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的5月1日,我和閨蜜芳芳、大劉兩口子,還有兩彈元勛鄧稼先的侄女小紅,自駕到四川綿陽,準備在梓潼縣城南長卿山下的“兩彈城”拜謁鄧公。到達綿陽的途中,路過了青蓮李白詩歌小鎮(zhèn)。青蓮鎮(zhèn)不僅是詩仙李白的出生地(學術界爭議除外),也是他成長至24歲的重要生活場所。我和芳芳都是語文老師,馬上對這個詩意的小鎮(zhèn)有了興趣。要去看看,在這個精心打造的詩歌小鎮(zhèn)里,能否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李白的詩魂?更何況芳芳酷愛詩詞,已經把背誦唐詩宋詞作為老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有緣路過詩仙故居,哪有不探訪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據資料介紹,青蓮鎮(zhèn)必去的三個景點是李白故居、太白碑林和青蓮古鎮(zhèn),這些景點集中展現(xiàn)了詩仙李白的文化底蘊和古鎮(zhèn)的歷史風貌。其中的太白碑林是個露天書法藝術館,以李白詩歌為主題,融合書法、園林藝術,現(xiàn)存1500座碑刻,涵蓋李白各時期的經典詩作。所以,因時間關系,我們首選游覽太白碑林。</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金樽廣場進入太白碑林。金樽廣場是碑林的入口,它與太白碑林、太白樓等李白文化地標相鄰,共同構成小鎮(zhèn)的文化核心區(qū)。廣場設計形似古時酒樽,俯瞰如金樽聳立,呼應《將進酒》中“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邁意象,象征著李白的“詩酒人生”。</p> <p class="ql-block"> 當日天公不作美,陰天霧蒙蒙的。進入太白碑林,看著青石壘砌的巨型碑上鐫刻的李白詩文,古樸滄桑的歷史感油然而生,天氣與碑文的氛圍非常契合。石碑上鐫刻著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望廬山瀑布》等代表性詩作。我們細細辨認,只認出了《將進酒》是偉人毛澤東的書法,那是我們50后最熟悉、最佩服的字體。當然,太白碑林里還有眾多名人的書法留跡,比如明代的祝枝山、徐渭,還有現(xiàn)代的魯迅、周恩來、郭沫若、啟功等,只怪我等文淺眼拙。近處欣賞了李白的詩歌與名人的書法之后,再遠看太白碑林,在郁郁蔥蔥樹林的背景襯托下,李白“豪放、浪漫、山水、飲酒”的詩風與書法、園林完美融合,體現(xiàn)了太白碑林的“詩魂載體”理念。</p> <p class="ql-block"> 在太白碑林前拍照留影后,我們又轉到李白雕塑區(qū)域觀賞。在邀約臺,李白塑像的設計看似源于“舉杯邀明月”的詩意場景,卻又隱喻著“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豪邁與灑脫不羈的靈魂。大劉在邀約臺同步太白的動作拍照,又跟醉酒的太白塑像合影,也“不羈”一下逗樂。</p> <p class="ql-block"> 看著還有時間,我們就轉入李白故居隴西院。隴西院是李白5歲隨父遷居蜀地后的居所,因李白自稱“隴西布衣”而得名。隴西院初建于唐代,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建。院內保留了隴風堂、太白井等遺跡。隴風堂是家祠建筑,主要用于祭祀李白先祖及展示家族歷史,供奉了李氏三位先祖塑像,分別為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李耳?、西涼開國君主?李暠?、西漢名將?李廣?,體現(xiàn)李白家族的文化淵源。太白井相傳為李白少年時的取水之處。在隴西院走馬觀花一趟,時間已晚,我們匆忙離去,在綿陽城內入住。</p> <p class="ql-block"> 雖然在青蓮李白詩歌小鎮(zhèn)只是短暫駐足,匆匆一瞥,但還是處處感受到了小鎮(zhèn)設計的匠心和隨處渲染的詩意氛圍。詩歌連接了千年時空,李白踏歌穿越而來。歷史的滄桑和詩意永恒的交織,讓這個小鎮(zhèn)很有韻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