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炎黃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炎帝神農(nóng)氏與黃帝軒轅氏的并稱,炎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象征與文化認同符號,“炎黃子孫”早已融入華夏兒女的血脈,早已成為凝聚海內(nèi)外華人的精神圖騰。</p> <p class="ql-block">作為炎黃子孫,近幾年我們先后祭拜過炎帝陵、黃帝陵,造訪過炎帝故里。今年的暑期自由行又游覽了神農(nóng)祭壇和黃帝故里,為炎黃文化游畫上了句號。</p> <p class="ql-block">炎帝是中華民族偉大的人文始祖之一,他為華夏民族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中華農(nóng)耕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炎帝的功德涵蓋了人們吃、穿、住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他的人品也為后世所敬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炎帝故里</b></p><p class="ql-block">關于炎帝故里,存在幾種不同的說法,但學術界認可度最高的是今陜西省寶雞市。在距今約5000年前,寶雞渭水流域的姜水,生息著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姜炎族,誕生了一位偉大的人物,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p> <p class="ql-block">碑林中的名人題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華夏第一陵——炎帝陵</b></p><p class="ql-block">炎帝神農(nóng)氏位列三皇五帝中三皇(伏羲、女媧、神農(nóng))之人皇,炎帝陵被稱為“華夏第一陵”。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生于寶雞渭水支流的姜水(今“清姜河”),因辨別藥性,誤嘗“火焰子”(亦稱斷腸草)而歿,葬于今陜西省寶雞市南的常羊山上。</p> <p class="ql-block">關于炎帝陵的出處也存在幾種不同說法,但無論哪處炎帝陵,都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圖騰符號是數(shù)百個家族姓氏</p> <p class="ql-block">炎帝大殿是祭祀神農(nóng)炎帝的主要場所,每年七月初七日(炎帝祭日)和正月十一(炎帝生日),都要舉行祭祀活動,表示崇敬并求保佑。</p> <p class="ql-block">陵墓通道兩邊為歷代帝王塑像</p> <p class="ql-block">百家姓氏圖騰始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神農(nóng)壇</b></p><p class="ql-block">神農(nóng)壇(也稱神農(nóng)祭壇)位于湖北省神農(nóng)架林區(qū)木魚鎮(zhèn)南部,是神農(nóng)架旅游區(qū)核心的人文景觀,為紀念華夏始祖炎帝神農(nóng)氏而建。</p><p class="ql-block">神農(nóng)祭壇是國內(nèi)目前最大的祭祀炎帝神農(nóng)氏的祭壇,依山就勢,氣勢恢宏。神農(nóng)壇是一個集中展示神農(nóng)始祖業(yè)績與功德、突出尋根祭祖的人文景區(qū), 集中展現(xiàn)了神農(nóng)氏“嘗百草、教稼穡”的功績。</p> <p class="ql-block">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華夏民族的第一位古帝,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首,被尊祀為“人文初祖”。歷史記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黃帝故里</b></p><p class="ql-block">黃帝故里是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的故鄉(xiāng),目前學術界對其地理位置存在多種說法,其中河南省新鄭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等機構認定為黃帝出生地,是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從北至南依次有拜祖廣場、故里祠、中華姓氏廣場區(qū),構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塊,讓人們在游覽中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下第一陵——黃帝陵</b></p><p class="ql-block">黃帝陵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鎮(zhèn),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當真是一塊風水寶地。2006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4年8月,黃帝陵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景區(qū)由軒轅廟和山上的黃帝陵墓組成。</p> <p class="ql-block">走過軒轅橋,攀登95級臺階就到達軒轅廟,寓意黃帝“九五之尊”,至高無上。</p> <p class="ql-block">軒轅廟內(nèi)西側(cè)有一棵古老的柏樹,相傳為黃帝親手種植,距今5000余年,稱“黃帝手植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p> <p class="ql-block">軒轅廟內(nèi)東西兩側(cè)碑廊記錄了歷代祭祀黃帝的詩文。</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主席的祭黃帝陵文</p> <p class="ql-block">蔣介石題字</p> <p class="ql-block">沿中線行走,穿過祭祀廣場就看到巍巍矗立的軒轅殿,殿中立著軒轅黃帝像石碑,每年清明的祭祀大典都是在這舉行。</p> <p class="ql-block">大殿后山上有黃帝的衣冠冢,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黃帝陵古柏群,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8萬余株,千年以上就有3萬余株,還有近些年國家領導人和社會知名人士種植的。</p> <p class="ql-block">炎黃為華夏文明的起源、中華民族的始興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其功績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千百年來受到了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的敬仰和崇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