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我們(卷首語)</p><p class="ql-block"> 本會自2018年6月創(chuàng)立桃源詩社,從中分離出【桃源散曲】群,隨后逐年陸續(xù)發(fā)展壯大。這期間攻克了散曲這一難關(guān),發(fā)表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成長起來一批各級學(xué)會的會員及多位優(yōu)秀的高層管理者。每年都得到相關(guān)主管機(jī)構(gòu)頒發(fā)的榮譽(yù)稱號和廣大同仁的好評?,F(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古詩詞曲社團(tuán)。</p><p class="ql-block"> 為適應(yīng)這一形勢的需要,2024年6月更名為【秦嶺散曲研習(xí)會】。本會的高管均為本會會員,來自全國各地,各項(xiàng)活動的開展均聽取全體會員意見而確定。為幫助廣大曲友,不斷提升散曲創(chuàng)作理論水平和實(shí)踐技藝,我們又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散曲研習(xí)???。本會的努力目標(biāo)是:為廣大散曲愛好者提供一個溫馨、高水準(zhǔn)的研習(xí)、交流平臺,為傳承和發(fā)揚(yáng)散曲這顆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明珠盡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散曲研習(xí)??飞刑幵嚳陂g,懇請廣大曲友幫助支持,貢獻(xiàn)你們的智慧曲藝才華,共赴美好!恭請大家不吝賜稿。</p> <p class="ql-block">【名家曲論】</p><p class="ql-block">帶您了解散曲</p><p class="ql-block">《淺談散曲的對仗》</p><p class="ql-block">譽(yù)錕整理</p><p class="ql-block"> 寫過曲的老師都知道,曲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逢雙必對。這個對呢,就是對仗,也叫對偶。它也是散曲廣泛應(yīng)用的語體形式,是曲的特點(diǎn)之一。</p><p class="ql-block"> 記得初學(xué)寫曲的時候,對對仗這個詞特別反感。本來,按自己的思路,寫好了一首曲,自我感覺良好,曲語有了,趣語也有了,打分的話,應(yīng)該打八十分了??墒牵瑢?dǎo)師一看,不行,不對仗。一身冷汗有點(diǎn)夸張,但是,心中卻有埋怨:為什么非要對仗呢?口話入曲,不也可以詼諧幽默了嗎?</p><p class="ql-block"> 可是,當(dāng)我把怨氣壓下去,慢慢修改成對仗語句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媽呀!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粗俗話嘮成了儒雅嗑,羅鍋黃瓜變成了大拇哥。誰又不喜歡呢?</p><p class="ql-block"> 我們老一輩的農(nóng)民,特別是長期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的農(nóng)民。別看他們不識字,可能是田間地頭的傳承,在他們中間,你會聽到很多俏皮話和幽默故事,時常逗你哈哈大笑,捧腹大笑不在話下。但是,那只是故事、是笑話,直接安排在有平仄的曲譜里,他不是散曲,還是故事、笑話,或者叫做順口溜。只有把它藝術(shù)化、儒雅化、文辭化、特別是對仗化,才能成為作品,成為一首有趣味兒、有曲味兒的散曲作品。</p><p class="ql-block"> 不過,有一點(diǎn),咱們可以先按順口溜寫,然后,再打磨成逢雙對仗的作品,也未嘗不可。當(dāng)然,逢雙必對也不是絕對。</p><p class="ql-block"> 散曲的對仗和律詩的對仗基本一致,都以工穩(wěn)為主,寬對為輔。工對又稱嚴(yán)對,是指嚴(yán)格、工整的對仗形式。要求上下聯(lián)在字?jǐn)?shù)、詞類、結(jié)構(gòu)、節(jié)奏、平仄、意義等方面都嚴(yán)格相對,甚至同一詞類中還可能分若干小類,也分別相對嚴(yán)整。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gòu)成對仗。</p><p class="ql-block"> 散曲雖然可以口語化。但是,如果兩句對得不相稱,也是打折扣的。平常作品可以,如果參加大賽,用寬對會吃虧。不過如果本來十分自然,改變了又不好,沒有想要的意境,那么,也就不必勉強(qiáng)對仗。</p><p class="ql-block"> 例如元?馬謙齋的〔雙調(diào)·水仙子〕詠竹貞姿不受雪霜侵,直節(jié)亭亭易見心。渭川風(fēng)雨清吟枕,花開時有鳳尋。文湖州是個知音。春日臨風(fēng)醉,秋霄對月吟。舞閑階碎影篩金。 這是一首詠竹之作。首二句,應(yīng)對仗,但是,不受和亭亭應(yīng)對卻沒對,雪霜侵和易見心應(yīng)對,也沒對。但是,這兩句從正面歌詠竹子不畏霜雪的外形特征,“貞姿”和“直節(jié)”用的特別好,所以不對也無妨。</p><p class="ql-block"> 例如元·張可久的〔正宮·醉太平〕登臥龍山 黃庭小楷,白苧新栽,一篇閑賦寫秋懷,上越王古臺。半天虹雨殘云載,幾家漁網(wǎng)斜陽曬,孤村酒市野花開,長吟去來。 首兩句,看著也不是工對,但是,卻行云流水一般,給人畫面感和視覺感。其實(shí),這個新栽,可以理解為新栽的白色的苧麻苗,這樣,也就對仗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寬對又何妨?學(xué)會對仗以后,你會覺得,對仗是那么樣的簡單,而不對仗,能達(dá)到效果,達(dá)到奇句,反而不簡單。