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既是兌現(xiàn)去年旅游“格聶南線”的余緒,又是犒慰一年來心頭時不時涌起的沖動,在重慶最熱的時候,我們一行人又出發(fā)了。在甘南和川北,跟著心情走。揣一顆放牧之心,按逆時針畫圈,擁抱這一片神秘新奇之地。</p> 對話翠云廊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川北劍閣。從重慶出發(fā),近5個小時到達劍閣縣,因時間關(guān)系,果斷放棄劍門關(guān),選擇翠云廊。翠云廊是一段林蔭道。青石鋪路,古柏夾立,屬古金牛道。金牛道是古代蜀地北越秦嶺的五道之一。雖然因詩仙“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嘆詠名揚天下,流傳至今,但其中的翠云廊卻自成一格:遠遠望去,“古樹參天,連冠似云,青飄翠逸,蒼煙冉冉”;邁進廊里,漢魏烽煙、生態(tài)奇跡、文化大書,應(yīng)接不暇。</p> <p class="ql-block">廊因古柏而翠。古柏歷經(jīng)幾百上千,甚至兩千多年日曬風吹雨打,千姿百態(tài):樹身黝黑,樹皮皸裂或脫落,樹干又粗又大。它們?nèi)鐚m廷大柱直直矗立,如鋼骨壯漢錚錚挺拔,如神武力士背手向天,如牽手人墻聯(lián)袂成廊;樹冠高聳,翠云陰翳蔽日,籠出空蕩深蔭;虬枝蒼勁,或平展,或斜刺,或下掛;林間灌木地衣稀少,夏蟲鳴叫空蕩傳響。樹下石板大道幽靜,長滿青苔,蜿蜒著濕漉漉延申。</p> <p class="ql-block">古柏多以“三國”典故具名:一干三枝,結(jié)義柏;似聽似訴似對談,隆中對柏;高大粗魯,濃黑蒼蒼,張飛柏;刀斧殘樹,引阿斗遷洛避雨傳說,阿斗柏……遙見當時人旺事隆情急,硝煙翻滾,蛩音震響。相擁而立,枝結(jié)連理,夫妻柏;樹株遠看松,近看柏,果實外狀松,內(nèi)核柏,在劍閣首現(xiàn),劍閣柏;朱總司令巧解四川方言傳美談,“帥”大柏……,彰顯屬地人民生活的側(cè)影,畢綻蜀道文明發(fā)展的足跡,不是關(guān)口要道,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翠云廊卻能古柏蒼蒼,古道依舊,古韻悠悠,是何原因成就?是何原因延續(xù)?</p> 緬懷臘子口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從劍閣縣城出發(fā),計劃住迭部扎尕那景區(qū)附近。經(jīng)臘子口,進入甘南。和婁山關(guān)不光是一個“山關(guān)”一樣,臘子口也不光是一個“山口”。它是一條山谷,中間卡著一個口,臘子口實際上是一個“谷口”。</p> <p class="ql-block">臘子口戰(zhàn)役和血戰(zhàn)湘江、巧奪婁山關(guān)、飛奪瀘定橋齊名,首先是其險要。山谷快速下切,防守成居高臨下俯沖之勢,進攻卻是逆行向上仰沖之勢。山谷彎曲,山棱交錯,天然掩體,互相掩護。山谷窄小,幾乎都是兩面山腳相挨,極利于卡住防守。山谷綿長,長達數(shù)里幾乎都像這樣,若說一鼓作氣可攻關(guān),攻打臘子口則必須打下整個山谷,相當于要一鼓作氣攻下若干關(guān)。</p> <p class="ql-block">再說臘子口,近口處兩面山坡高陡,坡面懸崖突兀間插,最大的幾壁,陡到一石穿天,軍隊無法橫過。