堡大學(xué)沿岸街,一座古埃及文物雕塑</b></p> <p class="ql-block"><b>雕刻于公元前15世紀,1832年作為埃及國王的禮物運抵圣彼得堡</b></p> <p class="ql-block"><b>獅身人面像以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阿門霍特布三世的面容為原型,雕刻于公元前1455年至公元前1419年,距今已有3400余年歷史</b></p> <p class="ql-block"><b>1832年,埃及將其贈予俄羅斯,在運輸途中的埃及軍官,因胡須象征法老權(quán)力而將其破壞,形成現(xiàn)存唯一無胡須的古埃及獅身人面像</b></p> <p class="ql-block"><b>第三站:古港口燈塔景點,位于瓦西里島古港口的航標(biāo)建筑,由紅色海神柱構(gòu)成,高度約32米</b></p> <p class="ql-block"><b>燈高7米,底部裝飾希臘神話人物雕像,代表俄羅斯的四大河流(涅瓦河、第聶伯河、伏爾加河、沃爾霍夫河)。在特殊節(jié)日點燃火炬</b></p> <p class="ql-block"><b>燈塔始建18世紀,最初作為海軍霸權(quán)的象征,成為俄海軍文化符號</b></p> <p class="ql-block"><b>目前,燈塔已不再承擔(dān)導(dǎo)航功能,但作為歷史遺跡保留,并成為環(huán)島旅游公路的文旅節(jié)點</b></p> <p class="ql-block"><b>第四站:喀山大教堂。教堂位于圣彼得堡市涅瓦大街,由俄羅斯建筑師沃羅尼欣設(shè)計(教堂廣場)</b></p> <p class="ql-block"><b>于1801年8月舉行奠基儀式,到1</b><b style="font-size:18px;">811年竣工,</b><b>歷經(jīng)10年</b></p> <p class="ql-block"><b>在喀山教堂前方是花崗巖噴泉,半圓形回廊兩端,分別是庫圖佐夫元帥和巴克萊·德·托利塑像</b></p> <p class="ql-block"><b>喀山大教堂結(jié)構(gòu),十字型平面?。遵循東正教傳統(tǒng),主體呈拉丁十字布局,象征宗教神圣性。</b></p> <p class="ql-block"><b>?中央圓頂?,圓筒形頂樓支撐雙殼結(jié)構(gòu)圓頂,高度70米,從地面到頂端高度為71.5米(大廳的吊燈)</b></p> <p class="ql-block"><b>?半圓形柱廊?有94根科林斯柱式花崗巖圓柱環(huán)繞廣場,柱頭雕卷須花蕾(教堂壁畫與圣燈)</b></p> <p class="ql-block"><b>柱廊延伸111米,面向涅瓦大街,形成半圓形廣場,兼具宗教儀式與公共空間功能(教徒排隊禱告)</b></p> <p class="ql-block"><b>?內(nèi)部空間?:安葬俄軍統(tǒng)帥庫圖佐夫骨灰,祭壇屏風(fēng)飾有鍍金木雕</b></p> <p class="ql-block"><b>保留東正教圣像畫傳統(tǒng)。教堂融合了拜占庭穹頂(教徒在祭拜)</b></p> <p class="ql-block"><b>古典柱廊及俄式元素,科林斯柱式的繁復(fù)雕飾與幾何布局形成對比</b></p> <p class="ql-block"><b>成為19世紀俄羅斯建筑的代表作。其結(jié)構(gòu)緊湊性與裝飾性并重,體現(xiàn)保羅一世對歐洲古典建筑的推崇</b></p> <p class="ql-block"><b>第五站:外觀基督復(fù)活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不遠處的“格里鮑耶陀夫運河”旁</b></p> <p class="ql-block"><b>基督復(fù)活教堂高度約81米,寬闊的外形,內(nèi)部有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圣彼得堡的傳統(tǒng)式東正教堂。</b></p> <p class="ql-block"><b>基督復(fù)活教堂,又稱滴血教堂、滴血大教堂、圣彼得堡滴血教堂</b></p> <p class="ql-block"><b>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為數(shù)不多的傳統(tǒng)式東正教堂,并作為圣彼得堡的一個主要旅游景點</b></p> <p class="ql-block"><b>公元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乘著馬車準備去簽署法令</b></p> <p class="ql-block"><b>宣布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運河)</b></p> <p class="ql-block"><b>當(dāng)他的馬車經(jīng)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遭遇“民意黨”極端分子的暗殺。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投擲了第一枚炸彈</b></p> <p class="ql-block"><b>炸傷了亞歷山大二世的衛(wèi)兵和車夫,他不顧左右勸阻,執(zhí)意下車查看衛(wèi)兵傷勢(教堂院門)</b></p> <p class="ql-block"><b>這時刺客投擲的第二枚炸彈在亞歷山大二世腳下爆炸,雙腿被炸斷,送回冬宮幾小時后,因醫(yī)治無效而離世(教堂周邊售畫)</b></p> <p class="ql-block"><b>公元1883年,亞歷山大三世為了紀念父皇,在這兒修建滴血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彼得堡基督復(fù)活教堂(滴血教堂)簡介</b></p><p class="ql-block">公元1907年,教堂主體建造完成,以莫斯科紅場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為藍本,外觀嬌艷秀麗。</p><p class="ql-block">公元1917年,俄國革命以后,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奪,其內(nèi)部破壞嚴重。20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政府關(guān)閉此教堂。公元1939年9月1日,爆發(fā)二戰(zhàn),滴血教堂被用作蔬菜倉庫。公元1997年8月,教堂在關(guān)閉27年后重新開放。</p><p class="ql-block">滴血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反映了俄國十六和十七世紀典型的東正教教堂建筑風(fēng)格。教堂輪廓美麗,裝飾花花綠綠,與古老俄羅斯風(fēng)格以及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鮮明對比。</p><p class="ql-block">滴血教堂高度約81米,寬闊的外形,采用了與莫斯科巴克洛夫教堂相同的構(gòu)造,與瓦西里教堂的區(qū)別在于鑲嵌復(fù)雜、顏色艷麗,用豐富的彩色圖案瓷磚、搪瓷青銅板裝飾墻體。</p><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部,充分體現(xiàn)俄國風(fēng)格。所以,建筑師巴爾蘭德以莫斯科紅場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建造了這座教堂。教堂外貌的藝術(shù)設(shè)計靈感,主要來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車站的建筑風(fēng)格及紅場上的瓦西里升天教堂。而教堂整體之具體建筑結(jié)構(gòu),則來自于修道院院長大司祭伊格納奇依的構(gòu)想。據(jù)傳說,大司祭伊格納奇依在睡夢中顯現(xiàn)出這座未來教堂的設(shè)計藍圖。</p><p class="ql-block">1883年9月14 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歷經(jīng)24年的興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正式完工,并由尼古拉二世舉行隆重地開幕儀式,國家政要及皇親國戚均應(yīng)邀觀禮(簡介摘自《百度百科》文字有刪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騰訊地圖冬宮廣場截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