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憶安江汽車碼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 鄒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條從雪峰山延伸下來的公路(編號320國道)從硤洲鄉(xiāng)扶車村兩路口進入安江。那個年代的公路沒有鋪瀝青、水泥,公路像一條黃色的飄帶穿過黃花坪村和安江,到達沅水河對岸的龍?zhí)镟l(xiāng)。每當晴天汽車在公路上奔馳,汽車后面一路就飛揚起黃色的沙塵,讓走路的人們躲閃不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條黃色的飄帶到達河邊就中斷了,被沅水擋住去路,行駛的大、小汽車在汽車碼頭停下來,隔江半里難。這里是320國道的一個關隘,一艘能載五、六輛客貨汽車的大馬力輪渡船連接著安江與龍?zhí)锏膬砂洞a頭。輪渡船只渡兩岸的客、貨汽車,其他交通工具和步行人員一律禁止,另有人力小木船渡河。有時,趕馬車的、拖板車的,同輪渡船工作人員陪上笑臉,講上幾句好話,雙手遞上一根香煙,也有破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輪渡船上的工作人員,雙手揮舞著紅、綠兩面小旗,指揮著汽車上船、下船。兩岸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汽車司機,都乖乖的聽從紅、綠小旗的指揮,向左向右地打著方向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輪渡過一次河最少要半個小時,兩邊碼頭上排起很長的隊伍,有時,從碼頭上要排到安江汽車站。如果是遇到漲大洪水,汽車等上一、二天,那是常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幾十年來,安江汽車碼頭的輪渡船,沒有發(fā)生過汽車墮入河中的事故,說明輪渡船上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是很專業(yè)的,人命關天、重于泰山的責任性是很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在離安江不遠的寨頭河邊,卻發(fā)生了一起客車載渡墮河重大事故。那是1959年7月2日,安江汽車站司機肖樹仁駕客車去30多公里的洪江,載旅客49人,因寨頭橋被大水沖毀,臨時用兩只木船連編輪渡汽車。時值大雨,旅客未下車,木炭車發(fā)動機未熄火,又未拉手剎,車輪下未塞三角木,船撐過河心至急流與岸邊緩流交界處,汽車隨船擺動倒退滑入河中,淹死23人,傷6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江沅水未架橋,給兩岸過往汽車和人們出行帶來極大不方便,人們多么希望能有一座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兩岸人們盼望已久的愿望,終于在1989年實現(xiàn)了。黔陽縣(現(xiàn)洪江市)人民政府在1989年國慶節(jié),舉行了規(guī)模空前的盛大通橋典禮儀式和群眾集會游行。這一天,懷化地區(qū)、黔陽縣人民政府的各級領導步行在游行隊伍的最前面,后面是各行各業(yè)的幾十部彩車、舞龍舞獅隊、體操隊、歌舞隊、秧歌隊……,游行隊伍有幾千人,場面熱鬧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橋飛架東西兩岸,天塹變通途。安江兩岸告別了汽車靠輪渡,行人靠坐船的歷史。橋面為汽車雙行道,兩邊有人行道,為多孔石頭水泥拱橋。大橋命名為“安江大橋”,西橋頭紀念塔上的“安江大橋”四個大字,是原國家主席楊尚昆同志親手題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