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城堡巍然矗立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市的制高點——135米高的死火山巖頂上,憑借一面斜坡三面懸崖的獨特地勢,形成固若金湯的天然要塞。這座古老堡壘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00年的鐵器時代,考古證據(jù)顯示它曾是早期人類聚居地。羅馬帝國入侵時曾記載當?shù)夭柯湓诖私⒎烙な拢?世紀,諾森伯里亞國王在此建堡,成為蘇格蘭早期的皇室堡壘,并以國王Edwin命名了“愛丁堡”,在中世紀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爭洗禮,成為蘇格蘭精神的象征和不列顛群島最驚心動魄故事的見證者。 <div> 從12世紀至16世紀初,城堡始終是蘇格蘭王室的主要居所和軍事要塞,防御工事在中世紀多次強化,如城墻沿峭壁建造,應(yīng)對頻繁圍攻。19世紀起成為軍事博物館,存放蘇格蘭王冠珠寶,并延續(xù)“一點鐘炮”報時傳統(tǒng)。如今,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每年吸引超120萬游客。(圖片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div> 城堡前的廣場為每年8月份舉行的愛丁堡軍樂節(jié)搭建看臺。(演出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 愛丁堡軍樂節(jié)是每年8月在愛丁堡城堡前廣場舉行的綜合性文化表演,始于1950年,靈感源自1949年名為'關(guān)于士兵的一些東西'的演出。2024年活動以航海為主題,由英國皇家海軍領(lǐng)銜,整合蘇格蘭衛(wèi)隊、愛爾蘭衛(wèi)隊等本土團隊及加拿大皇家騎警等國際表演團體。2010年,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該表演的名稱中添加了'皇家'一詞,正式命名為愛丁堡皇家軍樂節(jié)。該活動融合軍樂隊行進演奏、風笛表演、凱爾特舞蹈及燈光煙花秀,每場可容納8800名觀眾,年均觀眾超22萬人次?,F(xiàn)已成為愛丁堡國際藝術(shù)節(jié)重要組成部分。(演出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 被譽為“蘇格蘭最盛大演出”的皇家愛丁堡軍樂節(jié)在蘇蘭格首府愛丁堡舉行。在2019年的軍樂節(jié)表演中,來自北京的中國年輕表演者們帶來的以古代傳說“龍戲珠”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乘風之龍》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和喝彩。(演出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 參觀愛丁堡門票必須要提前預(yù)約。 城堡主體采用本地死火山花崗巖,石墻厚度達4米,凹凸的石塊經(jīng)百年打磨仍堅固如初。 這座門樓建于1888年,目的是為了增強城堡的威嚴感。它取代了17世紀的一座簡樸大門。 穿過中世紀建造的吊門,從國王羅伯特·布魯斯的雕像邊擦肩而過,聽一聽蘇格蘭人心目中這位無比尊崇的民族英雄故事,為自由而戰(zhàn)的謳歌值得稱贊傳頌。古堡正門的左右兩側(cè),站立著兩尊蘇格蘭民族英雄的雕像,雕像是為了紀念布魯斯逝世600周年而于1929年添加的。 正門左側(cè)的塑像是蘇格蘭的再造元勛,羅伯特一世,史稱布魯斯。在登基后,他重整旗鼓,在無數(shù)次戰(zhàn)役中,不畏強敵,屢敗屢戰(zhàn),最終擊潰了強敵。他的事跡,代表了蘇格蘭人熱愛自由,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div> 右邊的塑像是象征著700年前的英雄威廉·華萊士。他為了蘇格蘭的獨立,率軍抗英,英勇無比,即便兵敗被俘,也毅然就義,展現(xiàn)了他堅毅的民族精神。</div> 門樓的側(cè)面和背面。 