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5114700</p><p class="ql-block">昵稱:徐維新</p><p class="ql-block">圖:徐維新</p><p class="ql-block">文:徐維新</p> <p class="ql-block">桐柏宮之約:一場文化與心靈的邂逅</p><p class="ql-block">昨日清晨,天色尚裹著惺忪的朦朧紗幕,似是大地還未完全從沉睡中蘇醒。女兒輕旋車鑰匙,發(fā)動車子,載著小舅邱銅童、正韻國樂團的馬團長,還有我,一同朝著天臺桐柏宮緩緩進發(fā)。車窗外,晨風(fēng)宛如靈動的精靈,輕拂而過,路邊的花草樹木仿佛也被這股出行的熱情所感染,搖曳生姿,似是在以它們獨有的方式,為這場特別的行程奏響歡快的序曲,訴說著未知旅程中的期待與憧憬。</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大家的興致如春日里蓬勃生長的藤蔓,愈發(fā)高漲。小舅邱銅童,這位在道教音樂世界中沉浸多年的長者,眼中閃爍著如星辰般璀璨的光芒。他時而微微仰頭,陷入對音樂奧秘的沉思;時而側(cè)過身去,與馬團長熱烈探討著樂理與音律的精妙之處,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是在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話,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都在他們的交流中煥發(fā)出新的生機。馬團長則全神貫注地傾聽,不時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思維的火花在空氣中肆意碰撞。而我,雖對道教音樂了解尚淺,卻也被他們熱烈的氛圍所深深感染,滿心期待著即將到來的桐柏宮之行,想象著那座古老道觀里隱藏的神秘與寧靜。</p><p class="ql-block">約莫中午時分,我們抵達了天臺。山下的空氣清新宜人,帶著絲絲縷縷草木的芬芳,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調(diào)配的香氛。我們在一家古樸的餐館里用了中餐,簡單的飯菜在此時卻吃得格外香甜?;蛟S是因為心中那份對桐柏宮的向往,讓一切平凡都變得有了別樣的滋味,每一口飯菜都仿佛蘊含著對即將開啟的文化之旅的期待。</p><p class="ql-block">餐后,我們懷著虔誠與期待的心情上山。山路蜿蜒曲折,像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兩旁的樹木郁郁蔥蔥,枝葉交錯,宛如忠誠的衛(wèi)士,默默守護著這片寧靜的道教圣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灑下的金色詩篇。終于,桐柏宮那莊重而神秘的輪廓出現(xiàn)在眼前。紅墻青瓦,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fā)著古樸而厚重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歷史與故事,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p><p class="ql-block">然而,當(dāng)我們踏入宮門,卻得知張高澄道長已前往北京開會,心中難免涌起一絲失落,如同原本明亮的天空突然飄來一朵烏云。但很快,這份失落便被張道長助手王惠華及幾位道長的熱情接待所沖散。他們微笑著,眼神中透著真誠與友善,將我們迎入一間雅致的茶室。室內(nèi)布置簡潔而典雅,木質(zhì)的桌椅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墻上掛著的字畫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彌漫著淡淡的茶香,仿佛是時光在這里放慢了腳步。</p> <p class="ql-block">落座后,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了親切而深入的交流。小舅邱銅童率先打開了話匣子,他的聲音沉穩(wěn)而富有磁性,談起了他對道教音樂的獨特理解與感悟。他說,道教音樂宛如一條流淌的溪流,帶著道家超脫塵世的意境,在音符的跳躍中傳遞著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每一個音符都像是道家思想的使者,訴說著天地的奧秘與人生的哲理。而根據(jù)道教音樂作曲的“和”“親”,更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那是對和諧、親和的追求,是對世間萬物共生共榮的向往,如同春日里的微風(fēng),輕柔地拂過人們的心田。</p><p class="ql-block">馬團長聽得入神,不時點頭表示贊同,眼中閃爍著認同的光芒,并分享了正韻國樂團在傳承和弘揚道教音樂方面的經(jīng)驗與挑戰(zhàn)。幾位道長也紛紛發(fā)言,他們的言辭中充滿了對道教文化的熱愛與堅守。其中一位道長談到了張高澄道長的和合思想,他說,和合之道,是道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倡導(dǎo)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和合思想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人們走向內(nèi)心的寧靜與世界的和平。</p><p class="ql-block">聽著大家的交流,我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智慧與哲理的世界,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心靈的角落。這場原本因張道長不在而略顯遺憾的拜訪,卻因大家的暢所欲言而變得格外精彩。不知不覺中,時間悄然流逝,窗外的夕陽已漸漸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茶室的窗欞上,給整個空間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仿佛是大自然為我們這場文化盛宴畫上的完美句號。</p> <p class="ql-block">直到下午五時,我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別。離開桐柏宮時,我回頭望去,那座古老的宮殿在余暉中顯得愈發(fā)莊重而神秘,仿佛是一位歷經(jīng)滄桑卻依然堅守的智者。這次桐柏宮之行,雖未能與張高澄道長當(dāng)面交流,但卻讓我們在道教音樂與和合思想的碰撞中,收獲了一場心靈的洗禮。</p><p class="ql-block">我相信,這場文化與心靈的邂逅,將會成為我們心中一段珍貴的記憶。而那“和合”文化的種子,也已在我們心中悄然種下,等待著在未來的日子里,生根發(fā)芽,為傳承中華文化貢獻一份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