到口處更是整壁懸崖,摩天矗立,內(nèi)凹抵近,猶如鐵門卡口,口實際上就成了懸崖夾著的一條窄縫。本來險絕到了極點,不想門內(nèi)口處,眾多山溪匯成一條湍急的河流,橫沖直撞飛奔而出,成為門口處一道天然守衛(wèi)。</p> <p class="ql-block">天險之外,還有人險。國民黨守軍,在臘子口內(nèi)倚門磊成石頭碉堡,炮打不著,槍打不爛。碉堡射孔正對隔河對面來路,成犄角守護,防守在暗處進攻在明處,進攻的紅軍還在隔著溝隔著河尋找目標,自己卻在敵人的槍口下明明擺擺。真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路上,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不計其數(shù)。臘子口戰(zhàn)役榜上有名,絕非浪得。紅軍再次使用了攻打婁山關(guān)的巧妙戰(zhàn)術(shù),在正面佯攻,悄悄派出小股戰(zhàn)士,冒著被擊落的危險,猿猴一樣攀巖繞道敵人后方山坡上,前后發(fā)起攻擊,取得勝利。紅軍付出了聰明智慧,付出了大無畏精神,悲痛的是,還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才是臘子口戰(zhàn)役出名的最主要原因??粗锉みz跡,走著紅軍偷襲路徑修成的棧道,當年戰(zhàn)斗的那種慘烈,還在腦海中一幕幕痛心地浮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臘子口有紅色教育基地和旅游勝地兩種身份。雖然松杉挺立,彩林燦爛,涼風拂谷;夏天避暑,秋天賞葉;還有后來修的橋梁溝通兩岸。景色美麗,倍感舒服。但比起廣場上火炬一般的紀念碑帶給人心靈的震顫,還是黯然失色。至于特殊時代留存下來的標語,則是又喜又憂,又敬又失。</p> 陶醉措美峰 <p class="ql-block">措美峰,是西秦嶺的第一高峰,有小扎尕那的美譽,也有人說景色勝過扎尕那。不過說是途經(jīng)點,開進去也至少2個小時。該地位于迭部尼吉巴村,現(xiàn)在還算不上景區(qū),路上碰見,還在加緊建設(shè),沒有對外開放,大家好奇。不想我們捷足先登,卻吃上一頓驚喜的旅游大餐。</p> <p class="ql-block">開始平常,遠峰灰暗光禿,山下松柏茂林;小溪流水、溝壑翠綠、牛羊散放、路旁瑪尼堆、山麓藏式寺廟,和去年出游川西所見無二。</p> <p class="ql-block">汽車上行到了半山腰,樹林依然茂密,郁郁蔥蔥;山峰變近,四面林立;塔形的松杉和尖銳的山峰,齊刷刷比勢向天。山谷深深,河溝礫石遍布,流水嘩嘩,好一個清幽涼爽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海拔三千米過后,樹林開始稀疏,山體開始裸露,到后來樹林止步,山峰勁裝繼續(xù)向上。有的披銀色,有的披玄色,有的披紅色,或昂首鉆進云霧,或直接刺向天空。車上的人都“耶”地驚呼,指南針一測,3900多米,回望來時山峰,俯身于腳下;峰下山谷細如絲線,繞行山腳。抬眼望山尖,還在云霄里。山風在山尖石巖間吹拂亂撞,嗚嗚吼叫;雪水融化的瀑布,從懸崖上嘩嘩飛下來。</p> <p class="ql-block">攝影愛好者,快門咔咔響。忘記了可能高反,也不再怕高巖,生怕美景轉(zhuǎn)瞬即逝。握手的、靠身的,貼身的,雙手展開藏族舞姿“亞克西”的,單手橫遞“剪刀手”的,笑意洋溢,神采飛揚。