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就到過前門大街,那時是秋天,有工作之便也是慕名而來,帶有一種探索古都文化的莫名,從前門箭樓那里往里走。走得也不很遠(yuǎn),右拐向西,進(jìn)入大柵欄那條街,到同仁堂而回。</p><p class="ql-block"> 東西也買了,“京八件”帶一瓶菊花白酒,拿回去跟夫人諞一諞。這一次來,發(fā)現(xiàn)前門大街有了不小的變化,樹影婆娑,人流如織,由于改為步行街,僅有一輛老式有軌電車象征性開行,感覺街面寬了許多。夫人已67歲,估計把京八件菊花酒這些早忘了,看到老北京糖葫蘆那個興奮勁兒,卻能讓人想到六七歲的孩子。還有老北京炸醬面,我在杭州就問過她,到北京吃點(diǎn)什么?她說吃炸醬面。我說這就是個百姓飯食,意思是你不妨說個名館子,全聚德什么的。全聚德這條街上就有。老字號仍舊很多,東來順、紫光園、瑞蚨祥、內(nèi)聯(lián)升等。老北京茶歌中說,“喝茶你自個兒的取來嗨哎,管了盛兒不管送……”他們說這就是個施茶的歌,所以有“管盛不管送”的唱詞兒。老北京很幽默,“管盛”,這說的是不是油茶?炒面以開水沖出,講究點(diǎn)的加點(diǎn)兒配料,青紅絲什么的,沖上一碗你自己端去慢用。當(dāng)然,更大的可能就是大碗茶,舀子盛好了,散裝啤酒般一碗碗擺那兒,取用自便。我這么猜想著,于猜想中心中浮現(xiàn)一層親切感。</p><p class="ql-block"> 施茶現(xiàn)象現(xiàn)在好像沒有了,但這個老底子的老北京茶歌,卻唱出了老北京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上這是正陽門,而正陽門包括城樓與箭樓,“前門樓子九丈九”這說得是城樓,不含城臺的,不含城臺為九丈九,是這么個算法。說到箭樓,大家都知道,就是香煙殼子上那個。位于北京中軸線上,前門大街由前門箭樓至天橋路口,長840米,為寫這個作品我也是認(rèn)真了,手機(jī)上一個勁兒地翻,知道這個位于正陽門外的前門大街自明朝那會兒逐漸發(fā)展起來,大街兩側(cè)逐漸出現(xiàn)鮮魚口和珠市口等集市,鮮魚口主要經(jīng)營北京特色小吃美食,珠市口為日用百貨雜物等。明嘉靖后,大街兩側(cè)又出現(xiàn)了各地的會館,舉人們經(jīng)常到街上購物或是飲酒作樂,使前門大街更加熱鬧。到明萬歷年間,大街及兩廂店鋪已達(dá)1078家,正陽門外已然成為當(dāng)時最繁華的街市。</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清軍入關(guān)后施行“滿漢分城之制”,漢人無論官員或百姓,除朝廷允許之外,一律遷往外城。漢族官員大多聚居宣武門外,參加科考的舉子們則主要旅居前門大街以西的會館?!胺殖侵啤卑汛罅咳丝谕葡蛲獬?,購買力隨之聚集到前門大柵欄兩廂。據(jù)《宸坦識略》記載,亁隆年間,前門大街“東邊市房后有里街曰肉市,曰布市,曰瓜子店”,“西邊市房后也有里街曰珠寶市,曰糧食店,南至豬市口”。這時的前門大街,從一條大道變成了三條街,之前的席棚之房也逐漸改建成磚木結(jié)構(gòu)的正式商業(yè)用房,絕大部分的老字號在這一時期涌入前門大街,如全聚德烤鴨店,永安堂藥鋪,都一處燒麥館,一條龍羊肉館等。萬商云集,民國時期低低落落的雖有衰相,前門大街終于成為名副其實(shí)的“天下第一街”。</p><p class="ql-block"> 至此,通過Al補(bǔ)課,我對“正陽門外”或“宣武門外”這些年代感厚重的地點(diǎn)或地域之名,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p> <p class="ql-block"> 我們過來時已是中午十一點(diǎn)多,站入口牌坊那里拍照效果不是很好,于是轉(zhuǎn)身去看街上的樹,樹有樹影,有樹影,這事就有救。前門大街上的行道樹是槐樹,王蒙于1979年在《夜的眼》中也寫過一句,“街道兩端,光河看不到頭,槐樹留下了質(zhì)樸而又豐滿的影子?!彪m然寫的是北京入夜亮燈時分的情景,卻能印證,在北京,以槐樹做為行道樹的街道很多,比如國子監(jiān)街、南池子大街、北池子大街。中午拍人物照不太好拍,在街拍方面我還是有些把握,上面第一張為吹糖人的照片,拍了有五六張,這是其中一張。你說這種照片也是尋常,外地仿古街上隨便拍拍就有。的確,是,可也不是。一開始我也是這么想,可是……知道趙麗蓉老師那句“宮廷玉液酒”嗎?在這里,這叫“老北京吹糖人”,是正規(guī)手藝,懂不?</p><p class="ql-block"> 下面這一張“同升和”,也是老北京一等一的制鞋老店,創(chuàng)始于1902年,自天津老城北關(guān)的估衣街發(fā)家。