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投到《香港文匯報》的一篇散文刊出后。我看到電子版,讓我一驚“我不識吾文?!?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3月15日,我收到一張《香港文匯報》廣州辦事處的稿費匯款單,金額200元。由于給這報投了好幾篇稿,所以一直不知道刊發(fā)了哪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收到匯款單的第二天,我特地花了半天時間,從3月15日往前,一期一期查《香港文匯報》的每期副刊。由于此報天天都有兩版副刊,查起來工作量特大,查到2025年1月1日依然不見其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在一寫作微信群。有人曬出刊有他作品的《香港仔》版頁。并說此報與《香港文匯報》是同一家報社,稿費是《香港文匯報》社廣州辦事處發(fā)放,每篇文章稿費200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情況與我的稿費單完全一致。我請求他幫我查一下,我上的是哪篇散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爽快答應(yīng)下來。我把我的基本信息發(fā)給他,他很快查出了結(jié)果,并把版面?zhèn)鹘o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著上刊文,并與投稿文一比較:原文1258字,上刊文698字,刪了一半。我再看征文啟示,要求600字以內(nèi)的微文,內(nèi)容和題材不限,編輯還是手下留情,還多保留近100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港媒使用繁體字。建國后,我們進行了好幾次簡化繁體字。我們對大多數(shù)繁體字不認識??粗娮影嫔系姆斌w字,我好陌生,由于寫完這文有半年多,對此文沒有印象。這是我文嗎?真是“我不識吾文“。只好找來投稿文,一句一句對,看看編輯改動了哪些地方。思考為何要這樣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習慣性地把上刊文與投稿文對比,并思考編輯為何要改動。每次對比,都是對自己寫作的一次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