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作為鄰省,去過無數(shù)次運城,去過一次大槐樹,還去過最遠的平遙古城。很多次想去太原想去大同,每次看看地圖還有那么遠的距離就都最終放棄。這次內(nèi)蒙回來,說啥都要走走大同這條線。</p><p class="ql-block">8.6日一早從豐鎮(zhèn)出發(fā),很快就進入了大同地界。進入城區(qū)更是直接導航古城,而且是停車在網(wǎng)上推薦的太平樓附近,沒有收費,很不錯。</p> <p class="ql-block">雖然說是新修復(fù)的城門,看上去也挺不錯的。走馬觀花邊走邊看。</p> <p class="ql-block">先進的是法華寺</p> <p class="ql-block">法華寺內(nèi)院</p> <p class="ql-block">太平樓始建于明代,2017年復(fù)建。建筑呈正方形三層樓閣,重檐十字穿心門洞,四面懸掛"四海升平"等牌匾,與鐘樓、鼓樓等構(gòu)成古城景觀,承載和平繁榮祈愿。</p> <p class="ql-block">天下大同,大同的名字杠杠好。</p> <p class="ql-block">圍著轉(zhuǎn)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四海升平,每一面的寓意都好</p> <p class="ql-block">左手邊的天主堂建筑也不錯。大同天主堂(又名圣母圣心堂)是山西省大同市的重要歷史建筑,歷史可以追溯到1882年,當時傳教士在此設(shè)立了傳教公所,開啟了西方宗教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傳播。穿越時空,探尋中西文化交融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看到九龍壁小景點了,掃碼10元進入</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龍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區(qū)東街,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龍壁,被譽為"九龍壁之首",<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明代太祖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單面五彩琉璃照壁。它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九龍壁,比北京北海九龍壁約長一倍,建造時間早300年,比故宮九龍壁長1/3、早400年。</span></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由426塊五彩琉璃拼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壁體分為三部分:底部為琉璃須彌座,雕刻有獅、象、麒麟等動物圖案;中部為壁身,正面雕刻九條巨龍翻騰于云海中,使用黃、綠、藍等多種顏色的琉璃構(gòu)件;上部為廡殿式壁頂,正脊飾有凸雕蓮花及游龍。九龍壁前有倒影池,使龍在水中的倒影呈現(xiàn)動態(tài)效果。</p> <p class="ql-block">盡管代王府在歷史中被毀,九龍壁依然保存至今,并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多次修繕。它與北京故宮九龍壁、北京北海九龍壁合稱"明清三大九龍壁"。</p> <p class="ql-block">1965年被評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p> <p class="ql-block">一邊的代王府收費50元,沒進去。網(wǎng)上搜索: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建設(shè),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在遼、金西京國子監(jiān)的基礎(chǔ)上興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崇禎十七年(1644年),末代代王朱傳?[jì]被執(zhí),王府毀于大火,僅九龍壁幸存。有大小宮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間。其被譽為“小故宮”,是中國復(fù)建規(guī)模最大、復(fù)建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和陽街</p> <p class="ql-block">武定街,沒看明白,這倆建筑是模板還是其他啥意思</p> <p class="ql-block">沒有繼續(xù)往前走,錯過了華嚴寺和善化寺兩者都是4A級景區(qū)。</p><p class="ql-block">華嚴寺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佛教寺院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善化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同鐘樓位于古城區(qū)清遠街街口中心,與城東太平樓、城南鼓樓、城北魁星樓相應(yīng)。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2017年復(fù)建落成,是大同古城的重要地標和文化象征,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 網(wǎng)上資料:</p><p class="ql-block">○ 明景泰年間,鐘鈕斷裂,大鐘掉落損壞,時任大同總兵郭登命工匠就地鑄鐘。</p><p class="ql-block"> ○ 1951年,舊鐘樓因交通阻塞被拆毀,引發(fā)批評。</p><p class="ql-block"> ○ 2015年,依據(jù)梁思成先生的《大同古建筑調(diào)查報告》和舊照片啟動復(fù)建,2017年建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純陽宮位于大同古城鼓樓西街,俗稱呂祖廟、呂祖觀,因供奉"八仙"之一的唐代道士呂洞賓(名呂巖,道號純陽子)而得名。大同純陽宮是山西三大純陽宮的"北宮",與"南宮"芮城永樂宮,"中宮"太原純陽宮,處在一條中軸線上,南北呼應(yīng),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純陽宮廣場兩側(cè)有長生閣</p> <p class="ql-block">和玄天閣</p> <p class="ql-block">純陽宮外廣場建筑很有特色,一座巨大的石牌坊,與四座八角樓、中央戲臺組成一組精美而魔幻的建筑群。石牌坊雕梁畫棟,石刻相當繁復(fù),精彩異常。</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南邊的戲臺也很與眾不同,主樓為雙層歇山式建筑,通過兩座連廊直達東西兩側(cè)的八角樓,青綠色和黃色的琉璃瓦組成各種圖案,美輪美奐,讓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純陽宮正門。沒進去。</p> <p class="ql-block">路過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大同清真大寺是中國最早的伊斯蘭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現(xiàn)存建筑群為清代建筑。寺內(nèi)主體建筑禮拜大殿由四組殿堂組成,建筑面積490平方米,外觀飛櫓翹角,雄壯華麗,為典型的明清時期清真寺大殿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介紹,寺內(nèi)中軸線上由東向西依次為大門、影壁、邦克樓、泮橋、禮拜大殿、石雕影壁、西門,兩側(cè)有碑廊和配殿。南北兩路各有一座正殿,位于禮拜大殿兩側(cè)。南殿后方設(shè)有清真女寺。其建筑形式外形富于變化,既保持中國古典木構(gòu)建筑的風格,又具有阿拉伯裝飾風格。1981年2月24日,清真大寺列為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6月6日,清真大寺公布為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走到鼓樓,</p> <p class="ql-block">繞著轉(zhuǎn)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鼓樓東街</p> <p class="ql-block">位于鼓樓東街上的關(guān)帝廟,和文廟僅有一街之隔,俗稱大廟,因?qū)l腙P(guān)羽而得名。其主殿是大同古城里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元代建筑,并于200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主殿700年屹立不倒,國內(nèi)唯一元代關(guān)帝大殿,琉璃溢彩、斗拱飛檐,盡顯粗獷豪邁的元風古韻!</p> <p class="ql-block">關(guān)帝廟建筑坐北朝南,廟前廣場上,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座莊重而典雅的戲臺,平面呈“凸”字形,上有清代“演真樓”的牌匾,這座戲臺彰顯著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逢關(guān)羽生辰和廟會,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典,上演戲劇。</p> <p class="ql-block">當今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建有關(guān)帝廟,共四萬余座,而大同關(guān)帝廟的占地規(guī)模為“八大關(guān)帝廟”之一。除山西的解州關(guān)帝廟、河南的洛陽關(guān)林、湖北的當陽關(guān)陵三大關(guān)廟外,大同關(guān)帝廟規(guī)模與河南周口關(guān)廟比肩,比湖北荊州關(guān)廟、河南許昌關(guān)廟、福建東山關(guān)廟規(guī)模都大。</p> <p class="ql-block">大同關(guān)帝廟是大同唯一一座元代遺構(gòu),關(guān)帝廟大殿,武圣殿,在明清兩代也多有增建和修葺。</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頭,現(xiàn)代藝術(shù)氣息</p> <p class="ql-block">多姿多彩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時間原因,匆匆結(jié)束游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