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冒著末伏天的暑氣在家整理內務,在一堆雜物中翻出了一包衣物,我拿到窗臺打開一看,原來是去年暑期小外孫到長興島“雷霆”少兒軍訓基地參加軍訓的物品,有迷彩服外套,T恤,長短褲子都有,還有軍訓畢業(yè)證書和獎狀等,沒想到小學生的軍訓還像模像樣的。我看著夾在榮譽證書里的照片,在奶萌奶萌的小童身穿迷彩服,持槍沖鋒的照片上,透過紗窗灑落的陽光正好折射出細碎的光斑,像極了我童年記憶里的草綠色身影。</p> <p class="ql-block">我從小喜歡閱讀軍事書籍、觀看戰(zhàn)爭電影:從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到建國后每一場捍衛(wèi)祖國主權和尊嚴的戰(zhàn)爭歷史、英雄事跡、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那些軍事題材的小說、紀錄片強化了自己對軍旅生活的浪漫情懷,我由衷地敬佩軍營里的熱血、勇敢、忠誠、紀律和奉獻精神;我被閱兵儀式里兵哥們硬漢的造型和女兵們颯爽的英姿所吸引;我也羨慕那些年報考軍校、在兵營里度過青春歲月的老同學,他們在微信群里秀出的軍姿靚照,再次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這份可望不可即的情結。因為自身的條件,我未能實現(xiàn)我的軍旅夢。</p><p class="ql-block">俗話說“緣不知何起,一往而深”,說的就是我靈魂深處的軍人情結。我們小時候,除了要做“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外,人人都有一個仗劍天涯,保家衛(wèi)國的夢想。我曾經(jīng)想當個特種兵,只因那身迷彩服。無數(shù)個夜晚,我都在夢里穿上那身帥氣的戎裝,奔赴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小學一年級的暑假,是我與軍人情結的初遇?!兜氐缿?zhàn)》里裹著綁腿的八路軍戰(zhàn)士靈活地穿梭在地道中,我的小心臟跟著揪緊;當村民們用辣椒煙把敵人嗆得狼狽逃竄時,我跟著全場觀眾一起拍手歡呼;當那位徹夜研讀《論持久戰(zhàn)》而受到啟迪,豁然開朗的隊長同志推開木窗的一剎那,我望著那在“照耀四方”的陽光下的背影,第一次覺得軍人是如此的可敬高大。那時的我似懂非懂,卻悄悄把 “解放軍” 這三個字刻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上初一的那個暑假,學校領導組織學生干部參加《抗大學習班》?!翱寺 笨谷諔?zhàn)爭時期在延安設立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也就是 “抗大”的模式:大家從家里拿著草席和被單外加日用品和學習材料,在學校的教室里,白天學習革命理論和毛選,在操場上軍訓,晚上大家就在課桌上鋪席子擠作一堆休息。</p><p class="ql-block">在這一個月里,我們了解了“抗大”的歷史由來。抗大的學員們是一群不穿軍裝的戰(zhàn)士,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自己挖窯洞、種糧食、編教材,懷揣著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革命理想。這種在困境中求知奮進的精神,深深激勵著我在中學里直面困難,不斷進取。</p><p class="ql-block">后來,帶有情感色彩的軍旅片《冰山上的來客》公開放映了,卻是一票難求。學校買到的第一批電影票分給干部看,但也是“僧多粥少”,只能通過“摸頭彩”方式,幸運的我“中了頭彩”摸到了一張票。我特別佩服那班在冰天雪地里守衛(wèi)祖國邊防的戰(zhàn)士,那股“阿米爾,沖!”的萬丈豪情,讓我至今想起還會有奮不顧身的沖動。在風情萬種的真假古蘭丹姆面前,我第一次看到,解放軍官兵那副永遠是嚴肅鐵血的模樣里還有一絲柔情蜜意的可愛。作家魏巍先生所寫的抗美援朝戰(zhàn)地報告《誰是最可愛的人》更是加深了我對軍人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也是在初中,偶然間看到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知曉南京路上好八連進駐繁華的南京路執(zhí)行警衛(wèi)任務的故事。彼時的上海被稱作 “冒險家的樂園”,南京路上的燈紅酒綠更是一種資產(chǎn)階級思想與生活方式的誘惑??砂诉B戰(zhàn)士們始終堅守初心,拒絕一切“糖衣炮彈”的誘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 “拒腐蝕,永不沾” 的高尚品質。</p><p class="ql-block">通過影片中“趙大大”們和他們身后的“大辮子”們,演繹的是一場“軍愛民、民擁軍”的純情美好,讓我懂得,軍人的愛,不止于小家,更系于國家與人民。從那以后,“南京路上好八連” 的事跡就像一座燈塔,照亮我對軍人精神追求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末,大弟弟光榮入伍,寄來了照片:藍白搭配的海軍裝束,軍帽上的兩根風向帶隨風飄揚,加上部隊的標準寸頭造型,帥氣中又不失軍人的干凈利落,讓我羨慕不已。一次他在完成任務回家探親時,我小心翼翼地穿上他的軍裝,站在鏡子前打量著自己,我挺直脊背,左右轉圈,想象著自己就像要出征的戰(zhàn)士,登上艦艇,去守衛(wèi)祖國的海防線,心中是一腔豪邁。穿上軍裝的體驗,讓我對軍人的向往不再只停留在腦海,而是有了更真切、更熾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學生時代的軍訓經(jīng)歷,讓光影中的軍人情結照進了現(xiàn)實。有時候我們走過基地演兵場,時而會看到一列列士兵在那里出大力流大汗。他們那整齊劃一的動作驚艷了我們: 一群猛男穿著被汗浸濕的襯衫勾勒出朝氣蓬勃的身影,古銅色的肌膚,在陽光下顯得更黝黑閃亮。那個年代的審美觀就是這么樸實,像那樣的兵營糙漢是頗受人民群眾歡迎的。</p><p class="ql-block">之后,無論是在野營拉練途中還是在艱苦的訓練場上,我都以軍人為學習榜樣,勇敢堅強。在軍訓中我認識到,原來自己對戎裝的向往,從來不是關于英姿颯爽的想象,而是疼痛賦予的重量。</p><p class="ql-block">年前,在小影院觀看《長津湖》,我的軍人情結得到了升華。當看到冰雕連的戰(zhàn)士們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保持著沖鋒的姿勢凍成永恒的豐碑時,我熱淚盈眶,全場觀眾不約而同地起立鼓掌,以寄托我們的敬意和哀思。那時我終于明白了那句“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的真正含義。我那深埋在心底的軍人情結不是一時的沖動。那些在過去的歲月中悄然長成的軍人情結,早已融入我的血脈,成為我人生路上最寶貴的財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