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11月出生于山西昔陽,為紀念抗戰(zhàn)勝利、昔陽解放,其父為其取名為凌解放。父母為昔陽縣政府官員,隨著國共內(nèi)戰(zhàn)的進展,兩歲時隨父母過黃河南下,輾轉(zhuǎn)河南各地。1948年11月,凌解放三歲時,解放軍占領(lǐng)南陽(毛澤東主席曾親筆為新華社撰寫《中原我軍占領(lǐng)南陽》電文),父母留在南陽任職,凌解放隨父母定居南陽。</p><p class="ql-block">二月河1980年起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并成為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著名歷史小說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優(yōu)秀專家,代表作品有《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p><p class="ql-block">二月河于2000年獲評最受海外讀者歡迎的中國作家,其作品《雍正皇帝》于1996年獲河南省第二屆優(yōu)秀文藝成果獎,于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p><p class="ql-block">二月河是中國共產(chǎn)黨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被譽為“南陽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15日凌晨,二月河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1 “學渣”心中的“將軍夢”</b></p><p class="ql-block">凌解放小的時候,因父母忙于工作,平時無暇顧及他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常獨自一個人在家,養(yǎng)成了無拘無束的性格。上課時不專心聽講,活潑好動,字寫得歪三扭四,缺胳膊少腿,常逃課<span style="font-size:18px;">跑到河邊摸?抓螃蟹,</span>學習成績總是班級墊底,曾有過小學留級一年,初中留級一年,高中留級一年的三次留級的“學渣”經(jīng)歷。在大人的眼中,凌解放屬于頑皮不聽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學習成績墊底的凌解放,卻對中國四大名著“情有獨鐘”,對《三國演義》、《水滸傳》、《?游記》、《紅樓夢》愛不釋手。在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幻想著有一天能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把自己的“將軍夢”變?yōu)楝F(xiàn)實。</p><p class="ql-block">1968年,23歲的凌解放應(yīng)征入伍,成為解放軍某部的一名戰(zhàn)土。凌解放腦子里裝的是“將軍夢”,每天干的卻是打坑道、挖煤窯的工作,條件非常艱苦,可謂九死一生。但凌解放一直堅持閱讀的習慣,常常打著手電在被窩里看書,是團里有名的“書蟲”。后來,他被調(diào)到團里當通訊員,負責辦黑板報,有一篇稿件還被《解放軍報》刊發(fā),凌解發(fā)一時聲名大振。</p><p class="ql-block">二月河轉(zhuǎn)業(yè)回到南陽市委宣傳部當干事。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開水、拿報紙、接電話、喝茶看報。他坐不住了,開始研究一直熱愛的《紅樓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8年,33歲的</span>凌解放最終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將軍夢”,結(jié)束了十年的軍旅生涯,脫下軍裝,轉(zhuǎn)業(yè)到原南陽市委宣傳部工作,從宣傳干事做起,從副科長干到科長。但凌解放不滿于“一杯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現(xiàn)狀,耐不住寂寞的凌解放受當時“紅學熱”的影響,又對研究《紅樓夢》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2 從“將軍夢”到《紅樓夢》研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正讓凌解放走向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是從他喜歡研讀《紅樓夢》開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因</span>其文學價值、作者身份的神秘性、文本復(fù)雜性及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被視為中國古典小說巔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樓夢》不僅是一部小說,還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涵蓋了大量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詩詞、書畫、戲曲、飲食、服飾等。