忽然有人大喊“你看”,大家順著手指看過去:明亮的太陽光透過云層,忽隱忽現(xiàn),照在遠遠的彩色山巖上;白巖呈現(xiàn)日照金山的美景,紅巖顯出火苗閃閃的爐紅,巖下稀疏林草,巖上云霧鎖峰;這情景令人想起南天門,彷佛從云霧鉆上去,便是“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的仙境——天宮。</p> 驚嘆扎尕那 <p class="ql-block">帶著陶醉的心情,在迭部縣城美美睡了一覺,第三天行程安排:穿越洛克之路,打卡扎尕那景區(qū)。“世界的扎尕那”,這是玩笑?還是真實?扎尕那不言,只把各式各樣的山遞進我們的眼簾:如饅頭、如窩頭的弧形山,如槍尖、如鏢頭的尖頂山,如屏幕、如石梁的平頂山,如犬牙、如碰頭的連峰山……有的山,肩上扛著山;有的山,懷里擁著山;有的高山,帶一群矮山……更有山上突兀地聳立一塊兩塊石頭,似乎稍稍一碰石頭就會滾落的怪山。</p> <p class="ql-block">汽車盤旋上山,眼花繚亂中,極力構(gòu)想扎尕那的模樣。從資料得知,扎尕那本意是石匣子或石盒子的意思。西秦嶺進入甘南,嶺中有一條山脈叫迭山,扎尕那就是迭山之上由石峰環(huán)繞而構(gòu)筑成的一個狀如石匣子的地方。石匣子長近五十公里,分布著雪山、峽谷、森林、草甸、村落,寺廟等景觀,具有“云端仙境”“上帝伊甸園”美譽。</p> <p class="ql-block">睜眼細看,幾乎所有的高山,都是禿頭山。原來,這些山是石灰?guī)r,又是地質(zhì)時期的冰山,經(jīng)過了大自然洗禮鍛造。形狀上有雕塑感,嶙峋峭拔;顏色上有澆鑄感,灰黑冷寂;質(zhì)地上有碎裂感,凹裂凸斷;神情上有堅毅感,昂首挺立;氛圍上有童話感,城堡高塔,有仙界感,林立孤絕。禿頭山身下一層碎石交錯,再往下便是滿坡滿谷翠綠草甸、青綠樹林交錯。整體看來,非常象一幅幅淡墨染色的山水畫。</p> <p class="ql-block">汽車爬上了三千米的高度,現(xiàn)在達日觀景臺俯瞰,山谷一下子變得寬大。扎尕那人的先輩,幾百年前選取光蓋山南麓可以俯瞰整個扎尕那的風水寶地,塑白塔,鑄金頂,描繪色彩斑斕的經(jīng)廊,搭起回旋上下的走廊,修建拉桑寺,請來釋迦牟尼、宗喀巴、彌勒佛供奉,構(gòu)建起自己的精神中心和朝覲圣地,轉(zhuǎn)經(jīng)筒的轆轆聲、牛皮鼓的咚咚聲、叩長頭的匍匐聲,交織出他們思想認識和道德境界的穹廬。</p> <p class="ql-block">朝陽照耀大地。有的山黑白分明,有的山金光披身,有的山藍黛靜默,有的山嫩綠爽眼,有的山反射小片兒小片兒的暗紅。云彩知趣,都在山的后方天空,或緊身如雪點綴秀美,或棉桃滿天懸掛壯美,或舒臂似紗輕籠柔美。白霧盡職,有時籠罩山尖,有時繚繞山脊,有時漂浮山谷。扎尕那養(yǎng)在深閨的這等絕美極美,外國人洛克發(fā)現(xiàn)了它,驚嘆亞當夏娃生錯了地方。它不但是世界的扎尕那,更是世界少有的扎尕那,怕還是世界唯一的扎尕那!一股自豪涌上心頭,我們精神振奮,信心滿滿。</p> <p class="ql-block">心思定了,行為就定了。在拉桑寺附近,先人們由低到高、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修建起四個自然村寨。把藏寨民居、牦牛綿羊、青稞蟲草、牛糞炊煙、酥油馨香構(gòu)成的寧靜秀美的生活圖景,描繪在雪山圍欄、石林鑲邊、草甸鋪氈、山林刺繡的絢麗底版上。</p> <p class="ql-block">東哇村海拔最低,在四個自然村寨中最重要;距離拉桑寺最近,佛事活動的聲勢影響最大。