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陪伴,一個人類情感中非常美好的字眼;一個現(xiàn)代人類很容易就忽略掉的愛的表達。</p><p class="ql-block"> 先講個故事吧,我聽到這個故事有2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有個母親,有知識、有事業(yè),可惜早年喪夫,含辛茹苦將兒子養(yǎng)大。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前途和教育,高中階段就將孩子送到美國讀書。以后兒子一直在美國讀到博士,就業(yè)、結(jié)婚,雖說母親也曾去過幾次,也是匆匆忙忙,幾日而已。后來這個母親退休了便變賣掉北京的房產(chǎn)想到美國和兒子團圓,沒想到兒子斷然拒絕。說不希望母親打擾他的生活,希望母親一直留在北京,他可以負擔她老年的贍養(yǎng)費。為母之人一時想不開竟然自殺了。</p><p class="ql-block"> 聽到這個故事的人幾乎都會譴責兒子的不孝和冷漠,當年我也一樣,并很小心地提醒我不要做這樣的兒子。如今我年過半百,有兒有女,忽然覺得這個母親真的也曾經(jīng)是錯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地長大是因為有父母的陪伴和守望。不僅僅是生理的衣食和醫(yī)療,還有情感的安慰和教育。而這位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缺失了重要的一部分,步入高中大約15-16歲,正是青春期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孩子需要母親的陪護和守望,而不僅僅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知識和文化。如果一個人從15歲到35歲成長、教育、就業(yè)、結(jié)婚在異國他鄉(xiāng),這個兒子其實已經(jīng)是山姆大叔的孩子了,不可能理解母親在國內(nèi)為他學費付出的所有痛苦和辛勞。在孩子的眼里,母親不過是大洋彼岸的生活費來源而已,所以將來也用錢來支付這種撫養(yǎng)之恩吧。陪伴,在所謂的前途和教育面前被忽略得徹徹底底,悲劇也就不可避免了。</p> <p class="ql-block">? ? ? 孩子之所以叫天使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征得他們的同意就生下來了,然后我們按照自己的希望和自己認為重要的目標幫他們規(guī)劃了人生。請問,有哪個孩子在未曾知曉世事之前嫌棄過自己的出生之家貧窮;又有哪個孩子上學時要求父母一定要把自己送到市重點。所有的孩子只是離開父母去幼兒園時哭得死去活來,只是在不會寫作業(yè)時被父母訓得六神無主。</p><p class="ql-block">說實話,“我要給孩子最好的”不過是我們認為的最好,孩子從來沒有向我們張口要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估計有很多父母要反問我了,孩子小不懂事,難道父母不應該為他們規(guī)劃好人生嗎?當然應該,但我們要考慮一點為什么生命設(shè)計成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懂事,要父母陪伴,要喜歡玩耍,要無知沒有任何物欲?因為在小的生命階段,他的大腦和五臟要進行人生、情感、社會、善惡的程序?qū)懭?。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深深地記入他的五臟,那么一生幾乎他不會磨滅這種感受和印象。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對小時候的印象非常深刻,而長大后很多事情卻會模糊;為什么我們在潛意識中會有奶奶、姥姥的的告誡,而老板的訓誡只是膚淺的行為規(guī)范。所以,讓孩子在自己的家庭中長大,孩子才是自己的,這種陪伴和程序?qū)懭胍簧挥幸淮危划敽⒆有闹浅墒?,知識是任何年齡都可以學習的,只要你愿意,而且不一定非要在美國。</p> <p class="ql-block">? ? ?陪伴是十分珍貴的,尤其在冷漠而忙碌的都市。如果一個人舍得花時間陪陪你,和你聊天,陪你吃飯,一起吹牛,真的珍惜這份真情吧。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有限的,快樂的與人相處便是生命的重要意義了。夫妻是什么,我的定義是死了以后還要埋在一起的兩個人。活著是陪伴,死后仍要共穴而眠,不朽的不是愛情是陪伴左右的肉體和靈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些話要走過人生的很長路才能理解,有些人要失去了才知道對于自己的意義。能真正陪伴自己的人,在醫(yī)院的病床前,在每天的晚飯后;是闖了禍打得自己滿街跑的老爹,是那個總考全班倒數(shù)第一的兒子,是天天拌嘴的老伴,是真的很丑卻為你生了2個孩子的女人。抱緊兒子那溫熱身軀,我陪著他長大,他也用自己的旺盛生命力陪我走在衰老的路上,生命本就是共同的廝磨耳鬢和吃喝拉撒,這個問題想明白了,人生有很多事也就通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