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加入嶗山合唱團已經(jīng)8個年頭了,除去三年戴“口罩”,實際也就是5年多點。掐指一算,距離團規(guī)的72歲退團年齡還有一年?;仡^一看,時間過的鋒快,家里學過的紙質(zhì)歌譜摞起來大概有20厘米厚,唱了七八十首歌曲,受到了七八位老師的教導(dǎo),結(jié)識了七八十位歌友,享受著音樂魅力的熏陶,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是個挺大的事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是合唱團生活中的黃金學年,老年大學高校長“三顧茅廬”,請來島城的著名音樂人姜淮教授給我們講課當指揮,我們享受了一把“本科生碩士生”的待遇。其間,領(lǐng)教了姜老師教學的風格、風采,同學們在那段寶貴的時光里,浸潤在音樂的海洋里,就像滾在油鍋里油條,努力把自己炸成金黃色。歌聲就像大草坪上的小草,在園藝師的精心照料下,不竄不冒,均勻地成長,給人一片養(yǎng)眼的綠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些天,有幸獲得歌友張文麗等制作的由姜淮老師指揮,王琳鋼琴伴奏的4段課堂演唱錄音配畫。時隔5年,聽來十分激動。我想說,那是合唱團的一段超發(fā)揮時期,我想說,這些歌曲5年后的我們也未必能夠唱出當時的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姜老師傾注了心血,同學們努力的結(jié)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美篇”只允許上傳兩個視頻,另外兩首只有再發(fā)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次感謝現(xiàn)場錄音以及后期制作的張文麗等團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