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5.8.3日上午我們轉火車到達威尼斯: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水上城市,以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聞名于世,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明珠”,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威尼托大區(qū)的首府,位于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潟湖中,由118個人工島嶼和鄰近半島通過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接而成。城市面積約414.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們包游船進入威尼斯教堂旁,二邊建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在眼前呈現(xiàn),我們每位游客拿起相機,手機不停拍攝。</p> <p class="ql-block">起源(5世紀)?:威尼斯始建于公元452年,早期居民為躲避日耳曼人和匈人入侵的羅馬難民,逐漸在潟湖島嶼上建立定居點。??</p> <p class="ql-block">我們四人一組坐貢多拉穿梭在小河上,舵手為當?shù)鼐用?,貢多拉又名“公朵拉”,是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以“水城”著稱,是全球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交通工具以貢多拉(傳統(tǒng)手劃船)和水上巴士為主。其標志性景點包括圣馬可廣場、嘆息橋、總督宮等,每年吸引數(shù)百萬游客。</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共和國時期(697-1797年)?:</p><p class="ql-block">687年成立共和國,10世紀脫離拜占庭帝國獨立,憑借海上貿(mào)易和造船技術崛起為地中海強國。</p><p class="ql-block">13-15世紀為全盛期,控制東西方貿(mào)易路線,并通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4年)擴張領土。??</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廣場初建于9世紀,當時只是圣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圣經(jīng)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圣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為圣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nèi)有圣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圣馬可廣場”。</p> <p class="ql-block">近現(xiàn)代發(fā)展?: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國,二戰(zhàn)后轉型為旅游與文化中心,傳統(tǒng)手工業(yè)(如穆拉諾玻璃、布拉諾花邊)仍享譽全球。</p> <p class="ql-block">?建筑與藝術?:融合拜占庭、哥特和文藝復興風格,圣馬可大教堂、公爵宮等建筑展現(xiàn)了其藝術巔峰。??</p> <p class="ql-block">為我的寶貝孫女在一個古老的拱橋上攝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威尼斯吃了當?shù)赜忻哪~面后,步行至車站,然后乘車前往米蘭。</p> <p class="ql-block">米蘭始建于公元前4世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到公元395年,成為西羅馬帝國的教城。</p> <p class="ql-block">米蘭是意大利的第一大都會,倫巴第大區(qū)的首府,米蘭省的省會,全國最重要的經(jīng)濟中心,有“經(jīng)濟首都”之稱,也是藝術的搖籃和許多天才人物的故鄉(xiāng),更是一種意大利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故鄉(xiāng),因此被認為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城市。市區(qū)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約235萬,海拔122米,大都會區(qū)人口755萬,建成區(qū)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是歐洲最大的都會之一。處于阿爾卑斯山前的波河平原,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有“米蘭的象征”之美稱。</p><p class="ql-block">主教堂始建于1386年,由米蘭望族吉安·維斯孔蒂主持奠基。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完成最高的哥特式塔尖上的La Madonnina(鍍金圣母瑪麗亞雕像)。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筑完工。1897年最后完工,歷時五個世紀。1805年拿破侖曾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銅門被安裝,才算全部竣工。</p> <p class="ql-block">米蘭大教堂雖經(jīng)多人之手,但始終保持了“裝飾性哥特式”的風格。教堂建成后,內(nèi)部又陸續(xù)增建了不少附屬物,直到19世紀末才最后定型。1897年最后完工,歷時五個世紀。</p> <p class="ql-block">米蘭大教堂的大廳有著顯著的哥特式風格建筑的特點:中廳較長而寬度較窄,長約130米,寬約59米,兩側支柱的間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導向祭壇的強烈動勢。</p> <p class="ql-block">中廳高度很高,頂部最高處距地面45米。宏偉的大廳被四排柱子分開,大廳圣壇周圍支撐中央塔樓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徑達到10米,由大塊花崗巖砌疊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較小圓柱,柱子加上柱頭總高約26米,直徑3.5米。這些柱子共同支撐著重達1.4萬噸重的拱形屋</p> <p class="ql-block">廳內(nèi)全靠兩邊的側窗采光,窗細而長,上嵌彩色玻璃,光線幽暗而神秘。兩柱之間的彩色玻璃大窗是哥特式建筑的顯著裝飾特色之一。米蘭大教堂的玻璃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約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穌故事作為主題,正中的太陽光彩圖案寓意正義和仁愛,這些彩色玻璃造于500多年前,仍光彩奪目。當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時,霎時,讓人明白宗教的美原來可以這樣宣示。教堂東端的三個環(huán)形花格窗,寬約8.5米,高約21米,是意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我拍了很多特寫,目的是是想弄明白這么多雕塑作品是如何抵御住地震和狂風,作為一個搞建筑的我,只有敬佩之情!由衷的佩服古米蘭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米蘭附近的餐館用好飯后,跟隨導游前往大巴集合處,行至中途,我夫人與另外一個旅友掉隊,虧得小許與我一起去找,找了一圈也不見人影,因我們未開通國際漫游,真在焦急等待之時,我夫人他們自行回來,加上鞋子生硬,腳上汽泡,步行十分困難。在此也提醒一下導游,速度實在太快,虧得我孫女是緊跟導游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