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戰(zhàn)火遠征少年志,</p><p class="ql-block">三湘沙場鑄忠魂。</p><p class="ql-block">九十九軍隨號角,</p><p class="ql-block">三湘大地寫青春。</p><p class="ql-block">勛章熠熠映衣襟,</p><p class="ql-block">敬禮鏗鏘意未沉。</p><p class="ql-block">歲月如河難洗志,</p><p class="ql-block">猶將熱血囑后人。</p><p class="ql-block"> 何 方</p> <p class="ql-block">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85周年即將到來之際,2025年8月18日上午,我與夫人懷著無比崇敬與敬仰之情,專程乘坐公交車,前往抗日名將何宣故里——湖南省桃江縣大栗港鎮(zhèn)德茂園村,拜訪103歲高齡的抗戰(zhàn)老兵熊學良。一路風塵仆仆,只為親耳聆聽那段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親身感受一位老兵不老的家國情懷和老人家健康長壽的奧秘。</p> <p class="ql-block">熊學良老人出生于1923年,是德茂園村的驕傲。18歲那年,他被抽壯丁加入青年遠征軍,隨后投身第二、三次長沙會戰(zhàn)及衡陽保衛(wèi)戰(zhàn),隨國民革命軍第99軍英勇抗擊日寇。作為一名發(fā)報員,他親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與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他常語重心長地告誡后人:“勿忘歷史,珍惜當下幸福生活。青年一代要接好班,繼續(xù)奮斗,乘勝前進?!?lt;/p> <p class="ql-block">今年,熊學良老人的曾孫女熊浚潔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浙江科技大學。老人接過錄取通知書,細細端詳,眼中閃爍著欣慰與自豪的光芒。他鄭重地勉勵曾孫女:“大學階段是人生關鍵時期,要刻苦學習,將來報效祖國。”</p> <p class="ql-block">在溫馨的庭院中,熊浚潔與曾祖父親切交談,聆聽他的教誨。她堅定地表示,將在浙江科技大學刻苦攻讀,不負期望,繼承曾祖父的精神,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p> <p class="ql-block">熊學良老人如今四世同堂,子孫滿堂,共有30多位后人。他的生活得到了兒媳、孫輩及曾孫們的細心照料,家庭和睦,其樂融融,歲月靜好中透出濃濃的親情與溫暖。</p> <p class="ql-block">談及長壽秘訣,熊老笑而不語,稍后緩緩道來:“心態(tài)平和,早睡早起,早餐兩個雞蛋,喝一杯純牛奶,中餐適量吃飽,晚餐不吃,堅持散步與做操?!贝送?,他長年鉆研中醫(yī),身體稍有不適,便自行開方,服用中藥調(diào)理,養(yǎng)生之道中透出智慧與自律。</p> <p class="ql-block">熊學良老人原屬國民革命軍第99軍,抗戰(zhàn)六年,浴血奮戰(zhàn)。湖南和平解放后,他所在部隊起義投誠,成為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一員。他雖是抽壯丁入伍,但因文化水平較高,解放后在生產(chǎn)隊先后擔任出納、會計、保管員和記工員,深受信任。他育有四女一子,家庭和睦,四代同堂,其樂融融。</p> <p class="ql-block">在陽光灑滿庭院的日子里,熊學良老人與小女兒合影留念,笑容溫暖,親情洋溢,定格了歲月中最動人的畫面,也記錄下一位老兵最柔軟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飯后,他常在門前庭院中緩緩踱步,或漫步至朱溪邊,欣賞田園風光,感受自然的寧靜與生活的恬淡。在歲月的長河中,他以一種從容的姿態(tài),與時光對話,與自然共鳴。</p> <p class="ql-block">熊學良老人酷愛古典文學,尤喜《宋詞三百首》,常吟誦不倦,從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他的書房中,書卷氣息與家國情懷交織,一位老兵的文化底蘊與精神世界,在此悄然流露。</p> <p class="ql-block">他至今仍堅持用毛筆書寫,筆鋒遒勁,字里行間流露出一位老兵的文化修養(yǎng)與家國情懷。紙墨之間,是他對歷史的銘記,對未來的期許。</p> <p class="ql-block">去年冬天,102歲抗戰(zhàn)老兵熊學良老爺爺天天走到朱溪邊,觀看家鄉(xiāng)德茂園村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河道疏通整治的熱鬧場面,看到家鄉(xiāng)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心里是多么的高興,他逢人就說,共產(chǎn)黨偉大,人民政府好,當今社會是最好的社會,我們要倍加珍惜!他身體棒棒的,心態(tài)美美的,我們要向老爺爺學習、致敬!</p> <p class="ql-block">近二十年來,抗戰(zhàn)老兵熊學良得到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時也受到各界愛心人士和各級志愿者協(xié)會的暖心拜訪慰問,各項優(yōu)撫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這一切都使這位抗戰(zhàn)老兵感到由衷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桃江六中老校長熊可范為熊學良老人家書寫的對聯(lián)掛在堂屋的墻壁上,為熊府增添幾分歷史厚重感和榮耀!</p> <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將何宣簡介</p>
<p class="ql-block">何宣(1891—1946),字嘯夫,號桂生,湖南桃江大栗港人。幼年喪父,由母親盧氏撫養(yǎng)成人,勤勉好學,頗有才名。年二十投軍,考入保定軍官學校,與白崇禧、葉琪等為同窗。他以善練兵、軍紀嚴著稱,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十二軍二師少將師長。1935年任第15軍參謀長并代理軍長一職,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第十一集團軍中將參謀長。1939年升任四十六軍軍長,率部與日寇在廣西展開桂南會戰(zhàn)。面對敵軍壓境,他下達“不準后退”手令:“班長退,殺班長以副班長代理之,直至師長退,殺師長以副師長代理之;軍長退,自殺,首級由特務營徐營長提報白崇禧。”并親率預備團堅守四合坳,與日軍血戰(zhàn)五日,直至援軍趕到,兩面夾擊,全殲敵軍一個旅團。戰(zhàn)后,他寫下詩句:“救國敢憑三尺劍,酬恩闕亟一首詩”,表達其掃平日寇的堅定決心。1944年因病回桃江休養(yǎng),1946年病逝于故居,享年55歲。</p> <p class="ql-block">自慚無術足匡時,</p><p class="ql-block">屈指年將天命知。</p><p class="ql-block">報國敢憑三尺劍,</p><p class="ql-block">酬恩罔極一篇詩。</p><p class="ql-block">風云帳下紓籌策,</p><p class="ql-block">鼓角聲中快誓師。</p><p class="ql-block">什葉南山君漫頌,</p><p class="ql-block">同超北海奏新詞。</p><p class="ql-block"> 何宣詩</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曹劍中少校簡介</p>
<p class="ql-block">曹劍中(1910—1937),字前德,號祖旦,湖南桃江大栗港德茂園人。祖父為同盟會員,曾參加辛亥革命。1929年畢業(yè)于長沙育才中學,后考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八期,1933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分配至78師服役,任464團3營7連連長。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曹劍中奉命堅守南翔陣地。在營長陣亡后臨危受命,指揮全營作戰(zhàn),最終彈盡援絕,于9月26日與敵拼刺刀時壯烈犧牲,年僅27歲。犧牲后,所在部隊申報國防部批準其為烈士,并追授少校軍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烈士。199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fā)《烈士榮譽證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