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人筆下的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代文人的筆下總是落著不同的雨,而落在宋詞里的那些雨,更是平添出了許多哀愁。</p><p class="ql-block">“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边@場雨是蘇軾的豁達;“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边@場雨是陸游的獨愁;“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fù)挑燈夜補衣?!边@場雨是賀鑄對亡妻的懷戀。</p><p class="ql-block">那一場場雨落下,不僅是詞人孤獨的天涯羈旅,顛沛流離的坎坷際遇,和親人陰陽兩隔的凄楚,更是歷史留給后人的一場場潮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蔣捷的《虞美人·聽雨》</p><p class="ql-block">初讀宋代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只覺唯美,并不解其中深意,而今既希望自己讀懂,又希望自己不懂,只因這短短的56個字,不僅寫盡的是他一生,道出的也是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少年的春風(fēng)肆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少的那場雨,是少年的春風(fēng)肆意?!吧倌曷犛旮铇巧?。紅燭昏羅帳”,多么瀟灑肆意,都說青春是最好的調(diào)色板,青春里的少年可以任意地沉酣在自己的夢里,可以張揚地去愛這個世界,去宣誓自己的志向報復(fù),如孟郊一般“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币参磭L不可。</p><p class="ql-block">青春的底色本就是多姿多彩,隨意的去描摹都會成為后來的我們怎么也作不出的畫,所以,都說,年少的那場雨也是我們不諳世事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壯年的百折千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壯年的那場雨,是我們一生的百折千回,“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不知道為啥,過了而立之年,每每讀到這里的時候,就莫名的添了幾絲難過,惆悵,可能是年齡賦予了自己更多的人生角色,也可能是這詞中之景,增加了這場雨的厚重感和濃濃的愁緒。</p><p class="ql-block">孤零零的客舟,落群找不到隊伍的大雁,寒冷蕭瑟的西風(fēng),觸景生情,這每觸一景,心中的孤獨、愁緒便油然而生。行止壯年,我們的夢想壯志卻慢慢在歲月中消磨,這何嘗不是成年人的無奈和苦澀。</p><p class="ql-block">我曾經(jīng)想象過,30歲的自己會是個什么樣子的?40歲的自己又會是什么樣子的?是已經(jīng)擁有了屬于自己滿意的人生,還是在生存與生活里漸漸失了最初的模樣。而今,一步步走來,痛苦有之,歡樂有之,歲月給饋贈,既可恨亦可親。</p><p class="ql-block">這場雨,我們本可以只做旁觀者,卻漸漸的在這雨聲中成了聽雨的人。所以才會有辛棄疾的“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l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暮年的超脫沉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暮年的那場雨。是老者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岸衤犛晟畯]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痹娙诉€是聽雨,心境卻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當(dāng)她也“鬢已星星也”的時候,在一生的歲月洗禮里,也開始學(xué)會了放下和釋然,放下那些舍不得卻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放下那些投射在孩子身上的盈盈希望,放下了對自己不滿意生活的計較,也放下了人生給予的苦難和歡愉,像蔣捷一樣“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階前的雨,管你下與不下,人生的事管你來與不來,內(nèi)心早已波瀾不驚。</p> <p class="ql-block">記得母親常和我說的一句話,“人這一生啊,大小好壞都是命”,每當(dāng)這時候,我總是笑著說她迷信,前段時候還用哪吒里的臺詞開玩笑回她“我命由我不由天”,她總是笑,從不反駁,只說以后我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今,再讀蔣捷的《虞美人·聽雨》,我開始明白或許不是母親迷信,不是她信命,她也曾擁有青春飛揚的少年時光,有自己的夢想,自己想過的人生,也有自己的青年時候,為生活,為家庭,為孩子奔波受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過來人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是再讀這首詩的時候,我開始理解了什么是“過來人”,我們在不同的人生軌跡上,逐漸的成為各種人生角色的“過來人”,壯年和垂暮的我們或許還能聽到少年的那場雨,卻再也不會有少年的那種心情,所以才會有劉過的“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這是人這一生成長的代價,人生里年少的這一個站,是注定買不到回程的票的。</p> <p class="ql-block">忘記了是在哪個地方看到過,說,人到中年的時候最是容易回憶過往,那種孤獨,惆悵,懷舊會時時涌上心頭,反而時至暮年的時候人生的種種都釋然放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寫到最后,愿不管此刻行走到人生哪個階段的我們,走過這一生的時候都能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終都能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p> <p class="ql-block">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