其文學價值和文化內(nèi)涵極為豐富,研究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如文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民俗學等,形成了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盡管曹雪芹稱《紅樓夢》是“滿紙荒唐言”,但小說中的“一把辛酸淚”卻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極大興趣,為了弄清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從《紅樓夢》問世伊始,有大批的“文化人”躋身《紅樓夢》的研究行列。</span></p><p class="ql-block">最早研究《紅樓夢》的人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周春,所著的《閱〈紅樓夢〉隨筆》是中國歷史上研究《紅樓夢》的首部著作;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1916年在《小說月報》上連續(xù)刊載了其紅學研究成果——《石頭記索隱》,正式開啟了對《紅樓夢》這部文學著作的專業(yè)性研究工作;胡適的《紅樓夢考證》則直接對蔡元培等前人的“紅學”觀點發(fā)起挑戰(zhàn);繼胡適之后,俞平伯和顧頡剛合著的《紅樓夢辨》,不僅提出《紅樓夢》中只有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而后40回則出自程偉元、高鶚之手,同時俞平伯贊成胡適的觀點,認為《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的自傳;隨之,周汝昌發(fā)表《紅樓夢新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堪稱中國紅學史上的一座豐碑,他將《紅樓夢》的研究升華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作家劉心武在央視《百家講壇》上開辟的《紅樓夢》講座,更是讓“紅學”引起了更多的關(guān)注……</span></p><p class="ql-block">凌解放在80年代曾以“紅學”研究為起點,并以“二月河”作筆名,在《紅樓夢學刊》上發(fā)表了《史湘云是祿蠹嗎》和《鳳凰巢與鳳還巢》等文章,引發(fā)“紅學”界關(guān)注。</p><p class="ql-block">“祿蠹”一詞專指貪求功名利祿的人。有紅學研究者根據(jù)<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樓夢》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勸寶玉讀書入仕的言論:</span>“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作宰的人們,談?wù)勚v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問,好將來應(yīng)酬世務(wù),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一頂“祿蠹”的帽子扣在了史湘云的頭上,而二月河在《史湘云是綠蠹嗎》一文中,極力為史湘云鳴不平:</span></p><p class="ql-block">“這是對史湘云很不公正的評價。無論從她外在的儀表、風度,內(nèi)在的靈魂、性格,還是從她為人處世各方面去觀察,她都不是一個封建淑女的典型。她所受的家庭教養(yǎng)以及寶釵諸人對她的影響,曾經(jīng)使她一度染上過“道學”氣味。但是,隨著夢幻一般的家庭變故和與寶釵長期共同相處,史湘云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撩開那層紗幕,她聽到了林黛玉內(nèi)心深處凄涼的呻吟,看到了“刀風劍霜嚴相逼”的大觀園真境,她所崇拜的偶像頭上也失去了靈光圈,像遇潮的糖塔一樣坍塌了!她眷戀過去,但卻與“過去”堅決地分手了;她憧憬未來,但“未來”對她卻是一片模糊。她迷惘不知所之,在與自我的痛苦訣別中,她自愿作一只孤鶴去渡茫茫秋夜中的寒塘。”</p><p class="ql-block">文章的結(jié)尾,二月河給出的定論是:“就這些“資料”來看,史湘云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變化似能看清楚了。史湘云的情況比寶釵、黛玉都要復(fù)雜得多,如果單憑她說的那句“道學”話來判斷,如果從她起初與寶釵接近與黛玉疏遠的現(xiàn)象來看,加上一個“路線斗爭”“階級斗爭”的分析,湘云當然難免戴上“祿蠹”的帽子。但這終究是不公正的,如果肯用歷史的、辯證的、具體分析的眼光去看,她正是一個“水作的骨肉”的女兒,一個天真無邪,沒有半點道學氣的嬌憨的叛逆?!?lt;/p><p class="ql-block">2005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二月河的文學評論著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月河妙解〈紅樓夢〉》,</span>該書匯集了二月河早期紅學論文、電影劇本及中短篇小說、隨筆等創(chuàng)作成果,揭示其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思想淵源。書中通過分析元春之死與賈府衰敗的關(guān)聯(lián)性,論證宮廷斗爭對賈府命運的決定性影響。 ?</p><p class="ql-block">至此,二月河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并得到了紅學家,文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馮其庸的認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3 南陽城走出的“皇帝作家”</b></p><p class="ql-block">二月河的《史湘云是“祿蠹”嗎?》