清幽環(huán)繞,串珠雪山、瀑布、峽谷、仙女湖、仙女灘的小溪穿村而過,清澈無比的溪水,帶來天堂的純潔和冰涼。稍高的業(yè)日村,坐落在層層坡梯上,坡梯既象種植青稞的梯田,又象栽滿茶樹的茶梯。坡梯地況,造成整個藏寨也一梯一梯,早上升起的炊煙也一梯一梯的,恍若濃濃的江南田園風光。再高一些的是達日村,達日村的高度,上可以平視云海和太陽升落,下可以收羅扎尕那全景,自然風光和藏族文化深度融合,成為攝影和打卡的最佳位置。最高代巴村,靠近石林和雪峰,觸動游覽者的高原之感和探險之欲,夏季牧場的明麗和冰川遺跡的冷艷組合成一道撞色的漂亮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囿于拉桑寺的高度,藏民對“山神涅甘達洼用拇指摁開群山造就扎尕那”的神話深信不疑。就是“站起來”了,也仍然沿襲著原始的農(nóng)林牧復合業(yè)。改革開放,尤其是西部大開發(fā),“風貌搭臺,旅游唱戲”,春風刮出了這顆旅游明珠:修建公路貫穿扎尕那,建造棧道連接各藏寨,搭起觀景臺瞭望絕色景,掀起扎尕那羞答答的蓋頭……</p> 繼續(xù)洛克之路 <p class="ql-block">游覽扎尕那,結(jié)束在北門——光蓋山埡口下面。其實,扎尕那和洛克之路,有一段握手式重疊。還在扎尕那的東洼村,正穿洛克之路便開始了。但要走完洛克之路,至此還早。往上翻過埡口,公路變成無信號、無鋪裝的坑洼路,我們開始了美景爛路的苦樂游。</p> <p class="ql-block">一個小上接著一個大上,走了五六公里,上到了海拔四千余米的埡口觀景臺。這是洛克之路的最高觀景臺,處在橫插過來的一個山嶺上,基本上正對著一個深遠的山谷。順谷望去,蒼茫一線白色山嶺,雄偉壯觀,路人說叫迭山橫雪。據(jù)說,眼力好的人,站在觀景臺,可以找出我們曾經(jīng)游覽過的西秦嶺最高峰——措美峰。山谷兩側(cè)的山峰,基本保持扎尕那的風格,但林地稀少了。</p> <p class="ql-block">埡口有“洛克驛站”,供人們作短暫的休息,你可以在這里來一杯洛克咖啡。經(jīng)幡拉成山形,風吹獵獵響。這是一個景色分界點:望去滿眼碧綠,山坡草甸油亮,山麓草色清幽,偶爾出現(xiàn)大樹,也長得茂盛。最奇的是山,形狀上象扎尕那“突兀地聳立一塊兩塊石頭”,但這里是從綠油油的山上冒出來,石頭也“慈祥”不顯“猙獰”,令人一再聯(lián)想起復活節(jié)島上的石像。</p> <p class="ql-block">公路彎來折去,一個勁地下,彷佛是把山攔腰鑿出的,公路上邊是泡虛虛的懸崖,下面也是泡虛虛的懸崖,還有一個地方,硬生生削去半邊小山。天藍云白沒有變,地上的景色漸漸變化:山谷一側(cè)連綿的迭山依舊,一側(cè)草甸則光滑如茵。汽車走的是草甸這一側(cè)山坡,彷佛行小舟進在綠色的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公路繼續(xù)向下,山谷草深樹長,樹林一叢叢或一片片兒多起來。終于下到了山腳,植被好得不差南方。公路變得又寬又平,揚塵也小了。開了一陣,我們終于到達洛克之路的終點扎古錄鎮(zhèn),大家開始美美享用午餐。席間談到沿途美景,還特別談到險情。我們兩個車路上都出了狀況,一個抱死剎車盤,一個剎車失靈,大家都感到美中不足。好在兩個司機都是老手,臨危不亂,應(yīng)對正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