愛丁堡城堡導(dǎo)游圖。 鐵閘大門可追溯至16世紀70年代,鐵閘大門上加建了裝飾性的上層阿蓋爾塔樓(argyle tower),展示著蘇格蘭王室的徽章——一頭躍立的雄獅——的盾牌也被添加。城徽上的紅獅圖騰融合了英格蘭玫瑰與蘇格蘭薊花,昭示著英蘇統(tǒng)一的特殊歷史淵源。走近鐵閘大門,會看到外層大門上方的石嵌板上裝飾著數(shù)顆雞心和星星,這是莫頓伯爵詹姆斯·道格拉斯家徽上的標志。在擔任蘇格蘭攝政王輔佐年輕的詹姆斯六世期間,他命人建造了鐵閘大門。 阿蓋爾炮臺:17世紀為應(yīng)對英國內(nèi)戰(zhàn)加建,城墻留有克倫威爾軍隊炮轟的大缺口遺跡。城墻沿峭壁邊緣而建,厚重的石墻與半月形炮臺(如16世紀修建的半月炮臺)構(gòu)成多層火力網(wǎng),炮口至今仍對準福斯灣方向。 俯瞰阿蓋爾炮臺和一點鐘大炮。<div> 一點鐘炮傳統(tǒng),自1861年起每日(周日停放)下午一點鳴炮報時,游客可在炮臺區(qū)見證這一延續(xù)百年的儀式,感受時間與歷史的共鳴。我們?nèi)サ臅r間是2025年5月25日下午一點恰逢周日,遺憾沒有炮聲。</div> 北側(cè)清晰展現(xiàn)新城的喬治亞風格整齊街道,構(gòu)成“雙城記”的經(jīng)典構(gòu)圖。 站在西側(cè)垛口,可向西俯瞰王子街花園的幾何綠地和司各特紀念塔哥特尖頂,遠望卡爾頓山的紀念亭。 南望可見格里芬雕像守護的舊城區(qū)巷道,15世紀建筑山墻的煙囪群與維多利亞街的弧形彩虹立面形成強烈對比。 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于8月6日至7日間,在愛丁堡市亞瑟音樂廳,為2025年愛丁堡藝術(shù)節(jié)帶來了精彩的音樂盛宴。<div> 亞瑟音樂廳的名字由來,1896年,愛丁堡有位調(diào)酒師名叫安德魯·亞瑟,捐贈了10萬英鎊(相當于今天的1000萬英鎊)去建音樂廳。為了紀念他,音樂廳遂以他的名字“亞瑟”命名。</div> 阿蓋爾炮臺視頻。 俯瞰愛丁堡城堡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蒙斯梅格大炮(Mons Meg),重達6噸,炮膛口徑48厘米,于1449年在比利時的蒙斯鎮(zhèn)鍛造,在當時來講融合了最尖端的軍事技術(shù),它能將一枚石球射出幾乎3.2公里的距離。它曾參加過不少戰(zhàn)爭,可謂功勛卓著。 蒙斯梅格大炮使用的石炮彈,大炮搬運進城堡圖和炮兵戰(zhàn)斗圖。 1130年,蘇格蘭國王大衛(wèi)一世為紀念母親瑪格麗特女王,修建了圣瑪格麗特禮拜堂——城堡現(xiàn)存最古老的諾曼式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其簡樸的方形結(jié)構(gòu)、小圓拱窗和粗石砌筑,是蘇格蘭保存最完好的諾曼風格范例。 飾有鋸齒形曲線拱門將這狹小的空間分割為兩部分,一個包含祭壇的半圓形高壇和一個供王室使用的矩形中殿。 教堂側(cè)面的玻璃花窗、教堂保存的基督教圖書。禮拜堂中美麗的彩色玻璃窗描繪出馬克姆三世的圣潔王后。(圖片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 慶典大廳(大禮堂)位于王宮廣場的南側(cè),詹姆斯四世于1512年建造,擁有全蘇格蘭跨度最大的中世紀錘梁木屋頂(18米),肋拱結(jié)構(gòu)展現(xiàn)晚期哥特風格,是皇家舉行各種儀式的主要場所。 慶典大廳的解說圖。 慶典大廳展示的中世紀各種兵器。 慶典大廳展示的中世紀各種兵器。壁爐是1892年改造時增加的。 慶典大廳展示的中世紀各種兵器。 慶典大廳展示的中世紀各種兵器。 1650年克倫威爾占領(lǐng)城堡后將大廳改造為兵營使用,1892年后恢復(fù)原貌。 王宮左門是蘇格蘭之光皇室御室、右門是皇宮。 皇宮門口的各種蘇格蘭王室徽章 詹姆斯六世的母親——蘇格蘭瑪麗女王。<div> 瑪麗女王在懷孕期間便來到了愛丁堡城堡,在1566年6月19日誕生了一個男嬰,14個月后,瑪麗女王因為宗教改革運動不幸被廢黜,剛剛滿周歲的詹姆斯被加冕為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1603年詹姆斯六世在繼承英格蘭王位后,改名為詹姆斯一世,同時保留蘇格蘭王位,形成共主邦聯(lián),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tǒng)治(1603—1714年)。