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樓夢學刊》(1981年第4輯)刊發(fā)后,</span>受到紅學專家馮其庸的賞識。馮其庸稱贊他“想象豐富,用筆細膩,是小說的寫法”,并鼓勵他寫小說。</p><p class="ql-block">馮其庸先生的認可給予了二月河極大的鼓舞。自此,二月河開啟了文學創(chuàng)作之旅。</p><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的是,創(chuàng)作之路并沒有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二月河創(chuàng)作初期的幾部作品都遭遇了退稿,但二月河沒有氣餒,堅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會有所收獲。</p><p class="ql-block">1982年,二月河受邀到上海參加紅學研討會。會上,有學者感嘆迄今沒有看到清朝康熙的文學作品,二月河聽到后仿佛打了一劑強心針,當即站起來,語氣堅定地表態(tài):“我來寫!”</p><p class="ql-block">1984年,二月河開始了《康熙大帝》的創(chuàng)作之路。他全家住在臥龍區(qū)委院內(nèi)的一所公房內(nèi),,夏天天氣炎熱,家里又裝不起空調(diào),只好把腳伸進水桶里降溫。冬天嚴寒,冷得手也不敢伸,就用熱毛巾捂捂手,白天上班,夜里寫到凌晨兩、三點鐘,困的眼睛睜不開的時候,就用煙頭燙燙手,接著繼續(xù)伏案寫作。</p><p class="ql-block">1988年,經(jīng)苦四年的辛苦付出,二月河終于創(chuàng)作出4卷160多萬字的《康熙大帝》的長篇巨著。馮其庸看后說,“從此你就專心致志完成你未來的路吧?!?lt;/p><p class="ql-block">在馮其庸的鼓勵下,二月河的創(chuàng)作激情不斷被點燃。1990年完成《雍正皇帝》3卷共140多萬字創(chuàng)作,1994年寫完了《乾隆皇帝》3卷共130余萬字。</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在二月河的筆下構(gòu)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卷。先是在《羊城晚報》連載,后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熱播,一下子在全國引起轟動,二月河自此名聲大噪。</p><p class="ql-block">讀者稱二月河為清帝小說“鼻祖”,其《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三部歷史小說是有史以來最權(quán)威、最鮮活的關(guān)于康雍乾三位帝王政治生活的演繹,是一整套關(guān)于隱忍、鐵血、預(yù)見力的權(quán)力場百科全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清帝歷史小說難以超越的里程碑”。并把這三部書稱為“帝王系列”,把他稱作“皇帝作家”。</p><p class="ql-block">二月河則解釋說,<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己是懷著非常傷感和遺憾的心情寫這三部書的,</span>書中盡管展示了康雍乾盛世絢麗、燦爛的一面;同時也顯示出太陽快要落山了,黑暗就要到來了的腐朽沒落的另一面,因此二月河認為,把這三部書<span style="font-size:18px;">稱作“落霞三部曲”更為恰當。</span></p><p class="ql-block">2006年,二月河以 1200 萬元人?幣的版稅收入,位列年度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二名。</p><p class="ql-block">成名后的二月河仍筆耕不輟,又相繼出版了《二月河語》、《人間世》、《密云不雨》、《隨性隨緣》、《佛像前的沉吟》等小說、散文、隨筆等各種體載的作品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8年12月15日凌晨,二月河在北京因心衰去世,享年 73 歲。</span></p><p class="ql-block">作為南陽的文化代表人物,二月河不僅通過文學作品傳播了地域文化,還推動了當?shù)匚幕O(shè)施建設(shè)。2025年1月,南陽市政府官網(wǎng)發(fā)布的公告中明確將二月河列為“南陽的形象大使”,進一步確認了他在城市文化形象建設(shè)中的核心地位。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座落在南陽白河之畔臥龍區(qū)委院內(nèi)的這座紅磚二層小樓,是二月河居住并在這里創(chuàng)作出帝王系列三部曲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b>素材來源:網(wǎng)絡(luò)</b></p><p class="ql-block"><b>編輯整理:視點</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欄所有文章除注明“原創(chuàng)”系本人所作外,有的是根據(jù)網(wǎng)絡(luò)素材編輯整理,有的是分享或推送作品,圖片均來源網(wǎng)絡(luò),特此說明。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分感謝美友的關(guān)注、閱讀、點贊、分享及評論,因精力有限,不能對所有的評論逐一回復(fù),深表遺憾,望能諒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