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年來,對佛教著迷的人越來越多,更有一些推波助浪者,在宣傳佛教的玄學與現(xiàn)代科學有多么多么的契合。其實,以普羅大眾的心理,只要是鼓勵人們積極向善的知識和宗教,都值得尊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佛教越來越心有所悟,在帶外孫旅行時,讓他感受佛教文化就在計劃之中了。</p><p class="ql-block">佛祖釋迦牟尼的四大弟子都有自己的道場,構成了中國的四大佛教道場,且各有分工。五臺山供奉文殊菩薩,為眾生增智;峨眉山供奉普賢菩薩,為眾生修行;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慈悲喜舍;九華山供奉地藏菩薩,大愿如愿。位于舟山群島上的普陀山距杭州較近,因而我們就帶小外孫來到了普陀山。</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全稱普陀洛迦山,位于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群島東部海域,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全山開放寺院四十多個,33 米高的南海觀音大佛普照四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p><p class="ql-block">普陀山靜浮在東海之上,海風裹挾著濕氣與香火,朝圣者三步一叩,身影執(zhí)著而莊重。山是佛身,海是法音,足下之路,亦如朝圣者心之所往。</p> <p class="ql-block">從杭州坐汽車前往寧波,穿越舟山跨海大橋進入舟山群島。這座2009年12月25日通車的大橋,總長達48.16公里,高等級公路串連其間。舟山市由2085個島嶼組成,普陀山島當然是最著名的,汽車通達的地方在普陀山的對面,就叫對面山島。</p><p class="ql-block">在朱家尖碼頭下車,輪渡候船大廳聳立眼前,墻面上嵌著“普陀山”三個大字,正前方有一個雕塑,形似觀音手中的凈瓶,向人們表達著這里是觀音的道場。輪船行駛約20分鐘,穿越兩個小島,終于來到普陀山所在地。大概是佛教圣地的緣故,我們訂的民宿房間的名稱是禪之悟,號碼是6606,挺吉利的。</p> <p class="ql-block">房東說我們的住所離普濟寺不遠,放下行裝,我們決定去探探路,順便吃個晚餐。一路上海風拂面,湖水相伴,青翠的山峰倒影在湖中,天上的云朵漂浮在水面,處處顯露著圣潔的色彩。</p><p class="ql-block">路旁有一個水滴鋼塑,水滴中央是一朵盛開的蓮花,小家伙端坐在蓮花后方,雙手擺出托起的姿勢,頗為虔誠。天色漸暗,沿路的燈光亮了起來,映在臉上,成了彤紅彤紅的,映在水中,成了一道道光柱。</p><p class="ql-block">說是不遠,我們走了約半小時還未到普濟寺,于是打道回府,在路邊店吃了晚餐,回去養(yǎng)精蓄銳,明天要走好多路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外孫難得不賴床了,一大早跟我們一起步行前往普濟寺。走了約五十分鐘來到普濟奪的九蓮池旁,柔和的陽光照在小家伙的臉上,池中的噴泉展示出蓮花的姿態(tài),我立馬拍下這一鏡頭。</p><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的是灰瓦黃墻,紅門紅窗的天王殿,高大的古樹為它遮擋著陽光,斑駁的樹影披灑在它的身上。正應了那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畫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雖趕在早上8點前來到普濟寺,入寺的安檢處還是排起了長隊。善男信女們手持焚香,帶著不同的愿望,向著心中的菩薩廟走去。有些人還專門請了上香引導(導游),在不同的佛像前,進行著不同的祈禱。</p><p class="ql-block">通過傍聽導游的講解,我們也略知上香的竅門:圓通寶殿供奉的是男身正觀音,在這里祈禱安康;文殊殿供奉的是文殊菩薩,在這里祈禱學業(yè);普賢殿供奉的是普賢菩薩,在這里祈禱事業(yè);普門殿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可以有求必應。</p><p class="ql-block">佛殿前人們虔誠的跪下,雙手合十,無聲的禱告似與繚繞的青煙一同升騰,匯入空明清澄的天空,終化為佛前的一縷心香。</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山路,伴著大海來到梵音古洞。