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5日 晴。我們住的民宿就在教堂旁邊,距離市中心很近。用過早餐,沿著教堂側(cè)旁的小路,前往布加勒斯特老城。</p><p class="ql-block"> 布加勒斯特因19世紀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風(fēng)格,被形容為“東歐小巴黎”。這座城市里,奧斯曼帝國的滄桑印記、法式風(fēng)情的浪漫余韻、拜占庭藝術(shù)的細膩肌理,與共產(chǎn)主義時代的莊嚴痕跡交織共存。它像一顆蒙塵的老寶石,唯有靜下心細細品讀,才能觸碰到那份深藏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民宿旁邊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白色教堂</p> <p class="ql-block">羅馬尼亞雅典娜神廟是一座氣勢恢宏的新古典主義建筑,建于1888年,該城市主要的音樂廳。建筑師是來自法國的阿爾貝加勒馬,致力于將建筑與音樂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神廟內(nèi)部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皇室宮殿內(nèi)坐落著羅馬尼亞國家美術(shù)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of Romania),其羅馬尼亞藝術(shù)區(qū)收藏了超過700件肖像畫、織錦和雕塑,堪稱國寶。另外,歐洲畫廊也展出了倫勃朗、格列柯和勃魯蓋爾等重要藝術(shù)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前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大樓,齊奧塞斯庫曾在這個場地發(fā)表過演講,隨后他被迫從樓頂逃離。</p> <p class="ql-block">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革命廣場</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布加勒斯特老城區(qū)是布加勒斯特的歷史中心區(qū),利普斯卡尼(Lipscani)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街和一個區(qū),從中世紀到19世紀早期,它是羅馬尼亞和華拉基亞最重要的商業(yè)區(qū)。它位于弗拉德三世建造的老王宮遺址附近。</p> <p class="ql-block">老城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斯塔夫羅波萊奧斯修道院Stavropoleos Monastery,被視為布加勒斯特最漂亮最重要的建筑遺產(chǎn)之一,教堂木質(zhì)大門和內(nèi)部的裝飾是由精美的木雕制成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布加勒斯特議會宮</p> <p class="ql-block">街區(qū)建筑</p> <p class="ql-block">老城街道</p> <p class="ql-block">圣安東尼教堂旁邊有一片古老的法院遺址。最初這里是弗拉德三世修建的,后來在布蘭科夫努大公時期擴建,并增加了一座華麗的宮殿。然而,19世紀連續(xù)的火災(zāi)摧毀了所有建筑。1967年至1972年間,考古挖掘發(fā)現(xiàn)了這些遺跡,并將其打造成了博物館。館內(nèi)展示了原始的15世紀城墻殘骸和宮殿寶座等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圣安東尼教堂是布加勒斯特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建于16世紀50年代瓦拉幾亞大公米爾恰·謝潑德的統(tǒng)治時期。教堂的守護神是圣安東尼,以保護兒童免受疾病侵害。教堂的來歷與一次火災(zāi)有關(guān),1847年布加勒斯特市區(qū)遭遇大火,監(jiān)獄內(nèi)部的教堂也被毀。但是,教堂里保存著一塊銀色的圣安東尼牌子,未受損害。這個奇跡讓人們更加信仰圣安東尼,故教堂以此命名,成為圣安東尼教堂。瓦拉幾亞大公米爾恰·謝潑德也安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特色井蓋</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歐母狼哺育雙嬰的雕塑,是羅馬起源的象征,也是羅馬尼亞人拉丁血統(tǒng)的標志。布加勒斯特在羅馬尼亞語中有森林和歡樂的雙重含義。</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部</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布加勒斯特大學(xué)</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海鷗公園</p> <p class="ql-block">海鷗公園雕塑</p> <p class="ql-block">布加勒斯特凱旋門</p> <p class="ql-block">布加勒斯特的凱旋門原名為“人民自由的凱旋門”,建于1922年,位于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中央廣場上。它象征著羅馬尼亞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勝德國并獲得獨立的勝利。 凱旋門的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新古典主義和摩爾人的特色,整座建筑高48米,寬25米,由巨大的花崗巖柱子和覆蓋金字塔形頂部的銅屋頂組成。在頂部,有一個大型青銅浮雕,展示了羅馬尼亞從德國和奧地利匈牙利帝國的統(tǒng)治下獲得獨立的場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