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6日下午,南京金陵圖書館報告廳燈火輝煌,座無虛席。鐵軍大眾劇社在這里上演了抗戰(zhàn)情景話劇《大海里有條英雄的魚》。</p><p class="ql-block"> 該劇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艱苦的歲月。講述了苦大仇深的漁家子弟海有魚從一個流浪兒,到成為新四軍中的一個班長、共產(chǎn)黨員、戰(zhàn)斗英雄,最后壯烈殉國的光輝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演職員表</b></p><p class="ql-block">編 劇: 施立群</p><p class="ql-block">導 演: 沈 瑩、葛忠澤、施立群</p><p class="ql-block">語言藝術指導: 姚 瑩</p><p class="ql-block">軍事指導: 張戰(zhàn)平</p><p class="ql-block">海有魚: 張曉鳴(扮演)</p><p class="ql-block">黃 韋: 張繼軍<span style="font-size:18px;">(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班長: 王 兵(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大勇: 朱建民(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小羊: 劉喆穎(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陳大嫂: 鄭曉云(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陳大叔: 楊小棟(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楊書記: 姚 瑩(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連 長: 劉 京(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戰(zhàn)士甲: 郭志猛<span style="font-size:18px;">(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小四: 施立群(扮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音樂、舞美: 程利華、高 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服裝、道具: 鄭曉云、楊小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景設計: 李勇軍</span></p> <p class="ql-block">鐵軍精神永相傳——鐵軍大眾劇社由一群年近古稀的老人組成,他們絕大多數(shù)不僅是新四軍、八路軍的后代,而且也是脫下軍裝的解放軍老兵,身體里流淌著父輩們濃厚的家國情懷和頑強不屈的精神。長久以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辛勤排練節(jié)目,多次公益演出,將新四軍的光輝形象呈現(xiàn)在舞臺上。他們自豪地說:“把前輩的故事講給后來人聽,讓今天的年輕人不忘歷史,不忘先烈,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義務!”</p> <p class="ql-block">演出開始前,金陵圖書館館長尹士亮熱情致辭,接著舉行了“鐵軍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p> 序? 幕 <p class="ql-block">新四軍蘇中軍區(qū)十八旅老戰(zhàn)士黃韋,在高郵縣委楊書記的陪同下,來到了當年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三垛河。他站在烈士陵園“三垛河口伏擊戰(zhàn)紀念地”的石碑下,熱淚盈眶,動情地回憶起了70多年前和戰(zhàn)友們浴血奮戰(zhàn)、打擊日寇的難忘經(jīng)歷,由此拉開了英雄戰(zhàn)士海有魚故事的序幕。</p> 第一場《 解放·參軍 》 <p class="ql-block">海有魚,1923年生于山東曹縣的一個漁民家庭。因他出生那天,父親捕到了一條巨大的黃河鯉魚,就為兒子取名“有魚”,寓意著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然而,命運并未如愿。1938年,日軍汽艇將他家的小漁船撞翻,全家七口遇難,只有海有魚一人幸存。從此他四處流浪乞討,兩年后投奔新四軍,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p> 第二場《 摸魚風波 》 <p class="ql-block">老班長在一次戰(zhàn)斗中負傷,為了給他補養(yǎng)身體,海有魚跳入老鄉(xiāng)的河塘中摸了兩條魚,殊不知卻因違反群眾紀律而收到了批評,他滿肚子的委屈。經(jīng)過老班長和同志們耐心的啟發(fā)教育,這個年青的新戰(zhàn)士終于懂得了軍民魚水情的深刻道理。</p> 第三場《 練兵場上 》 <p class="ql-block">參加新四軍后,海有魚刻苦訓練,練就出一身過硬的軍事本領。連長讓他擔任了戰(zhàn)斗小組長,并兼任連隊的軍事教官。練兵場上刀光劍影,龍騰虎躍。</p> 第四場《 掃墓·求歌 》 <p class="ql-block">在部隊駐地,已經(jīng)是班長的海有魚挑完水后,去給犧牲的戰(zhàn)友掃墓,遇見團宣傳股股長黃韋,表達了萬一在戰(zhàn)斗中犧牲,請他能為自己寫首歌的愿望。兩人默默相對,心中充滿了悲壯。后來黃韋在得知海有魚犧牲后,連夜寫出了《大海里有條英雄魚》歌曲,以此紀念這位英勇的戰(zhàn)士。</p> 第五場《 戰(zhàn)前等待 》 <p class="ql-block">1945年春,抗日戰(zhàn)爭進入了大反攻階段,新四軍十八旅制定作戰(zhàn)計劃,要在三垛河口設伏殲敵。當?shù)厝罕姺e極做好支前工作,家家戶戶騰房讓鋪,燒水做飯,捆綁擔架,還幫著部隊做好偵察和保密工作。</p> 第六場《 英雄贊歌 》 <p class="ql-block">回到序幕情景,黃韋向楊書記又講述了三垛河口伏擊戰(zhàn)的經(jīng)過——1945年春天,新四軍在三垛河口設下埋伏圈,打了個大勝仗,殲滅俘獲日偽軍近2000千人。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海有魚奮不顧身,英勇殺敵,最后壯烈犧牲。一首《大海里有條英雄魚》的歌曲,從此在新四軍隊伍中和蘇北大地上唱響!</p>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