最初以生產(chǎn)千層底布鞋為主,1929年,為順應(yīng)市場開始生產(chǎn)皮鞋。1932年,王府井老店開業(yè),開始了他們在北京的輝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但是,不知您注意到?jīng)]有,我前面說過一個“也是”,“也是老北京一等一的制鞋老店”。那么另一家是誰?在我這里,是誰不重要,重要的電視劇《大宅門》中也提到了它,這就是內(nèi)聯(lián)升。</p><p class="ql-block"> 內(nèi)聯(lián)升始建于1853年(清咸豐三年),創(chuàng)始人趙廷武清縣人(也是天津),他早年在北京一家制鞋作坊學(xué)做鞋,由于悟性極高,很快便學(xué)得一身好手藝。在積累了豐富的客戶人脈和一定的管理經(jīng)驗(yàn)后,趙廷決定在京自立門戶。那么好,故事可以開始了,在電視劇《大宅門》第三十集中,白景琦一不注意,他的馬吃了包子鋪八籠包子:</p> <p class="ql-block"> ?。ù藶閯≌眨?lt;/p><p class="ql-block"> 所以他這個事兒,這回有戲了。</p><p class="ql-block"> 先看白景琦,“不慌不忙,丟給小老板一塊大洋,緊跟著一句,‘不用找了’。老板激動地說:‘這位爺,您的牲口什么時候餓了就上我這兒來啊?!缓笤阢暽?,白景琦與對面趕車過來的鄭老屁因互不相讓,打了一架(鄭老屁想起來沒?趙小銳,水滸傳中演李達(dá)那個)。眼看‘媳婦給做的新鞋弄臟弄壞了’,打架很豪橫的鄭老屁卻哭了?!庇谑呛竺婢陀辛税拙扮鶐о嵗掀ㄈ?nèi)聯(lián)升買鞋的事。</p><p class="ql-block"> 按劇中劇情,內(nèi)聯(lián)升的伙計很雞賊,哄鄭老屁兩塊光洋一雙的布鞋一氣買了六雙(戲份買賣,這個不必認(rèn)真)。白景琦在當(dāng)時現(xiàn)下也是一時手緊,但他一咬牙,認(rèn)了。這樣,不打不相識,白景琦跟鄭老屁算是有了交情?!袄掀ㄒ惠呑硬怀闊煟毁€錢,沒看過戲,沒看過電影,后來在大宅門上班很多年,連天橋都沒去過”??催^這幾句想過來沒有,為什么會有一句“連天橋都沒去過”?這里是實(shí)打?qū)嵉貙?,大宅門原型,即位于大柵欄的同仁堂:</p> <p class="ql-block"> 大柵欄主街為東西向(照片中看到的這是條支路),瑞蚨祥就在這條街上,東來順也是。東來順門口站一伙計,瓜皮小帽帶清末那打扮,手中一把張開的巨大的扇子,上寫“天下第一刷”的字樣。我在他不遠(yuǎn)處,看好一角度打算手拍一張,伙計卻很調(diào)皮地用扇子把臉遮了,事實(shí)上,他大半個人都讓這把扇子給遮住了。我就站那兒等,等的功夫并不大,站那里琢磨他們這店名——“東來順”這個店名的由來?!白蠚鈻|來”這層意思我知道,可走到這個街上,這是個東西向的街,是由前門大街那邊拐進(jìn)來,由東向西這么個走法兒。東-來-順,這不是越走越順嗎?</p><p class="ql-block"> 想到這里,我對大柵欄這條主街的好感又增加了一成。</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吃涮肉的名店還不至一家,南門涮肉(東單店)我早年間也去過,北京人好客,業(yè)務(wù)上請過一次。羊肉涮鍋,而且是一人一鍋,芝麻醬、韭菜花、腐乳、辣椒油這些任選,選好后在小碗里攪勻,肉涮得嫩嫩的,就用這種蘸料,邊蘸邊吃。在這之前,我是不吃羊肉的,他們說你盡管吃,不膻。試著吃了幾筷子,果然如是。還有白酒,白酒是二鍋頭,大冬天用個三兩四兩,一個字,爽!這回我們沿大柵欄的主街一直往里走,看到有賣吃食的店家,也隔門往里望一眼。一直走到慶豐包子鋪那地方,知道這是名店,便走了進(jìn)去。店堂里相對寬敞,也很整潔,大熱天里綠豆粥有,大蔥肉的籠包也有,這應(yīng)該是北方吃法兒。夫人南方人,說好了的,一人一份炸醬面。炸醬面雖然北方,換個說法兒,老北京炸醬面,那就得另說。四十五元一盤的牛肉也來一盤,一瓶精釀啤酒。他們這個店有空調(diào),啤酒來一口,再來幾片蘸料牛肉,有吃有喝,喝到最后居然有了駱駝祥子當(dāng)年那感覺。你說噢,祥子不就拉洋車那個嗎?四十五元一盤的牛肉,還有啤酒,就能一個勁兒往下造?我說這你就不懂了,啤酒那時沒有,老北京還不興這個,但拉車的肉要吃,豬頭肉什么的,或者來碗鹵煮。散裝白酒打酒壺里,酒壺藏載客的座位底下,中午頭上得空,那必須得吃點(diǎn)喝點(diǎn)。不然下午來一客人,讓你從東城拉西城,你不吃點(diǎn)好的,墊瓷實(shí)了,半道兒上弄個腿發(fā)軟,以后再上哪兒找飯轍去?還有炒疙瘩,王蒙在《風(fēng)箏飄帶》里也有提到。</p><p class="ql-block"> (感謝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