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山綠水萬象新,碧海藍天千帆競。今年我們銀輝支部的外出活動,安排去象山考察新農(nóng)村建設的民宿產(chǎn)業(yè)。老同志們手里攥著大把時間,適當外出觀光游,強身健體長見識,按照我們的話說:“真乃‘透氣咬鼻頭——接勿著’(夢寐以求)?!?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15日早上7點整,一輛新款大巴在三北文體中心載笑載言,緩緩啟動。周云夫書記高聲宣布:“‘共富共美象山行’出發(fā),今天參觀白巖和蟹鉗港兩個民宿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駛?cè)雵?,轉(zhuǎn)上高速,一路風景一路歌,朝著目的地疾馳。說到參觀民宿,我是感慨萬千,心思一下子與過往交織了一起。2014年,我分管的旅游工作臨近尾聲,退休在即。潘岙村的周書記找到我,請求幫他們開發(fā)旅游。白手起家搞開發(fā)談何容易?但為人民服務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更有其誠意令人難以推卻。我綜合評估該村的特點:規(guī)模小、集體經(jīng)濟薄弱、村民空余老房子多、依山傍水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及周邊旅游景區(qū)眾多等,便給他們推薦了發(fā)展民宿產(chǎn)業(yè)項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宿產(chǎn)業(yè)最初由城里人興起。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海人饒有興趣地涌入了安吉天目山一帶,看中那里山多人少、交通方便、環(huán)境清幽的特點。于是成群結(jié)隊、拖老帶口,吃農(nóng)家菜,住農(nóng)家房,短則四五天,長則一禮拜,包吃包住每人每天五六十元,不講排場擺闊氣,實實在在地過把“農(nóng)家樂”的癮。我也曾到訪過一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山以濱海旅游資源豐富著稱,本世紀初開始衍生民宿產(chǎn)業(yè)。2010年后才逐漸形成規(guī)模,如今已成為象山經(jīng)濟的一大特色產(chǎn)業(yè)。年輕的大巴司機技術(shù)高超,路線熟悉,開車飛快,感覺沒過多久,車子便駛上象山跨海大橋,2個小時后順利到達首個目的地——白巖村山腳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巖村似乎規(guī)模不大,但村莊整潔,房屋間距開闊,多是單家獨院的多層新房。不像我們潘岙村內(nèi)道路窄,房子密度高,新老建筑擁擠在一起。白巖山玻璃棧道風景區(qū)的購票員向我們介紹:該村以“山海宋韻,風雅白巖”為設計理念,創(chuàng)意田園與民宿融為一體,打造了一幅美麗的文旅畫卷,由此獲評為省級3A級景區(qū)村莊。仰視懸崖峭壁的玻璃棧道及滑梯上,戴國輝、范慈強等幾位“小年輕”有膽量去體驗一下。據(jù)說游客都去海邊玩了,未有遇見,但也能感受到村莊的規(guī)劃建設別出心裁與良苦用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繼續(xù)驅(qū)車2公里,我們來到了另一個民宿村———蟹鉗港。蟹鉗港,顧名思義,漲潮時一片汪洋,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海床,形似一只張牙舞爪的巨大蟹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蟹鉗港的民宿氛圍呈現(xiàn)的是另一番景象。大巴剛停穩(wěn),一輛賣山東大棗的小四輪尾隨而至。大老遠的生意人,他也熟知小山村中有商機,令人不禁好奇?村莊背山面海,一幢幢民居大多為別墅樣式,建筑布局比較寬敞,似乎不受用地面積限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午餐時分,一家名為‘相遇’的民宿業(yè)主,熱情把我們請進了家。門堂內(nèi)搭建的棚房和地下車庫是廚房、餐廳與卡拉OK廳。地上四間三層全是客房,可見<span style="font-size:18px;">房產(chǎn)的利用率之高。</span>客房設施簡潔、干凈、通風,每人一宿三餐標價為160元,相比2014年時的100元,考慮到成本上漲和服務質(zhì)量提升,價格還算合理。游客的滿意度便是最好的證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這群不宿之客,來此僅為走走看看,順便品嘗海鮮特產(chǎn)。慈溪雖然同為濱海地區(qū),相隔又不遠,但區(qū)別還是很大:慈溪源自圍海造田形成,以制造業(yè)為主;而象山則直面大海,擁有漁港碼頭,沙灘與灘涂,風景迷人,宜游宜居。海鮮產(chǎn)品也迥然不同:我們的小海鮮固然豐富,如龍山黃泥螺聞名遐邇,可比起象山,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深海魚類如大黃魚、石斑魚、米魚等,對他們說來是家常便飯;貝殼類如牡蠣、鮑魚,象拔蚌等,我地方雖然也能買到,但都是從象山、舟山等地返運而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一行坐滿三桌,餐費規(guī)格已超標,此乃后話。單論海鮮類的豐盛程度,讓來自海邊的也大飽眼福和口福,實屬不易。最后上來一盆用純魚膠燒制的湯,未加過多佐料,鮮美不腥且營養(yǎng)豐富,在我地則極為罕見。龔銀達讓大家猜這碗湯的市價,有的說百來元,有的猜上千元。