</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曲海拾貝》</p><p class="ql-block">南廣勛導(dǎo)師作品</p><p class="ql-block">【雙調(diào)·水仙子】昨夜雷雨</p><p class="ql-block">風(fēng)息月暗靜悄悄,忽而雷聲破寂寥。貪涼一晌黑甜覺,醒來日已高。起看雨散云消,瓜舒葉,菜挺腰,窗前濕了美人蕉。</p><p class="ql-block">【正宮·六幺遍】聚會偶遇</p><p class="ql-block">紅酥手,白干兒酒,一聲問候,幾許溫柔。萍飄水流,枝繁子稠,曾經(jīng)夢里花依舊。閑愁,當(dāng)年的妹子已白頭。</p><p class="ql-block">【正宮·醉太平】家中就剩我一人</p><p class="ql-block">老婆出門旅游,“槽頭”剩我一頭。白天到處忙應(yīng)酬,一起喝些小酒。晚上回府開門后,屋中凌亂還依舊。秋風(fēng)挾雨冷嗖嗖,抱枕頭、和衣睡休。</p> <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元曲】(66)</p><p class="ql-block">作者 張養(yǎng)浩</p><p class="ql-block">中呂·普天樂</p><p class="ql-block">折腰慚,迎塵拜?;备鶋粲X,苦盡甘來。花也喜歡,山也相愛。萬古東籬天留在,做高人輪到吾儕。山妻雅子,團(tuán)欒笑語,其樂無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推薦語</p><p class="ql-block"> 感覺這首曲子表意簡潔、深刻、曲折而暢快。</p><p class="ql-block"> 他是在元朝高官的位置上堅決退下來的。為自己沒有即時走陶淵明的路而慚愧?,F(xiàn)在終于得到解脫。走進(jìn)大自然,感到面前一切是這么可愛,這就是桃花源么?,F(xiàn)在終于輪到自己做高人了。全家人歡聲笑語、其樂無窮呀。</p><p class="ql-block"> 不由讓人感受到真正的高士是多么的單純、高潔和可愛。</p><p class="ql-block">元曲是最好的老師![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秦嶺散曲 郭衛(wèi)紅</p> <p class="ql-block">《元曲淺識》(散曲基本教材之一)</p><p class="ql-block">接上期:</p><p class="ql-block">3,音律的不同</p><p class="ql-block">音律可分為聲律和韻律兩方面說;</p><p class="ql-block">聲律;近體詩只要分平仄就行。填詞要分平,上,去,入四聲。而曲要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將原有的入聲字分派到平上去三聲中。這是因?yàn)榍幌窠w詩和詞以平仄交替為格律基礎(chǔ),而是以音階高低為旋律。從而加強(qiáng)樂曲的音樂性。如果曲譜上是一個由高而低的聲腔,曲辭的末句就應(yīng)該用一個聲調(diào)下降的去聲。這比詩詞更嚴(yán)格些。</p><p class="ql-block">韻律;詩詞是在格律指定的句末押韻。曲的用韻是平,上,去三聲可以通押??雌饋硭坪跻仍娫~用韻寬些。但曲用韻較密?;旧希m不是全部)要求句句押韻,一韻到底。而且有的是指定要押上聲,或指定要押去聲。所以在韻腳上曲又比詩詞要嚴(yán)些。即使是套曲,無論是幾首曲子組成。也是一韻到底,不得換韻。</p><p class="ql-block">詩詞所用的格律范本吟友都已熟知。此處不再贅述。元曲所用的格律范本比較混亂。市面上出現(xiàn)一些曲譜之類的工具書或零星曲譜,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南北曲混淆。有的將套曲誤作小令。有的選調(diào)不當(dāng)。有的將曲中襯字當(dāng)正字入譜,極大的誤導(dǎo)讀者。目前曲界達(dá)成共識的是采用《元北曲曲譜簡編》。這是以《北曲新譜》為依據(jù),并參考《太和正音編》《北詞廣正譜》《北詞簡編》等編輯而成??窃谏虾^o書出版社《元曲鑒賞辭典》附錄中。音韻則采用元?周德清撰寫的《中原音韻》為范本。</p> <p class="ql-block">《秦嶺散曲研習(xí)會》 組織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顧 問:南廣勛 徐瑞理</p><p class="ql-block">指導(dǎo)老師: 史高座 馬水英 羅春紅 郭順敏</p><p class="ql-block">曲工委榮譽(yù)主任:郭衛(wèi)紅</p><p class="ql-block">曲 工 委 主 任:趙根生</p><p class="ql-block">曲工委副主任:李天民 楊繼康 魯清雯 王靈芝 王巨山 耿娟 何順利 孫寶玲</p><p class="ql-block">個人專集主任編輯:李天民</p><p class="ql-block">研習(xí)專刊執(zhí)行編輯:何順利</p><p class="ql-block">期 刊 執(zhí) 行 編輯:耿娟</p><p class="ql-block">期刊美篇制作:王靈芝</p><p class="ql-block">個人專集美篇制作:王麗華</p><p class="ql-block">研習(xí)??榔谱鳎呼斍弼?lt;/p><p class="ql-block">出刊總監(jiān):郭衛(wèi)紅 趙根生</p><p class="ql-block">編委成員:郭衛(wèi)紅 趙根生 魯清雯 王雁 吳長安 李天民 田 豐 王麗華 王亞玲 趙明謙 何順利 孫寶玲 王靈芝 陳昌芬 王巨山</p><p class="ql-block"> 秦嶺散曲研習(xí)會編輯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