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80周年。耳畔回蕩著那些耳熟能詳、激昂澎湃的抗戰(zhàn)旋律,《大刀進行曲》便是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戰(zhàn)歌之一。它不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種精神的吶喊,穿越歲月的塵埃,喚醒民族記憶中最堅韌的脊梁。一聲怒嘯,仿佛仍在九州上空回蕩,激蕩著不屈的魂魄。</p> <p class="ql-block">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是作曲家麥新于1937年7月在上海創(chuàng)作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此曲旨在歌頌在長城喜峰口奮勇殺敵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歌曲采用明朗的大調(diào),旋律鏗鏘有力,節(jié)奏激昂明快,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敢于血戰(zhàn)到底的英勇精神。開篇第一句便直擊主題,喊出了中國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與抗爭。歌詞雖不足十句,卻字字如鐵,曲調(diào)簡潔流暢、口語化,易于傳唱,深入人心。2015年入選“十大抗戰(zhàn)歌曲”,2025年,《光明日報》專文評價其為“紅色基因傳承”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重溫這首戰(zhàn)歌,眼前總會浮現(xiàn)第29軍大刀隊的英勇氣概——他們以血肉之軀迎戰(zhàn)敵軍的鋼鐵火炮,夜襲喜峰口,刀光閃爍間,敵膽俱寒。冷兵器與熱兵器的懸殊對決,成為那個時代最悲壯的縮影。然而,正是這種“寧為玉碎”的勇氣,使《大刀進行曲》成為刺破黑暗的利劍,將四散的民心凝聚成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一聲怒嘯,喚醒了沉睡的山河,點燃了億萬兒女心中的火種。</p> <p class="ql-block"> 歌詞中唱道:“前面有東北義勇軍,后面有全國老百姓”,道出了抗戰(zhàn)勝利的真正力量——人民。在上海淪陷之時,學生們高唱此歌,募捐趕制大刀;在臺兒莊戰(zhàn)場上,歌聲與炮火交織,奏響民族復興的戰(zhàn)歌。這首歌不僅是沖鋒的號角,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深植于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它提醒我們,和平從不是天賜,而是用鮮血與犧牲換來的尊嚴。一聲怒嘯,是人民的吶喊,是歷史的回響,是永不磨滅的民族意志。</p> <p class="ql-block"> 八十八年過去,博物館中陳列的大刀早已銹跡斑斑,但《大刀進行曲》依然鋒利如初。它砍碎的不僅是侵略者的頭顱,更是懦弱與妥協(xié)的毒瘤。當我們在2025年再次唱響它,唱響的不只是歷史,更是對未來的莊嚴宣誓:若黑暗重臨,我們?nèi)允钱斈昴侨骸案医倘赵聯(lián)Q新天”的孤勇者。正如詩云:“刃起寒光裂云鎖,一聲怒嘯九州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