其實價值落差確實巨大,關(guān)鍵需看所用魚膠的品種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酒足飯飽之后,我們開始逛村莊。漫步于房前屋后、大路小弄,整個村莊規(guī)整潔凈,墻繪繞村。村委大樓門面上懸掛著六塊旅游民宿的組織匾牌,足以說明其重視程度。政府號召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已逾十年,白巖與蟹鉗港無疑是其中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為驚喜的是,村委大樓前偌大的一塊操場上搭建了一個大棚,棚內(nèi)設有戲臺。戲臺兩側(cè)的電子屏上亮著“臺州孟孟越劇團”字樣,臺下擺放著數(shù)百把椅子。據(jù)說這是由村出錢,專為游客安排的演出。聽在場群眾說,每場費用達兩萬多,日夜兩場超五萬,并且連演5天。富起來的村集體出手闊綽,我們那邊這樣的演出只有三五千一場。不過,“孟孟越劇團”確是當紅劇團之一。團長孟再平主演小生,中年得志,意氣風發(fā),我這個戲迷十分欣賞她。前些天驚聞她病逝了,戲劇界一片悲泣,萬分惋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小村莊,因民宿吸引了慕名而來的各地市民,由此催生了一個海產(chǎn)品特色超市。超市占地約三畝。購物光顧有時段,來時結(jié)隊成批的,許多時候則在靜靜等候。超市里的產(chǎn)品基本上是干貨。因為鮮活海鮮需去市場挑選,許多直接到石浦碼頭購買,那里貨多、新鮮、價廉物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然,干貨也有其易攜、不壞及可貯存的諸多優(yōu)點。漁商們也很精明,將產(chǎn)品按大小、優(yōu)劣分級,分作散裝、簡裝與精裝,既方便顧客貨比三家,又能實現(xiàn)增值;更有不少經(jīng)過加工再增值的:比如成品的干苔條,論斤稱賣三五十元一斤;而散落的碎末本不值錢,但經(jīng)焙燒加工,加入些芝麻、花生米后裝瓶,500克也能賣到50元。而我們這批“老吃客”,專挑優(yōu)質(zhì)、精品且劃算的。比如黑不溜秋的烏狼鲞(河豚魚干),加工燒肉吃,絕對是酒席上的一道好菜。大家挑好攤位,討價還價一番,然后便大袋小包地拎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邊看,一邊想,我的思緒始終與十年前的往事纏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我們考察的是方岙村。它并無秀麗山水,道路也不寬敞,村中心僅有一條水量不大的小河。但村里有位好書記,姓胡,五十多歲。他率先垂范,將新建私宅裝修成民宿,設置了二十多個房間,墻上高高掛起“胡老根民宿”招牌。老百姓看在眼里,計上心來,熱情一下子被點燃。村里還規(guī)定:來客有村集體統(tǒng)一登記、統(tǒng)一分配入住、統(tǒng)一價格(100元/人/天),統(tǒng)一農(nóng)家菜標準(十菜一湯)。那時候還沒有微信,主要靠紙質(zhì)名片聯(lián)系;沒有專門的旅游超市,但鼓勵村民有條件開店,沒條件設攤,包括農(nóng)副產(chǎn)品也可出售。當時的方岙村與如今的蟹鉗港一樣,是遠近聞名的民宿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發(fā)現(xiàn)方岙村的模式時,我夢想著將其復制到咱潘岙來,曾一度熱情高漲。一方面帶著村班子成員、村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及有意向村民多次前往考察取經(jīng)。另一方面著手村莊整治與建設:改善道路環(huán)境、提升公廁衛(wèi)生、設置停車位、設計標識標牌、修建登山游步道等。投入了130多萬元,最終僅發(fā)展了3戶,20余間客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萬事開頭難。退休后雖未前去詳細了解,但手機上的信息卻是源源不斷。其中有‘兩朵民宿’之花,開得格外鮮艷奪目。一朵是‘海如別苑’。‘海如’是業(yè)主的筆名,她是位名作家,民宿客人相當部分來自文人墨客。得益于環(huán)境幽靜、書香氛圍濃厚,回頭客比較多。后來又開辦了一家精品民宿,名曰“枕水日記”。對海如而言,營利是一方面,創(chuàng)作是她的主業(yè)。經(jīng)營民宿無疑大大豐富了她的創(chuàng)作素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朵花是‘丹橘山房’。業(yè)主也是位女強人,擔任村婦女主任及書記等多崗職務幾十年。她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優(yōu)勢,改建了十幾間閑置庫房,門前十余畝土地的改造為草坪、果蔬基地。朋友圈中我從新了解到她文采斐然,作品清新脫俗;從新認識她是一位出色的社會活動家,從幼兒到老人,從家庭到社會各界,人們一年四季絡繹不絕地來到了‘丹橘山房’。民宿生意竟然風生水起,闖出了一條新路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短短的幾小時就結(jié)束了象山的參訪,但所見所聞給老同事們的感受頗深,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一日千里的新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我們潘岙村的旅游環(huán)境也有了大幅改善:村口立起了牌坊、新建了大氣的湖濱公園及游客接待中心。雖然我的工作時限不盡如人意,但望民宿經(jīng)濟能夠飛得更高、走得更遠的期待,一直縈繞心間。</p>