山青清,海藍藍,天上的云朵變換莫測,一會兒化身為云柱,一會兒又化身為云山,再過一會兒又似乎舍不得大海,彌漫著與大海連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進入梵音古洞門樓,眼前有兩條小路,一條是向上,可觀賞依山而建的佛家寺院;一條是向下,通往梵音洞。我沿著臺階下到一個由花崗巖構成的裂隙間,古人巧秒地在此架起了一座小廟,廟里供奉著一尊玉觀音,不讓人拍照。裂隙直通大海,潮聲如雷,轟然不絕,卻尋不見蹤跡。順臺階轉到小廟內側,透過窗戶看到裂隙逐漸變窄,這時我有一個驚奇發(fā)現(xiàn),一塊灰色的滾石夾在裂隙之間,而這塊滾石形似佛像的頭像,戴著灰色的頭巾和彎曲的發(fā)卡,奇就奇在這尊頭像的臉部是白色的,從面部微胖的形態(tài)上判斷,應該是位女菩薩。后來查找資料得知,這就是人們口中的梵音洞觀音像。</p><p class="ql-block">梵音洞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觀音顯圣之地,有緣人能在此洞壁或幻象中見到菩薩身影,這正是:“觀音大士心無礙,普度眾生樂太平”。</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法雨憚寺大道中央,有一個頗有特色的石牌坊,上書“海天佛國”四個大字。拾階而上,路兩旁古木參天,形成了綠蔭覆蓋的石階路。轉過一道彎,兩旁的樹木下各出現(xiàn)一面米黃色的圍墻,這種米黃色是佛家院落的標配,代表著莊重肅穆。</p><p class="ql-block">天華法雨,便是法雨寺的山門。采用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懸掛康熙皇帝親賜的“天華法雨”匾額,上有方窗,下有拱門,古香古色。</p><p class="ql-block">進入寺內,納入眼簾的是一面九龍壁,長10余米,高約2米,由上乘青石拼接而成,九條青龍栩栩如生,足見工藝精湛。其下方為放生池,有紅鯉在池內游動。</p> <p class="ql-block">從天王殿、玉佛殿來到九龍寶殿,我屏聲靜立片刻,禪堂中那無法言說的寂靜,如同無聲細雨,悄然進入心田,滌蕩了久積的俗世塵埃。</p><p class="ql-block">普陀山體現(xiàn)的慈悲喜舍,是大乘諸經中反復倡導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無限擴大,無限深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無量心”??芍^“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p> <p class="ql-block">前往南海觀音景區(qū)的時候下了小雨,在雨中行走二十多分鐘,我心想雨再不停的話,只能在雨中與南海觀音雕像相見了,肯定很難拍到滿意的照片了。誰成想,在我們到達南海觀音景區(qū)安檢站時,竟然雨過天晴,天空湛藍湛藍的,云朵潔白潔白的,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真是天隨人愿。</p><p class="ql-block">登臨南海觀音立像之下,三十三米的金身昂然聳立于蒼穹大海之間,巨大的慈目低垂,仿佛溫柔地凝視著腳下的蕓蕓眾生。恍惚間,一道銀白色的光芒刺穿云朵,在觀音立像的旁側閃亮,熠熠生輝,這大概是觀音發(fā)出的慈悲之光吧!</p> <p class="ql-block">正午時分我們趕到碼頭,提取行李,購票登船。站在游船的窗邊,望著漸漸遠去的普陀山,心情頗不平靜,悲、智、愿、行四個字閃現(xiàn)于腦海:普濟寺的圓融氣象,法雨寺的靜定精進,梵音洞的空性回響,觀音立像的無限悲憫,匯成道場最精粹的靈魂一一悲憫為底色,智慧為航燈,宏愿為動力,篤行是抵達彼岸的舟筏。</p><p class="ql-block">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我們到達寧波,安排好住宿,來到天一廣場。天空又飄起了雨絲,我們闖進一家火鍋店,以期用滾燙的美食,驅除身體的疲勞與寒冷。</p><p class="ql-block">晚餐過后雨也停了,我們漫步在天一廣場,盡情享受廣場的霓虹美景?;氐阶√?,我查看一下手機里的微信運動欄,不經意間,我竟然在群里運動量排到首位,步行了19056步。</p> <p class="ql-block">睡覺前翻看今天拍的照片,那張全身披綠的蒼天大樹的影像讓我感嘆:這不正是福蔭子孫,恩澤后代的象征嗎!</p><p class="ql-block">普陀山之行,宛如聆聽了一場澎湃不息的潮音說法,它告訴我:行走于這悲喜交集的人世,當懷觀音菩薩低眉的悲憫,亦需金剛護法怒目的智慧,悲智雙翼同振,方能在無常世海中,穩(wěn)渡自心,亦能點亮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