</div> 詹姆斯一世的繼位標志著都鐸王朝終結(jié)和斯圖亞特王朝的開始,英國與蘇格蘭首次由同一君主統(tǒng)治。 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國王——安妮女王統(tǒng)治時期的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并,實現(xiàn)兩個國家真正的合并,稱大不列顛王國,奠定了喬治三世時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和維多利亞女王時的大英帝國的基礎(chǔ)。 王宮里還收藏了1540年打造的鑲寶石王冠、權(quán)杖和護國寶劍,是蘇格蘭最古老的王室御寶,被譽為“蘇格蘭之光”,是王室的慶典寶器。與“蘇格蘭之光”并稱的另一件寶物便是“命運之石”,也叫“加冕石”或者直譯為斯昆石的石頭,盡管它其貌不揚,但它卻是中世紀蘇格蘭民族的象征,遺憾的是這幾件寶藏都不允許拍照,借用展覽手冊上的圖片。(圖片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 2023年7月5日,查爾斯國王在愛丁堡的圣吉爾斯大教堂舉行了二次加冕,接受了蘇格蘭的王冠、權(quán)杖和國家之劍——這些都是蘇格蘭的王冠珠寶,“命運之石”也被運到教堂里。<div> 英國國王在蘇格蘭舉行加冕禮,是17世紀以來的傳統(tǒng),象征著英國國王同時是蘇格蘭的國王。(圖片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div> 各種徽章。 王室徽章的壁爐。 王室徽章的壁爐。 英格蘭旗幟的獅子和蘇格蘭旗幟的獨角獸象征共主邦聯(lián)。 王宮里的柜子。 城堡下面的地道。 城堡下面的地道。 城堡下面的地道。 城堡下面的地道。 城堡地道里的射擊孔。 300多年前地道里的悲壯故事。 500多年前地道里的悲壯故事。 愛丁堡海格伯爵雕像?!ず8瘢‥arl Haig,1861年6月19日——1928年1月28日),生于蘇格蘭愛丁堡。第一代海格伯爵,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擔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指揮了包括索姆河戰(zhàn)役在內(nèi)的多場重要戰(zhàn)役。 亞歷山大·卡里克(Alexander Carrick, 1882-1966)創(chuàng)作于1929年鑄造的雕像,2011年重新安置。 王宮廣場北側(cè)是蘇格蘭國家戰(zhàn)爭紀念館,建于20世紀20年代,如今被用來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陣亡的將士。紀念館外部裝飾著象征“正義之戰(zhàn)”的雕塑,窗上和壁龕中的動物代表著惡行和美德。榮譽廳里面不允許拍照,只是拍了外觀。 王冠廣場一側(cè)有四尊塑像,即勇氣——身披鎧甲、手執(zhí)劍盾的戰(zhàn)士;和平——與鴿子相伴的女神;仁慈——懷抱孩子的戰(zhàn)士;正義——蒙住眼睛、手執(zhí)天平與劍的戰(zhàn)士。 戰(zhàn)爭紀念館門前左右兩側(cè)的神獸雕塑:蘇格蘭獨角獸(上)和雄獅(下)。 在入口上方有一尊從鳳凰中升起的人形塑像,象征著不朽靈魂的永存。 <p class="ql-block">上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b56e0g" target="_blank">2025英國環(huán)島游3.約克</a></p> <p class="ql-block">下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uwb1x6" target="_blank">2025英國環(huán)島游5.愛丁堡老城</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